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職棒在大陸開始火熱(林建甫)

杭州亞運中,大陸棒球隊在小組在戰勝日本,圖爲大陸隊球員黎凝佶在比賽中投球。(圖/新華社)

這次在杭州亞運會棒球賽中,我們跟大陸隊都以小組賽3戰全勝排名第一的成績進入四強;其中大陸隊還以1:0戰勝日本隊。這也是中國在國際賽事上首次戰勝日本隊。在這場比賽之前,中國與日本之間的歷史戰績是0勝89負。只可惜在我們在最後冠亞軍賽敗於韓國,只拿到銀牌。大陸隊也以3比4不敵日本,獲得第四名,沒有拿到前三名獎牌。這次亞運,各界都已經感受到大陸隊很有水準,尤其投手的表現十分出色。

中國的棒球發展比較晚。2002年中國棒球協會成立,開始推出棒球聯賽(CBL),這是類似職業隊的比賽。開始只有北京龍隊、天津雄獅隊、上海金鷹隊、廣東閃電隊4支隊伍,2005年起聯賽擴編四川蛟龍隊及江蘇希望之星隊,2009年更增加河南吉象隊。但CBL成立後由於賽事品質不佳,命運顛簸。偏偏又在2008年北京奧運結束後,所獲得的贊助減少。而原先打算開發中國市場而投入人力物力支援的日本職棒也逐漸縮小合作規模或是撤出,導致CBL的營運越趨艱難,聯賽場次也逐年縮減,甚至發生聯賽幾次整年停擺的現象。

其實棒球在清末進入中國,但民國成立後,接連的戰亂,就沒什麼球賽。中共建政後,文革的意識形態反對這種來自美國、日本等資本主義國家的體育運動,反而是籃球、足球等運動早就開花結果。因此2000年前大陸民衆對棒球仍很陌生。

的確,過去在貧窮的國家,打棒球所費不貲。當年我們紅葉隊用着木棍跟石頭練習,但要上場,總要買裝備。正式的球棒、手套,棒球合起來就是一大筆費用。而比賽的場地,要合乎標準,土地面積大、場地平整標線清楚,內場區域鋪設紅土,周邊的草坪要經常維護,利用率很低,除了打棒球外,都難以做其他的活動。不像足球、籃球,只要一顆球,一羣人就可以玩的不亦樂乎,學校、政府設立標準球場也相對容易。

在中國體育發展的道路上,早期的體育運動還要考慮能否國際得標。例如,中國自1984年以來贏得的奧運金牌總數近75%集中在6個項目上:跳水、射擊、體操、舉重、羽毛球和乒乓球。而團體球賽的女子排球,曾在1984年、2004年、2016年獲得過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冠軍,因此女子排球就獲得社會重要的關注。相對的棒球,在國際賽事上不被重視。奧運中是時有時無的表演賽,直到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才列爲成爲正式比賽項目,因此社會上對棒球就沒有太大興趣。

熬過低潮,2019年中國棒球職業聯賽(CNBL)成立,現在CNBL越來越有發展,其特色在於國際化。除了美國、日本、韓國及中南美洲的外籍球員或教練外,臺灣亦有不少知名職棒球員曾到對岸發展,對中國職棒有相當的貢獻。因此CNBL賽事也越來愈好看。

最重要是中國人均破萬美元后,經濟發展帶動社會對棒球比賽的興趣。近年隨着疫情告一段落,又有亞運棒球的帶動,加上今年中國棒協取得了2024年第五屆WBSC U-23世界盃棒球賽主辦權,這是首次WBSC棒球賽事在中國大陸舉行。因此最近棒球在大陸有火熱的現象。

相對於足球、籃球而言,亞洲人的身體素質更適合進行棒球這種體力和腦力相結合,強調靈活性的運動。大陸民衆開始看棒球,瞭解棒球有趣的地方,不是有大牌球星就一定能贏球,上了賽場,通常是意志力比實力還重要!因爲球是圓的,不到最後一刻,都有可能在九局下半翻盤。

目前東亞的中、臺、日、韓球隊數目已經超越美國的兩大聯盟。我們期望能趕快4個地區每年來個總冠軍賽。未來甚至能夠設計出亞洲棒球大聯盟,在平常就有例行的相互對壘比賽。相信以棒球比賽來增強各地消費,以各隊的應援文化來吸引球迷旅遊,絕對可以帶動經濟發展,這應該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作者爲中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