失智風險降45%!研究認證:避開14項危險因子

根據衛福部統計推估,到了2030年,我國失智人口將成長超過50萬人,且罹病者有年輕化現象。(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全球邁入高齡化社會,失智症人口也快速增加,成爲不可忽視的重大公共衛生議題。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引述國際權威醫學期刊的論文指出,只要避免14項危險因子,就能預防或延緩至少45%的失智症發生,其中包含教育程度較低、高血壓、聽力障礙、高膽固醇、社交太少等,值得在生活中努力實踐。

臺灣失智人口逐年增加,依衛福部統計推估,到了2030年,我國失智人口將成長超過50萬人,且罹病者有年輕化現象。醫師黃軒在個人粉專發文表示,根據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又譯柳葉刀)於今(2024)年7月所發佈的一篇論文中,列出14項增加失智的危險因子:

●早期生涯

教育程度較低:失智風險增加5%。

●中期生涯

高血壓:失智風險增7%。

聽力障礙:失智風險增7%。

吸菸:失智風險增2%。

肥胖:失智風險增1%。

憂鬱:失智風險增3%。

缺乏運動:失智風險增2%。

糖尿病:失智風險增2%。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過高:失智風險增7%。

過量飲酒:失智風險增1%。

創傷性腦損傷:失智風險增3%。

●晚期生涯

社交太少:失智風險增5%。

空氣污染:失智風險增3%。

視力喪失:失智風險增2%。

黃軒說,研究人員指出,只要改變上述14項失智風險因子,就可以預防或延緩至少45%的失智情況。該研究也提供具體的做法,包括多教育、多動腦筋;配戴助聽器、減少有害噪音;治療憂鬱症;保護頭部、避免頭撞擊;努力運動;戒菸酒;控制好血壓;40歲後,務必要控制好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減重;增加社交人脈;視力喪失要治療;少接觸空污;控制好血糖。

另外,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先前提到,失智不是正常老化現象,而是一種大腦疾病,一旦發現,如情緒和個性改變、判斷力變差或減弱、記憶力改變等異常症狀,務必積極就醫,以利早期發現及治療。雖然,失智症在醫學上直至現今仍無可完整治癒的特效藥,但仍可以透過相關影像檢查來幫助做到及時診斷,如MRI同時不具輻射線,是目前失智症最重要的篩檢與診斷工具。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吸菸有害健康!戒菸專線:0800-636363。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