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中國道路的堅持與「2035去臺灣」(鬱慕明)
中共通過史上第3份「歷史決議」,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做工作報告。(新華社)
美國總統拜登盼望已久的「拜習會」,終於透過視訊成局了。然而,有別於會前美國「求見」的主動,如今真的「會」了之後,美國卻又極力淡化,不願多談會中雙方說了什麼。尤其一句新華社公佈的「不支持臺獨」,拜登到底說過沒有,更是諱莫如深,支支吾吾左閃右避,最後只留下「他們自己去決定」,令人不禁愈起疑竇:難道拜登真的已將臺灣「賣」掉?
但其實除了臺灣問題,拜習會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當拜登面表達對「中國道路」的堅持,而拜登也以「不尋求改變中國製度」迴應。習近平稱,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奮鬥目標,中國人民有追求自己美好生活的權利,誰都不能阻擋,也根本阻擋不了。
如果再配合中共六中全會剛通過的第三次《歷史決議》,習近平主張保障人民美好生活的道路,顯然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這條「中國道路」並非喊喊口號,而是從中共建黨以來反覆辯證、實踐,最終依據中國國情走出的發展道路。尤其在經過毛澤東時代劇烈的革命,再到鄧小平時代「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改革開放,如今習近平開啓「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走進了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最接近全面復興的新時代。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更加速、豐富了中國現代化的進程與內涵,那便是一條有別於西方工業革命以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不但正引領中國實現全面小康,更可能成爲未來其他發展中國家學習的榜樣。雖然習近平仍強調,中國無意向世界推銷自己的發展道路,但「中國道路」所蘊含的價值正是後新冠時代取代「西化」的「中國化」,一種不再強迫將各國制度定於一尊的王道精神,以「和而不同」取代「普世價值」的新世界。
習近平藉由拜習會的場合,給霸道慣了的美國上了一課,那就是「民主」絕非定製產品,若因實現方式不同就排斥,本身就不民主。事實上,美國知名期刊《國家利益》近期才刊載文章,直言美國已輸掉與中國的戰略競爭,奉勸美國應接受全球將是多極而非單極或二極的世界。中國早從冷戰結束後便預測並倡議國際政治應由多極共治,但直到美國愈加嚐到自己陷入「老大帝國」的困境後,才終於有愈來愈多「戰略收縮」的呼聲。
中共中央正好就在拜習會結束當晚發佈百年奮鬥的歷史決議,相信是有意安排,向全世界昭示中共帶領中國人民堅持中國道路的決心,不受以美國爲首的反華勢力干擾左右。這份中共史上第三次的重要歷史決議,更列出在2035年全面完成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奮鬥目標,這是西式選舉所謂「養網軍」、「看民調」的政治文化下,絕無可能開展的雄圖偉略。
拜習會中,習近平開宗明義就說,願與美國追求「合作共贏」,共同擔負建設美好世界的使命,然而拜登除了「和平相處」外,還是絕口不提與中國建立「合作」關係。美國所謂爲公開的競爭加裝「護欄」,說到底還是想和中國「討價還價」,而且是用中國核心的主權問題作美國的籌碼,但又怕玩火過頭真與中國交戰,所以必須將遊戲侷限在「犧牲別人,成就自己」的安全範圍。
最近大陸一首〈2035去臺灣〉的歌曲紅遍各地,歌詞中所稱連接臺海兩岸的高鐵也確實已寫入大陸2035年要實現的計劃。美國不到最後關頭,仍會繼續壓榨「臺灣牌」的剩餘價值,但大陸也早有自己的進度,時與勢都掌握在肩負統一使命的中國共產黨手上。民族復興勢不可擋,如能在2035年前就實現統一,正好可在統一的新中國下推進全面現代化的中國夢。但願到時我也能見證這一刻,以95歲高齡搭高鐵穿越臺海。
(作者爲新黨前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