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普林精簡策略 瓦解選擇障礙
梅西百貨執行長史普林。圖/摘自梅西百貨官網
史普林 小檔案
梅西百貨(Macy's)執行長史普林(Tony Spring)2024年2月上臺後,優先改革業績前50名的分店,並把成功的革新經驗能應用在其他分店,扭轉持續下滑的整體業績。其策略包括讓這些分店的鞋類區採取貴精不貴多做法,以及運用科技加快倉庫調貨速度,這很快得到良好效果。
史普林不想爲展示琳琅滿目的各種款式鞋子,而在店內擺滿無止境的貨架通道,認爲應該讓貨架精簡,專門擺放最熱銷款式。因此那些被着手改革分店的鞋子陳列櫃僅展示約15雙鞋子,僅是之前數量的一半。整體而言,這些分店提供客人選擇的鞋子顏色與款式,比過去減少約300種。這種專門鎖定熱銷款的精簡作法奏效後,將推廣到所有分店。
除了銷售貨品外,史普林還針對試衣間、結帳櫃檯、手提包與女裝部等增加更多人手來提升服務品質,認爲這才能增進業績。
由投資公司Arkhouse Management和資產管理公司Brigade Capital組成的投資集團,一再把收購梅西百貨的價碼提高至69億美元,但被後者以出價過低爲由拒絕。若史普林能成功扭轉疲弱銷售業績,可讓梅西百貨未來面對收購時有更大談判籌碼。
過去梅西百貨多位掌舵人都試圖革新來扭轉業績,但最終失敗,導致近幾年關閉幾百間分店。史普林剛上臺就計劃未來三年內關閉約150家分店,佔分店總數約3成,並集中精力升級其餘分店。其目前擁有約475家分店。
外界認爲這些計劃是一個好開始,但還不足以振衰起敝。研究公司GlobalData負責零售產業的執行董事桑達斯(Neil Saunders)表示,雖然史普林的計劃有助停止梅西百貨的業績惡化,但未來幾年必須做出更多改變才能令業績成長。
儘管如此,史普林深信小小的改變能帶來大不相同的結果。他表示從着手改革分店鞋類區等各種轉變到現在,已令銷售額上升,並且有更多鞋子是以正常價格出售,而不是透過折價來促銷。
鞋子是百貨公司重要銷售項目之一,但對消費者來說,在店內選購鞋子並不一定是愉快經驗。因爲在看中一雙鞋子後,店員常花時間到倉庫尋找所需尺寸與款式,令客人只能乾等。若想多試穿其他款式,就像無休止的等待。史普林爲此做出一些轉變,就是縮短客人從選擇、試穿到決定購買的過程。
面對亞馬遜等電商提供包羅萬有貨品的競爭壓力,史普林認爲梅西百貨的顧客所需要的不是大量貨色的選擇,而是想了解當季潮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