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原子彈級本土疫情來襲(王任賢)

中研院P3實驗室1名研究人員確診,事發的基因體研究中心全棟員工改爲居家辦公,大樓大門也張貼公告,10日停止上班1天。(鄭任南攝)

臺灣在經歷34天零本土病例後,竟然又爆出「原子彈級」的實驗室本土病例感染。這個病例因爲延遲1周才診斷出來,病毒量又極高,影響程度難以估計,稱爲「原子彈級」一點也不爲過。

爲什麼說這次中央研究院P3實驗室感染事件會很嚴重?因爲這是國家級的研究實驗室,接觸到的病毒可不是一般實驗室的人體體液或血液,而是培養過的病毒濃縮液。病毒的濃度可高到飛沫或氣溶膠的數百到數千倍,所以在實驗室內的傳播主力不見得就是「人」,污染的物品或環境可能有更高的傳染可能性。如果調查官沒有體認到這一點,依舊用醫院或社區感染爆發模式去追人,極有可能掛一漏萬,無法有效根除病源。

這次事件幾乎是SARS時期國防部預防醫學研究所「詹中校事件」的翻版。二次都發生在疫情緩解的鬆懈時期,當時詹中校因爲實驗室滲漏處理不當而染疫,好在暴露時間點精準,雖也引起國際關切,但幸未釀成大禍。

詹中校後來擔任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技師,現已退休,但這次確診的個案正是在基因體研究中心工作過,所以某種程度可能就代表SARS時期的實驗室流程檢討並不到位,當然沒法杜絕滲漏再次發生。可能先前也有發生過類似滲漏,只不過碰的不是新冠病毒,所以並未引起太多關注。這次的中央安檢,一定要加入實驗室安全管理人員,並確實找出問題點,才能杜絕這些丟臉事件繼續發生。

這兩次的實驗室滲漏都發生在無法由公務機關查覈的實驗室。三峽的國防部預防醫學研究所在SARS前,要參謀總長許可外人才能進入,更別談公務機關的例行安檢,這也是當時檢討的重點。這次的事件同樣發生在無法隨時安檢的中央研究院,纔會讓滲漏持續發生。

這次事件過後,絕對有必要清查全臺沒法常規安檢的實驗室到底還有多少?不能讓違規的實驗室操作依然持續存在,小到像「四叉貓」的偷驗新冠抗體,大到像這次的中研院,未來都該由疾管署實施定期與不定期的常規安檢。

當然,這次事件也有幸運之處,幸運地發生在臺灣已有將近8成的1劑疫苗覆蓋率及6成的2劑疫苗覆蓋率之際。雖然指標病例已感染1周卻沒有警覺,實驗室以外的人對人傳染,不論指標病例病毒量多高,相信也不太容易傳得出去。這有點像打過疫苗的5+9事件,應該不會是3+11的翻版。這也是驗證臺灣疫苗接種效果的最好評估事件,如果相同情況出現在去年,那可能就不只是一顆原子彈的威力了。

實驗室內的「物對人傳染」,只要做好實驗室人員的篩查及環境源頭的探討,應該也不難控制。環境污染源頭還必須找出流程或管理上的缺失,進行SOP的改善;還要調閱SARS時候的「詹中校事件」檢討報告,才能夠確認是再犯,還是上回根本沒有檢討出錯誤點。臺灣已經丟臉了兩次,不容許歷史三度重演。

(作者爲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