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把握習近平睦鄰友好契機(胡逢瑛)

日前俄羅斯總統普丁在莫斯科能源週上提到了中國完成國家目標無需使用武力(圖/美聯社)

日前俄羅斯總統普丁在莫斯科能源週上提到了中國完成國家目標無需使用武力,引起了臺灣內部的關注。由於提問者是被邀請到莫斯科擔任能源論壇大會主持人的CNBC 記者甘布爾(Hadley Gamble),普丁是在回答她關於武統的問題。普丁的這段談話主要是出於三個戰略背景:一是,莫斯科知道華府試圖離間中俄關系,拜登政府採取的是冷戰時期對待蘇聯的「戰略耐心」,以長期戰略進行遏制政策,等待中俄出現利益矛盾裂痕;二是,普丁藉由國際論壇的場域呼應習近平關於「和平統一」的論調,強化俄中戰略一致的意圖鮮明;三是,俄羅斯的大歐亞戰略需要和平條件,才能使俄羅斯發展遠東暨西伯利亞以及打造北極通道的亞太政策的經濟戰略得以實現,這符合中國和其他東北亞國家的利益。

拜登上任之後,透過外交和宣傳進行遏止中國的混合戰術。然而美國與中國和臺灣之間的科技產業鏈是相互依存關係,但是,華府在強化網路安全上面需要採取更多安全理由與中國適度進行脫鉤,也不能完全阻斷自身經濟臍帶利益。

臺灣科技潛能在中美之間的技術環節優勢基本上是緩和中美緊張關係的重要因素,但這項優勢卻會隨着中美關係緊張而消逝。因此,在兩岸缺乏官方溝通管道的險境中,中美關係的起伏纔是決定臺海風雲的主要晴雨表。華爲孟晚舟事件結束等於是中美之間的妥協,北京仍然希望透過維持中美經濟合作關係給拜登帶來經濟紅利,以此緩解中美敵對的升高。

此時,和平是兩岸關係最重要的資產,也是臺灣能夠緩解中美衝突的砝碼。當美國在印太組建美日印澳四邊安全軍事合作之際,臺灣在中美戰略敵對中顯得非常孤立:一方面需要藉由軍售案拉近和美國的親密關係;另一方面又因仰賴與中國大陸之間的經濟鏈以支撐臺灣的經濟成長,看似顯得裡外不是人而陷入尷尬矛盾的處境。

此時,臺北在國際間謀求國際關注臺海危機以強化軍購正當性確實有迎合華府和安撫支持者的政治意圖。而習近平「和平統一」也會是北京謀求緩解中美關係的重要訊號,兩岸領導人的表達雖然分歧,卻旨在呼應美國的不同需求。

特別是,拜登在內政上赤字甚多,北京仍要防範川普捲土重來,與拜登政府維持競合關係比面對川普極端的衝突邊緣遊戲要好。特別是人類面對的是抗擊新冠疫情和全球氣候暖化,川普退出巴黎氣候協議和世衛組織只是討好美國工人,不能爲人類共同危機創造和平的條件。

俄羅斯與中國之間對於兩岸關係保持一致口徑,主要在於不干涉中國內政。莫斯科支持的一中立場雖然與美國一箇中國的戰略模糊內涵不同,但也不相違背。普丁表達中國無需武力完成國家目標並且強調談判路徑,雖不見得滿足各方鷹派的謀利想法,卻足以同時照顧到兩岸一般民衆的各自心情。

例如,俄羅斯在朝鮮半島無核化問題上主張六方會談,強調利益相關者進行談判,雖然也不同於中美各自的論述,但卻不使中國反感並且討好了日朝韓三方的參與權力慾望,尊重了各方立場。美國希望「聯俄製中」,但俄羅斯更需要歐洲與中國的經濟整合關係,因此,地緣戰略就扮演最關鍵因素。

俄羅斯透過天然氣出口,不但是周邊國家能源轉型的支柱,也沒有完全中斷與烏克蘭之間的天然氣管線。莫斯科並沒有因爲基輔的極端政策而經濟制裁烏克蘭,還是要在冬天來臨之前讓歐盟與烏克蘭有足夠的電力來源。

普丁也熟悉孫子兵法,瞭解中國哲學中的上兵伐謀而攻城爲下的道理。兩岸需要防止的是意外衝突的發生,再多的軍事抗衡都無法使兩岸人民安心。印度、越南和中國是俄羅斯武器銷售的亞洲大戶,俄羅斯也會希望擴大天然氣和核電技術在亞洲的輸出。

因此,亞洲的和平纔是中俄贏得亞洲民心和維持亞洲共同經濟增長的重點。美國在亞洲採取類冷戰模式主要在於維繫自由民主的貿易市場,因爲美國在中東的軍事武裝干涉已經把美國大企業的全球擴張發揮到臨界點,只能把產業外移所造成的貧富差距歸咎於中國的不公平貿易政策。

如今,美國這樣的宣傳還是會持續下去,而中國要打贏這場輿論戰在於睦鄰友好政策的成效。中國經濟成長的一帶一路計劃所需要的是地緣連結,因此,睦鄰友好政策是習近平的重點,兩岸應該掌握這樣的契機。

最後,關於應如何看待普丁評論中國無須用武力和經濟潛能之間關係的思維?普丁早在兩千年就提出「向東轉」政策,其意義是:俄羅斯的亞洲政策在於發展俄羅斯的遠東暨西伯利亞的經濟,輔以打造北極作爲歐亞航運的新通道。在全球能源危機造成電力缺乏的此時,亞太地區經濟發展急切需要的石油以及實現碳中和清潔能源目標所需的核能技術與天然氣供應,俄羅斯希望與各國有長期合同關係,唯有和平環境才能帶來共榮共存。

歐洲能源危機證明俄羅斯不會利用他國的危機發戰爭財與能源財。普丁是表達危機帶來的投資減少和市場需求減少所造成的損失更大,而透過大國牽頭協商共同因應危機之道纔是國際關係主流。例如: 俄羅斯牽頭與歐佩克組織達成的石油減產以及俄羅斯與歐亞所有周邊國家簽訂的天然氣長期合同所制定的穩定價格可以不受市場劇烈波動的影響。和平與穩定纔是提供民生經濟潛能的最大經濟支柱。這點纔是他認爲的和平條件中的經濟潛能足以完成各種國家目標之說。

(作者爲元智大學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