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用“假學歷”裝點門面應當嚴懲

近日,上海市消保委對一款標有“東北農業大學”字樣的網紅零食展開調查,然而東北農業大學回應稱,學校不開展對外生產經營工作,學校與商品包裝上所標的委託製造商和受委託製造商沒有開展過任何合作。當各大商家“拼學歷”翻車,“學歷造假”帶來的食品安全隱患和虛假宣傳問題,讓消費者對市場上銷售的各類“高學歷食品”心存芥蒂,也破壞了市場良性競爭環境。讓“高學歷食品”名副其實,才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事實上,近年來,擁有“某某農科院”研製、“某某農業大學”開發等字樣的食品憑藉“綠色健康”“安全可靠”等特點深受消費者青睞。“高學歷食品”的含金量既包含經濟價值,也具有豐富的文化價值。可以說,“高學歷食品”背後積累了科研工藝的投入和過人的口碑,在同行業相關食品領域的產品質量、技術創新、品牌建設等方面具有示範引領作用。

“高學歷食品”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但一些商家爲追逐小利而讓自己的產品“碰瓷”高校、“造假學歷”,甚至一些產品的質量都不達標,靠虛假招牌來賺快錢絕非正道。當出現消費者受騙、農科院和高校的名聲受損等情況後,“高學歷食品”市場的良性競爭環境或不復存在,各種維權背後也讓產品創新的道路充滿不確定因素。

讓“高學歷食品”名副其實,需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必須看到,食品安全無小事、質量底線需牢守、品牌塑造要切實。“高學歷食品”是一個整體,一些商家爲名“造假學歷”或許能收穫一時之利,但從全局來看,無異於透支其他“高學歷食品”的名譽。淨化“高學歷食品”市場生態,讓從業者樹立正確認知,理性看待“高學歷食品”背後的高校“招牌”,讓產品迴歸品質保障,讓“高學歷”錦上添花,市場監管部門應主動出擊,讓從業者心有所畏、行有所止;科研院所要及時發聲、科學維權,加強相關研究產品的宣傳科普,拒絕“碰瓷”;消費者也要敢於維權,遇到食品“學歷造假”的情況,要注意留存證據,向商家或平臺索賠,或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投訴。多方合力才能重新塑造“高學歷食品”市場的良好生態,讓消費更安心。(幽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