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先天不足 臺灣足球不強不必泄氣(林建甫)

四年一次的世足熱。(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最近世界盃足球賽踢得正熱鬧。我不是狂熱的足球迷,我只是四年一次世界盃的關心者。因爲全世界既然這麼瘋足球,身爲地球村的一分子,我們不能置身事外。

世足賽的好看在於球賽變化莫測。因爲進球不容易,比賽就十分緊張,球員使出渾身解術,加上團隊合作下,有節奏進攻或防守,幾乎不到最後一刻,無法判斷結果。

據說,足球隨着大英帝國的版圖擴張,傳到世界各地。因爲規則簡單,一個球大家可以一起玩,中南美洲、非洲的小孩從小就都玩出興趣來,也因此足球球迷滿天下。四年一度的世界盃就成了全球最大的盛事。

足球賽非常耗體力。國際甲級足球比賽場地約爲長112米,寬70米的長方形。一場足球比賽上下半場各45分鐘,加上停傷及中場休息,一場比賽不會超過兩個小時。兩隊各派11名隊員上場,科學家計算,除了守門員,每位球員的奔跑里程數平均跑到11公里。因此足球運動員要有很好的體能、耐力,且爭球瞬間要有突然的爆發力及加速的衝刺力,非常不簡單。

然而一般業餘或玩票的足球賽其實很沉悶。球踢來踢去也不會進,球員甚至到最後沒有體力就用走的。對比,看到世足賽的專業,球員全程奔跑,射球有時還來個倒掛金鉤,職業水準真是出神入化。

也因此國際足總也認可改良式室內五人制足球(Futsal)或又稱爲室內足球。每隊5人上場,足球場尺寸縮小爲長約37米,寬約28米的長方形。每場比賽也縮短成上、下半場各20分鐘,中場休息5分鐘。使用較小尺寸的球門以及較小的足球。因此節奏快,進球也相對容易。但因爲1989年纔剛開始,也可能習慣問題,舉世還是喜歡傳統的比賽。

對於東亞周遭的國家來講,國足隊在國際的表現普遍不佳。今年中國連32 強都進不了,日、韓雖然進入32強,一度也表現不錯,可惜曇花一現。到了16強後,韓國輸巴西那場,報紙的標題是「把韓國當小孩耍!巴西腳法花俏『像在開派對』」。日本90分鐘踢平克羅埃西亞,但PK 輸掉。英國主播說:「這對日本來說非常挫敗,好像他們根本沒練過PK。」這種評論,很令我們泄氣。

或許這是我們黃種人要面對的科學現實。因爲每個人身體的肌肉都是由一束束肌纖維組成,包括慢縮肌纖維(亦稱紅肌肉纖維)及快縮肌纖維(亦稱白肌肉纖維)。前者的特性是:纖幼、微血管多、帶氧能力高,但爆發性弱。相對地,後者是粗大、微血管少、帶氧能力弱,卻爆發性強。研究的結果顯示:快肌纖維比率黑人勝過白人,白人勝過黃種人。

更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關鍵在速度基因ACTN3。ACTN3分爲R形基因與X型基因。前者可以讓人體生成一種存在於快肌纖維中的蛋白質,爲人體提供充足的爆發力,而後者則會抑制這種蛋白質的生成。這部分有抽樣計算的數據:R型的運動天賦基因,亞洲人只有25%,白種人36%,非洲裔美國人60%,非洲人81%。相對地,亞洲人的X型佔比是52%,白種人42%,非洲裔美國人27%,非洲人16%。

准此,這也可驗證奧運綜合的相對錶現:黑種人田徑跑跳能力強,如短跑、長跑、跳遠,拿獎牌是輕而易舉。黃種人則在技巧性運動,如乒乓、羽球、體操、跳水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白種人則是介於中間,好像什麼都有過好表現。有趣的是,棒球賽中亞洲的投手錶現出色,雖然手臂並沒有如西方投手那麼般的粗壯,但是也能投出超快球速,且各種變化球控制得心應手,顯示手腕上的肌肉力強靭及技巧可勝過西方選手。

綜合以上的說明,人種還是有稟賦的差異,臺灣的足球發展不起來就不要難過了。運動賽事,臺灣人要出人頭地,在世界要有能見度,發展棒球恐怕是最能事半功倍的。

(作者爲中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國立臺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