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身處衝突熱點 提升國防落實和平(洪奇昌)

圖爲蔡總統(中)視導桃園後備旅教育召集訓練。(本報資料照片)

筆者長期主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兩岸政府共同的戰略目標;更重要的是,維繫和平必須建立在維繫中華民國存在以及維護臺灣主體性的基本原則之上,和平與保臺缺一不可。

誠如蔡總統就職7週年談話所重申:「和平是兩岸間的唯一選項,以維持現狀作爲各方的最大公約數,就是確保和平的關鍵之鑰」。至於如何確保和平,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亦在日前臺中信賴臺灣之友會成立儀式演說重申了,「和平保臺、備戰不避戰」的基本方針。

換句話說,民進黨政府所謂的維持臺海現狀,指的是維持「兩岸既有政治事實」,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並存於世界的事實;並在北京軍事實力日益提升的現實條件下,透過各項維繫「動態平衡」的手段,來落實「和平」與「保臺」兩大目標。

北京把自己打造爲西太平洋區域霸權的趨勢是一貫且明確的。自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後,解放軍的建軍目標就是着眼於本世紀中葉建成世界一流軍隊,並在東海、臺海、南海區域建立局部優勢。爲此,解放軍要出太平洋,要在南海佈局,必然會經過臺海,必然會穿越臺灣北方的宮古海峽或者從南面的巴士海峽進入西太平洋。這也就是近年來共軍機、艦「近臺」事件益加頻繁的根本原因,而且不會因爲臺灣執政黨的更迭而有所改變。

例如,中共解放軍海軍早在2013年10月便穿越第一島鏈,在西太平洋舉行「機動-5號」演習;同年11月,「遼寧號」航空母艦首次穿過臺灣海峽,沿海峽中線以西進入南海訓練。這些都是馬英九總統執政期間發生的事。

當我們把視野放大到整個印太地區更會發現,北京的建軍動態以及北京在印太區域的領土主張,早已引起了印太周邊國家,甚至全世界的共同憂心,故而陸續強化與美國的安全合作。

菲律賓於今年2月正式允許美軍使用4個新的菲國基地,4月雙方更舉辦史上最大規模的美菲「肩並肩」(Balikatan)聯合軍演。日本去年12月公佈軍備擴充計劃,預計於2027年國防開支將增加1倍,今年1月美日安全合作擴展到太空,並建立海陸機動部隊。韓國去年11月整合太空作戰部隊,美國太空軍在韓國成立司令部。韓國總統尹錫悅更於今年4月底與拜登達成共識,允許美方在韓國派駐核子潛艦;檯面上是爲了嚇阻北韓,但更重要且沒明說的目的,是因應中國日益強大的海軍實力。新加坡則早在2000年就與美國簽訂協議,允許美軍使用樟宜海軍基地,近年從濱海戰鬥艦擴大到航母靠港補給。

今年5月,G7峰會聯合公報更直接批判「中國破壞臺海、東海、南海現狀」。同月舉行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聯合聲明亦強調,「堅決反對破壞穩定,或旨在通過武力,或脅迫改變現狀的單方面行動」。

和平不會來自於放棄自我防衛,也不會來自於任何強權的善意或「安排」。我們不會將日、韓、菲、星的選擇視爲挑釁;同樣地,臺灣基於自身在全球科技供應鏈、貿易結構、地緣戰略位置,必然是美中大國戰略的一環。臺灣就可能的風險做出相對應的準備,各方也不能將之解讀爲挑釁。身爲潛在衝突熱點的臺灣,因應安全威脅而提升國防力量,是自然且合理的行爲。

我們應客觀地認識到,近年臺灣透過與美軍售加強飛彈防禦系統,部署魚雷並改革後備部隊制度、強化了海軍和海巡之間的軍事演習,這些軍備採購、制度改革和單位演訓,都是強化嚇阻任何可能威脅的防禦性質建設,「是守勢而非攻勢」、「是自衛而非挑釁」。

更重要是,我們相信,民進黨作爲負責任的執政黨,賴清德主席作爲負責任的政治領袖,基於蔡總統所奠定的「維持現狀」、「備戰不求戰,應戰不避戰」方針,捍衛主權自爲必要,但也不會採取任何單方面行動改變臺海現狀。

(作者爲海基會前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