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武統只是最後手段(王欽)

共機頻繁擾臺引起國際關注,圖爲空軍F-16戰機監控共軍轟六。(國防部提供)

最近的兩岸輿論場因爲一些小波瀾而變得熱鬧,這主要是來自於一系列有意無意的烏龍事件,先是大陸商務部發了一則通知,鼓勵民衆儲存生活必需品,這迅即引發大陸民間巨大反響,各地都出現民衆搶購現象,社交媒體更是充斥着各類風雨欲來的猜測,以爲兩岸之戰一觸即發。在此基礎上,一些不負責任的媒體也開始推波助瀾,紛紛報導各地刊發的一些物資儲備性質的通知,進一步鞏固了民間對戰爭即將到來的認知。

如果認真看一下這些報導所涉及的文件原文,就會知道此事的荒誕,因爲相關文件都明確載明是針對今冬明春的生活必需品保供穩價,而此類文件也不過是每年的必備功課,並不鮮見。當然,也不能完全將這一系列事件視而不見,錯誤的解讀和民衆的搶購固然荒誕,但民衆對兩岸緊張局勢的深信不疑卻也是客觀存在,亦即大陸民衆已經充分認知到兩岸必有一戰,並隨時觀察着可能出現的蛛絲馬跡,這也是當下兩岸問題的重大隱憂之所在,且不論大陸官方到底打算堅持和平統一到何時,起碼在大陸民間來看,已經基本放棄。

這種悲觀態度其實也在臺灣學界廣泛存在,但他們不至於被搶購風潮所迷惑,他們更在意的是官方場合傳遞出的微妙訊息,比如這次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或者明年的兩會和二十大,都是他們觀察的重點。即便是這次全會公報基本沒有觸及兩岸話題,但依然被很多學者解讀爲後續統一進程勢必要啓動。

從這個角度也可以看出,無論是大陸民間還是臺灣知識界,其實對大陸的對臺政策意圖還是缺少必要的常識,對兩岸統一進程也是流於自我想像。人們總是想當然爾的認爲,大陸會以某種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讓臺灣猝不及防,進而快速實現統一進程,但人們卻忘了,戰爭本身只是這一進程的倏忽一瞬,後續的國際鬥爭、臺灣內部的民心之爭,都要從長計議,基於這一邏輯,探究軍事上的快慢,比如7天還是3天,反而是一些枝節問題,並不會影響大局。這些年來發生在世界各個角落的戰爭場面,比如阿富汗戰爭,美國固然快速取得了勝利,但卻也因此身陷20年的泥淖,最終也無法全身而退,這個教訓就告訴我們,單純的軍事視角無助於理解兩岸問題的解決思路,因爲這涉及到更爲廣闊的政治和社會議題,後兩者遠比軍事要複雜得多。

除此之外,人們也必須認識到,大陸對待統一也從來不會搞陰謀詭計,更不會偷偷摸摸,易言之,不會有什麼閃電戰,不會有突然襲擊,更不會有斬首行動,這種戰術動作不在大陸決策層的思考範疇之內。相反,大陸會以更爲明確的行動昭告天下,將採取終極行動,真要到了那一天,大陸首先會通過權威輿論,也就是《人民日報》發佈連篇累牘的社論和評論,闡明大陸的態度,也會發布面向臺灣民衆的通告,做最後的勸說,因爲對大陸來說,武力只能是最後手段,即便是最後時刻,也希望能有所轉圜。也只能等到那個時候,纔會有後續的戰爭動員和軍事行動。基於這一邏輯,外界大可不必拿着放大鏡四處尋覓可能的蛛絲馬跡,最後也只能是庸人自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