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競爭練就“真本事” 新能源汽車產業空間廣闊

截至2023年產銷量已連續9年居全球首位、今年前5個月產銷量同比分別增長30.7%和32.5%……亮眼數據折射產業持續蓬勃發展,中國新能源汽車做對了什麼?

多位專家認爲,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開放和競爭中練就了“真本事”,不僅豐富了全球供給,也爲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低碳轉型作出了巨大貢獻。後續,包括新能源汽車在內的中國新能源產業還將繼續爲全球發展注入綠色信心。

市場開放力度較大

專家認爲,中國的汽車產業在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合作中發展壯大,對外開放正是中國新能源汽車提升競爭優勢的“法寶”之一。

從政策層面看,2018年,我國取消了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外資股比限制,將整車進口平均關稅進一步調降至13.8%,其中零部件平均關稅僅爲6%,2022年我國進一步取消了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金瑞庭表示,相較於頭部發達經濟體而言,13.8%的整車進口平均關稅和6%的零部件平均關稅是較低的關稅水平,由此可見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開放的力度。

金瑞庭介紹,在外資股比限制取消政策加持下,2019年,外商獨資整車製造項目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開工投產;2022年,寶馬集團在華晨寶馬的持股比例從50%提高至75%。此外,大衆、奔馳等跨國企業在中國紛紛設立研發中心,藉助中國新能源汽車賽道加快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崔凡認爲,開放力度加大對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也爲外資企業成長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同時,近幾年中國新能源產業也在積極走出去,在世界各地進行投資,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國技術獲得了更廣闊的應用場景。雙向貿易、雙向投資、技術研發合作和技術交流轉讓,共同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

公平競爭鍛造“真本事”

除對外開放外,充分的競爭促使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打造競爭優勢,也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練就“真本事”的重要環節。

金瑞庭表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也是全球最開放的汽車市場。跨國企業和本土企業、造車新勢力在中國市場同臺競技、公平較量、充分競爭,形成了壯觀局面。

“衆多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一展所長、加大投入,共同推動了當前的產業發展局面。”中汽技術研究中心資深專家吳鬆泉介紹,在整車製造方面,中國本地品牌企業加大了投入,積極發展新能源汽車;很多互聯網企業、科技企業也紛紛進入這一領域,帶來新技術、新模式、新理念;主要國際品牌也在中國積極發展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建立了龐大的生產基地。

崔凡表示,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外資企業、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百花齊放,共同競爭,形成了積極的競爭秩序。同時,政策層面在改善營商環境、完善競爭秩序方面不斷推出改革舉措,例如,《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將於8月1日起施行,有助於打破地方保護主義,進一步改善公平競爭環境。

“中國新能源產業競爭優勢是市場化競爭的結果。”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黃漢權說,中國新能源產品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力,主要是得益於中國持續多年的科技研發投入,也得益於中國有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以及豐富的人才和顯著的規模經濟效應。

新能源產業空間廣闊

專家認爲,包括新能源汽車在內的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對推動全球綠色低碳轉型作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發展新能源產業有利於推動全球綠色低碳轉型。”黃漢權說,中國新能源產業產品出口是在經濟全球化大潮中開放競爭的結果,爲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低碳轉型作出了巨大貢獻。根據國際能源署數據,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5.1億千瓦,中國貢獻超過一半。目前,中國的光伏、風電產品已經出口到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爲各國提供高質量的綠色產品。

“過去十餘年,新能源汽車產業從零開始取得飛速發展,成長爲全球最大市場。”中國宏觀經濟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員安琪表示,不僅是汽車行業受益於新能源汽車發展,動力電池行業也帶動了新型儲能的發展,過去5年中,中國新型儲能系統實現了指數型的增長,爲電力系統消納可再生能源提供了靈活性資源。

總結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比較優勢,安琪認爲,中國具有超大規模市場,並處於需求快速釋放的階段,同時,中國堅定致力於碳中和和綠色增長,錨定碳中和道路不動搖,政策連貫性保障了產業發展。此外,技術創新、公平的競爭環境、完整的供應鏈生態等優勢確保中國可以繼續爲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爲全球發展注入綠色信心。

往後看,崔凡建議國際社會就完善綠色產品補貼規則、綠色產品與服務自由化、碳計量與覈查方面加強合作,同時鼓勵新能源產業國際投資、技術合作和技術轉讓,共同推進新能源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