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促轉會化整爲零 幽靈迴盪(施威全)
圖爲促轉會外觀。(鄭任南攝)
張若彤的新作《原來二二八:湯德章之死與臺灣戰後特務派系政治的成形》是本奇書,作者像懸疑偵探,挖掘許多被主流論述誤解的歷史事實。學界對二二八的既定論述,有的認爲事件成因是「當權者把臺灣米糧大量運至中國」,有的認爲「守舊的中國無能統治現代化的臺灣」,或者認爲「陳儀政府排斥進用本省人、日本人」,張若彤細細追尋既定論述的起源,對比說法與歷史事實不一致的地方。他不只指出主流說法的錯誤,還討論這些誤解爲何發生,最用心的地方是,他回到當時生活脈絡,理解臺灣人民的生活,描繪了社會經濟狀況,在這基礎上挑戰了許多知名學者構築的二二八。
書中也質疑臺獨大老鍾逸人的說法,指出柯喬治(George Kerr)《被出賣的臺灣》的錯誤;看過此書後會覺得在臺南市演出的《湯德章歷史情境劇》不是還原情境,而是,強暴歷史。
連同他的上本書《究竟二二八:林茂生之死與戰後臺灣反日力量的覆滅》,張若彤掀起二二八的詮釋爭論,出版社將他的新書送件向行政院二二八基金會申請補助,被評審委員否決,理由是不符《二二八事件教材著作及調查考證補助辦法》第3條第1款的規定,該規定是:「從事有助瞭解二二八事件真相、撫平歷史傷痛,以及促進族羣和諧與臺灣社會和平之已完成著作。」
張若彤耙梳真相,例如臺灣各本土派系與國民黨的密切糾葛,有助瞭解二二八事件;他研究當時人民生活情境,點出囤積走私的地主商人與基層百姓所面對的不同處境,這正是撫平歷史傷痛;指出陳儀政府爲了進用大量臺灣人特設規定,可見他在族羣問題上着墨甚深。對比這屆二二八基金會的其他補助案與舉辦的活動,當下政府不喜歡張若彤的聲音,二二八基金會只欣賞單元又單純的看法。
二二八基金會不敢面對張若彤,怕自打嘴巴。基金會網頁對二二八的描述是:「陳儀…源至中國人治社會的霸權劣習,導致施政偏頗、歧視臺民、外加官紀敗壞,產銷失調、物價飛漲、失業嚴重…」,看了張若彤著作,會發覺這段官方文字問題很大。二二八基金會的經費來自稅金,應該是個探討的平臺,而不是單一政治立場的宣揚單位,就算補助張若彤的著作,也不等於爲他的成果背書。
把促進社會對話的官方平臺當成是民進黨文宣部,不只是二二八基金會,還包括促轉會,而且更糟。促轉會捲入派系內鬥,某些政治任命的官員經手情治檔案,在正國會與黃偉哲的權力競爭裡,喂媒體「揭露」黃偉哲是告密者。《促轉條例》規定促轉會爲二級獨立機關,委員與主委任期受法律保障,不是行政院長說換就可換,形式上雖屬行政系統,但不該受政治人物干涉。獨立機關依法不介入政黨政爭,但促轉會屢屢違反。
促轉會5月將解散,《鏡週刊》以多篇報導批判促轉會的下一步,卻搞錯方向。該媒體評論說促轉會爛攤子難以善後,留給6大部會吃下海量工作,這是畫錯重點。當下行政院擬設置「推動轉型正義會報」,業務由底下部會接手,違反《促轉條例》要求的獨立,行政院直接運作,政治力不加遮掩地公然介入,這纔是該監督的重點。
立法院司法委員會初審通過「威權統治時期國家不法行爲被害者權利回覆條例」草案,對於是否新設權利回覆基金會處理,還是由二二八基金會負責,也沒抓緊要害。若新設基金會,必須有機制確保迷途少年不繼續沉淪爲黑道;若交給本屆二二八基金會,等於把迷途少年交付黑道撫養。
當下立委更該注意,所有原在促轉會上班的人員多已化整爲零,包括約聘僱,員額早安排好轉到各機關與促轉基金,行政機關繼續插手促轉方向,促轉會表面解散,但介入派系爭鬥的幽魂不滅,政府一直在掩護促轉之惡。(作者爲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