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陳時中還在唱催眠曲
臺灣邊境自從遭新冠病毒攻破後,眼前的病毒危機,已像是打地鼠般打也打不完。因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不該再追求不可得的「加零」榮景,應該認清事實,務實調整防疫策略,從以往的決戰境外,改爲決戰於體內,窮盡一切資源在短時間內達成全體免疫,纔不會讓防疫體系陷入無頭蒼蠅的狀態。
行政院長蘇貞昌在今年2月指出,臺灣沒有施打疫苗的迫切性。的確,在病毒尚未攻破國境城牆之前,大可過着如桃花源般的生活。只是,儘管歐美國家早已用生命堆砌出的血淚,告訴全世界再多的防堵措施,都比不過1針疫苗來得給力時,蔡政府就該着手調整防疫政策,儘早投入國際疫苗爭奪戰,幫全體國人接種疫苗,以求正本清源。
然而,蔡政府在本土疫情爆發前,卻從未把疫苗列爲優先選項,使得病毒在攻破邊境後,整個臺灣只能被動式的追着疫情跑。
更令人憂心的是,從近日陳時中的發言來看,他最在意的,依舊是每日確診數的多寡;只要數字稍微降下,就趕緊告訴國人疫情已經趨緩。其目的,無非是要催眠國人疫情並不嚴重,讓大家誤以爲臺灣有本錢繼續等到7月國產疫苗的到來。
問題是,當病毒如蔓延全臺,指揮中心卻仍堅持不普篩,也拒絕把社區隱形傳播者抓出來時,臺灣的確診數,真的只有現在每天公佈的數字嗎?每天召開的防疫記者會,難道不覺得是在自欺欺人嗎?
圍堵病毒當然重要,但是,當臺灣的疫情已經進入打地鼠般的星火燎原狀態,只要沒有疫苗,再多的防疫措施,都只會是在補一張永遠補不完的破網。
因此,此刻臺灣的防疫戰略目標,不該再設定爲追求清零、歸零,而是必須在最短時間內達成全體免疫;若繼續戴上政治眼鏡看待沒有顏色的疫苗與病毒,那麼,失能疫苗政策,註定難以讓臺灣脫離眼前的疫情泥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