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纔是稀缺資源!本田汽車(HMC.US)與日產合併無法在短期提升競爭力

智通財經APP獲悉,本田汽車(HMC.US)與日產汽車預計,合併後的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將帶來巨大利益,但來自中國的激烈競爭,讓人懷疑它們能否及時完成合並。

兩家日本汽車製造商週一表示,他們已同意就合併事宜展開正式談判。儘管交易結果尚不確定,並將部分取決於陷入困境的日產在扭虧爲盈方面取得進展,但雙方的目標是在2026年8月之前完成交易。

日產的初級合作伙伴三菱汽車將在下個月之前決定是否計劃參與。

兩家汽車製造商的目標是通過利用共同平臺、共享研發和聯合採購,實現超過1萬億日元(64億美元)的協同效應。

他們的營業利潤目標超過3萬億日元,比去年的合併業績增長了54%。

但本田首席執行官三部敏宏在週一的聯合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協同效應的全部效果可能要到2030年之後才能感受到。他表示,到那時,這些公司需要建立與中國競爭對手抗衡的能力,否則將面臨“被擊敗”的局面。

分析人士質疑他們是否還有那麼多時間。

兩家公司目前面臨的最大障礙可能是它們的車型陣容。兩家公司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實力都不強。日產雖然是“聆風”的早期先驅,但後來卻跌跌撞撞。一款名爲Ariya的新電動汽車本應挑戰特斯拉的Model Y,但由於生產問題而受阻。

本田更專注於混合動力車,不像日產在美國銷售這類車型,美國對這類汽車的需求激增。

晨星高級分析師 Vincent Sun 表示:“兩家公司都缺乏引人注目的電動汽車產品,合併後的實體仍將面臨新的電動汽車車型研發和技術研發方面的挑戰。”

標準化的汽車平臺將產生成本協同效應,但這也需要時間來開發。

Sun 表示,修復業務“可能需要比預期更長的時間”。

在中國市場節節敗退

在中國,隨着向電動汽車的轉變,消費者的興趣集中在軟件驅動的功能和汽車內部的數字體驗上,這是中國製造商擅長的領域。

比亞迪和其他國內品牌已經超越了傳統汽車製造商,推出了搭載創新軟件的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本田和日產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都失去了地盤。

本田上個月公佈季度利潤下降15%,並一直在縮減在華員工規模。由於在中國和美國的銷量下滑,日產已經宣佈計劃在全球裁員9000人,並將產能削減20%。

穆迪評級高級分析師 Dean Enjo 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寫道,要扭轉它們規模龐大的中國業務,將面臨“重大的執行風險”。

這兩家汽車製造商也把重點放在美國和日本。Enjo表示,“重大重疊”意味着合併不會在地域多元化方面帶來很大好處。

然而,Enjo表示,這種整合可以幫助他們抵禦即將上任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徵收進口關稅的任何潛在影響。

大交易

本田是日本第二大汽車製造商,日產是日本第三大汽車製造商。合併後,它們將成爲全球第三大汽車銷售集團,僅次於豐田和大衆。

此次合併也將是自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和PSA於2021年以520億美元的價格合併創建Stellantis以來,全球汽車行業最大的一次重組。

這筆交易的規模凸顯了來自中國競爭對手的威脅,尤其是在它們一直在進軍東南亞等日本汽車製造商一度占主導地位的地區之際。

對日本來說,對汽車行業的威脅就是對其經濟命脈的威脅,因爲日本在消費電子和芯片等曾經的關鍵行業的影響力多年來一直在減弱。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本月早些時候在一份報告中說,技術挑戰意味着,沒有找到新合作伙伴的傳統汽車公司可能會變成規模更小的公司,每輛車的資本支出和研發成本都更高。

他們表示:“考慮到行業動態,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多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