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綠電落後 衝擊產業(葉宗洸)

在全球減碳的大趨勢下,排碳量逆向「倒退嚕」,將對以出口貿易爲導向的我國,造成不可忽視的衝擊。。(報系資料照)

經濟部能源局的能源資料庫日前新增了今年7月電力裝置容量與發電量,最新數據顯示,光、風兩電的累積裝置容量分別爲1223萬瓩及225萬瓩,不僅雙雙落後於今年的既定目標值,也明顯無法在僅剩的2年5個月內達到各自2000萬瓩與693萬瓩的2025年目標值。

光電與風電是蔡政府能源轉型政策的要角,除了滿足小部分的能源自主,還肩負核電除役後的無碳電力供給。偏偏過去7年多以來,這兩項主力的開發進度嚴重落後,加上核電除役期程不見任何變更,未來幾年的電力供給恐怕難逃火力發電整體佔比不斷上升的窘境。

就在覈二2號機於今年3月正式進入除役階段後,今年1至7月1607億度的發電量中,火力發電的佔比從去年同期的82.53%上升至83.75%,此佔比也是近5年之最。另一方面,去年1至7月發電量達1665億度,今年雖因景氣不佳導致發電量驟減58億度,但整體火電發電量僅減少28億度,因而推升了前述的佔比。

可以預期的是,核三兩部機組在明、後年陸續除役後,火電佔比勢將進一步增加,並導致我國的整體排碳量上升。在全球減碳的大趨勢下,排碳量逆向「倒退嚕」,將對以出口貿易爲導向的我國,造成不可忽視的衝擊。

爲因應全球性的氣候變遷問題,歐盟在2021年7月14日提出了「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作爲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解方,並將於今年10月1日開始進入爲期2年3個月的過渡試行階段。明年1月底以前,進口商便須向歐盟提交今年第4季進口商品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報告。

常態CBAM系統於2026年1月1日正式實施後,進口商必須每年申報前一年的進口商品量及這些商品內含的溫室氣體量,接着繳交對應數量的CBAM憑證。至於憑證的定價則會以歐盟「排放交易系統」允許量的每週平均拍賣價格爲計算基準,計價單位是歐元/每公噸二氧化碳排放。

歐盟的CBAM對於我國的競爭對手日、韓而言,當然也有影響,但臺、日、韓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核電是否成爲未來的能源組合,而這也直接影響無碳電力的佔比。以2022年爲例,考慮核電與再生能源的加總佔比,日本爲27.0%(核佔5%)、韓國爲35.5%(核佔27.8%)、我國爲16.5%(核佔8.2%)。

企業商品(尤其是半導體)的製程中,電力使用是溫室氣體產出的主要來源,日、韓的無碳電力佔比明顯高出我國甚多,已佔先機。再者,日、韓都將持續擴充核電佔比,2030年的目標值分別爲22%及33%,皆可進一步提升其無碳電力佔比;我國則是讓核電歸零,並不斷擴充自主性極低且排碳的燃氣電力。

蔡政府不符世界潮流的能源組合規畫,不僅危及能源安全,也正侵蝕臺灣引以爲傲的企業競爭力!(作者爲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