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臺灣人爲何對戰爭無感(衣冠城)
美學者警告,放棄一中原則恐讓全世界都拖入第三次世界大戰。圖爲臺灣漢光演習反登陸操演。(圖/中央社)
近來許多美國官員或智庫學者預估中共將在6年內出兵臺灣的可能性極高。甚至有人認爲明年北京冬季奧運至中共二十大之間,中共解放軍就會攻臺。最近一期《經濟學人》雜誌封面故事更是將臺海視爲當今「地球上最危險地區」。作爲世界菁英極爲重視的新聞刊物,《經濟學人》的報導自然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但是反觀國內股市照漲,歌舞昇平,完全不像是所謂的世界危險熱區。
雖然國內一片平靜,處之泰然,總統蔡英文還是發文迴應,除了譴責中國大陸的軍事擴張,對臺海及鄰近地區的威脅之外。她也喊話國人,保證政府絕對有能力來管控各種可能風險,爲臺灣建立安全的屏障。這篇迴應其實是說給外國人聽的用意居多,國人沒有因爲這篇迴應更焦慮也沒有更放心,而是無感。
相較於國際對臺海局勢的擔憂,臺灣人民對戰爭無感的強烈反差,形成一種有趣的現象,值得玩味。臺灣人民對戰爭無感的原因很複雜,根據民意調查顯示有高達6成民衆認爲當中共武力犯臺時,美國會出兵協防颱灣。也就是認爲在美國的保護下,解放軍不敢輕舉妄動,不會出兵,戰爭的可能性極低。這樣的想法牽涉到兩種認知:第一,臺灣對美國很重要,重要到美國必然會爲臺灣出兵;第二,美國的軍力足以嚇阻解放軍的軍事行動。這兩種認知在臺灣許多媒體不斷的灌輸下,被許許多人接受。
先不論這兩種認知與現實的差距有多少,這其中存在一些誤區。首先,這預設了地緣政治中的國家利益是固定且永恆不變的。事實上,一國的國家利益常常會隨着國際環境、國內政局、現實利益、國家實力等等因素做出調整,並非一成不變。從過去美國爲了「聯中制蘇」放棄中華民國,到最近戰略收縮下出現的「棄臺論」主張,都可以見到國家利益的計算與順序上的變動。第二,關於美國的軍事優勢,姑且不論區域性軍事平衡的動態變化,也忽視大國博弈整體盤算下的各種交易可能,例如在一些棄臺言論中出現拿臺灣交換中國大陸對美國的債權,雖然看似荒謬,但是說明大國的交易籌碼不會只限於軍事對抗。
把臺灣的戰爭與和平交給外人,危險的不是對於大國博弈的無知,更重要的是表現對於自我命運缺乏承擔的勇氣與責任感。民調也顯示,4成9民衆基本上對國軍有效防衛臺灣的能力有信心,4成5沒信心。有信心的人只略多於沒信心的人。表示國人對國軍在中共武力犯臺時是否能有效防衛臺灣一事,基本上看法有所分歧,信心水準亟待提升。對國軍信心不高卻又不願意從軍或避戰,出現矛盾或無所作爲的現象。
根據杜克大學的民調顯示,一旦兩岸發生戰爭,只有約2成3的國人表示願意抵抗。但有趣的是多數臺灣民衆表示個人不會抵抗,但卻認爲別人會抵抗的高達6成。再一次證明臺灣人對自己國家的命運是缺乏責任感的,好像只要表態愛臺灣,把兩岸和平的主張打爲舔共投降主義,就完成所有的責任,剩下的是美國人或軍人的事。
心理學上有一種「道德謬誤」,就是指只要對某種政治正確或道德正確表態,就自認自己是正確的。可是實驗結果發現,這些自認站在道德制高點的人卻是最會犯道德錯誤的人。後現代的政治中言說取代行動,所有的行動在表態那一刻就全部結束。反核如此,臺獨如此,愛臺灣也是如此。臺灣人的安全感不是來自於對現實正確的觀照,也不是追求和平的避戰,更不是來自強大精實的國防,而是我說我愛臺灣,剩下的就聽天由命了的一種「豁達」。
(作者爲大學退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