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在監獄裡出生的名醫──狼煙未燼之1(蔡榮根)

在監獄裡出生的李素慧醫師和母親曾碧麗女士。(圖/李素慧醫師)

有李素慧醫師的地方,就有她爽朗的笑聲。李素慧是出身自臺大醫學系的腎臟科名醫,侯勝茂、林芳郁、葉金川等3位前衛生署長、前健保局長賴美淑、整形科名醫林靜芸、輔仁大學江漢聲及名作家王溢嘉等等,都是她的同班同學,她的夫婿是高她一屆的黃天祥醫師,曾任臺大醫學院副院長、醫學系系主任,是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的權威。對於李素慧醫師這樣的一位人生勝利組,你一定想不到她是在監獄裡出生的!

1950年1月18日,李素慧的父親李蒼降和已懷有8個月身孕的妻子曾碧麗,同時被關押進俗稱爲軍統的國防部保密局監牢裡。挺着大肚子的曾碧麗,頭髮被綁成一條長長的辮子,吊在半空中拷問,在被送回關押房後,因胎盤早期剝離而血流不止,染紅了牢房。全身虛脫無力的曾碧麗被搬移到審訊室,找來軍醫剪開產道,才得以抱出被迫早產的李素慧,但因皮膚太薄以致看得透內臟,奄奄一息沒有啼哭聲,經過不斷拍打才終於救活過來。

這對命懸一絲的母女奇蹟似地活過來了,但27歲的李蒼降卻於1950年10月14日被押赴馬場町槍決,罪名是「意圖非法顛覆政府而着手執行」。曾碧麗則以「明知爲匪諜而不告發」罪名被處有期徒刑一年,李素慧因此隨母親繼續在監獄裡被關了8個月。產後的曾碧麗,因爲大量失血和營養不良,無法分泌奶水,多賴同情她們母女的獄卒張羅來米湯、奶粉、奶嘴和醋瓶,讓新生的脆弱小生命能活下去。

李素慧的父親李蒼降,1924年6月生於今之新北市蘆洲李宅(國定古蹟);那年3月,其就讀於臺北師範學校,參加臺灣文化協會,並秘密從事反日運動的堂叔李友邦,於夥同林木順等8位同學襲擊臺北新起町派出所後,潛逃至大陸上海,再轉赴廣州。6月先進入廣東警衛軍講武堂,後再轉入黃埔軍校第二期;1952年4月22日,李友邦也以「參加匪幫掩護匪諜,意圖非法顛覆政府」罪名被槍決。我們今天要公正評價李友邦、李蒼降叔姪,必須回到他們所處的時代。

「臺灣義勇隊」總隊長李友邦將軍

1937年國共因對日抗戰第二次合作,李友邦因國民黨釋放政治犯而出獄。1939年2月,李友邦以「保衛祖國,收復臺灣」爲口號,號召當時在閩浙一帶的臺灣人和家屬在東南抗日的前哨浙江金華成立「臺灣義勇隊」和「臺灣少年團」;義勇隊成員中有不少是因反日而流亡大陸的醫生,李友邦因此先後在浙江金華、衢州、蘭谿及福建建陽成立了四家以「臺灣醫院」命名的野戰醫院,爲戰區軍民提供醫療救助及搶救前線傷患。臺灣醫生高超的醫術和親切的服務,獲得當地軍民普遍讚揚。

李素慧醫師的堂叔公李友邦將軍爲抗日而到廣州投考黃埔軍校 。(圖/李友邦將軍紀念館)

除了醫療任務外,臺灣義勇隊也生產醫療及軍火所需的樟腦、藥品等;慰問前線戰士、收集敵僞情報、對敵日語廣播,審訊和教化敵俘;發行機關刊物《臺灣先鋒》,鼓舞軍民士氣並宣傳臺胞的抗日貢獻;黃埔軍校畢業的李友邦也執行武裝抗日行動,1942年6月17日「臺灣陷日紀念日」,李友邦率隊攻擊日本廈門興亞院。6月30日,突擊虎頭山日本海軍油庫。7月1日,於僞廈門市政府成立3週年紀念會時擲手榴彈。以上均造成敵人重創。

當李友邦提出組織「臺灣義勇隊」的構想時,獄中難友駱耕漠(中共地下黨員)即向中共浙江省統戰委員會報告,浙江省統委會派張一之到金華協助李友邦籌辦,出身浙江鎮海的富商家千金朱楓爲臺灣義勇隊捐輸鉅款,並讓年幼的女兒朱倬參加臺灣少年團;1939年4月周恩來路過金華時,張一之向周恩來彙報李友邦籌組「臺灣義勇隊」的經過和遇到的困難,周恩來指示張一之轉知李友邦向浙江省主席黃紹竑尋求協助。

之後,李友邦帶着黃紹竑寫給陳誠的信到重慶,獲中央軍委會政治部批准將「臺灣義勇隊」正式整編歸第三戰區指揮,並委任李友邦爲少將隊長;1942年,金華淪陷,臺灣義勇隊撤退到福建龍巖,李友邦奉命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簡稱三青團)中央直屬臺灣義勇隊分團部」,受任爲分團部主任;1943年,臺灣義勇隊擴編爲「臺灣義勇總隊」,直屬中央軍委會政治部,李友邦晉升陸軍中將。

李友邦將軍夫人嚴秀峰生於1921年,是杭州絲綢富商的獨生女,17歲時放棄養尊處優的大小姐生活,加入地方抗日自衛隊,協助組訓民衆參加戰鬥。曾參與富春江上的東洲沙島保衛戰,在槍林彈雨中冒死傳遞情報。之後,加入臺灣義勇隊,因而與李友邦相識相戀,1941年與李友邦在浙江衢州結爲連理,爲他們的抗日事業攜手奮鬥。

李友邦、嚴秀峰的次子李力羣先生說:「我父親追隨國父孫中山先生,國共合作的思維左傾不等於是共產黨。父親在1932年被國民黨右派逮捕時受到嚴拷刑求,若是共產黨早就被處決了。臺灣義勇隊直屬長官是陳誠,成立時受到周恩來協助,所以臺灣義勇隊國共摻雜,但是我父親還是聽命於陳誠的指令;1945年抗戰勝利後,我父親要率臺灣義勇總隊回臺灣時,周恩來派人來遊說父親留下,爲父親婉拒。父親說,我是國民黨軍人,不得背叛政府。我是臺灣人,我一定要回家鄉。」

李友邦對臺灣義勇總隊全體隊員說:「我們爲了不當日本順民而在大陸度過了1、20年的流浪生活,飽嘗了人生的甜酸苦辣而倖存下來,今天我們可以作爲一個愛國的臺灣同胞,堂堂正正地回家鄉去見父老兄弟了。」從廈門回臺灣前夕,李友邦在南普陀寺後山的五老峰山麓摩崖上,刻下「復疆」兩個蒼勁大字,以表達他率領檯灣義勇總隊收復臺灣的決心;9月3日,李友邦派副總隊長張士德上校(臺中豐原人)先隨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乘專機抵臺,在臺北賓館升起象徵臺灣光復的第一面國旗,義勇總隊及三青團回臺先遣隊在陳儀來臺接收前的那段空窗期,擔負起維持島內戰後秩序、保護民衆生命財產安全和物資的責任。12月8日,李友邦親率臺灣義勇總隊全體隊員抵臺,受到臺灣鄉親的熱烈歡迎和擁戴。

然而,1946年2月臺灣義勇總隊卻奉令解散,李友邦改派「三青團中央直屬臺灣區團部主任」。李友邦是三青團在臺最高負責人,在義勇隊副總隊長張士德先行回臺聯繫和串聯下,當時所有臺灣知名的頭面人物幾乎都被納入三青團組織內。張士德雖具有軍統背景,但卻是早年參加臺灣農民組合運動的老臺共,因被日警通緝而逃亡大陸參加抗日。因此,包括謝雪紅、林日高、蘇新、王萬得、潘欽信、簡吉等舊臺共也都加入三青團。

(作者爲臺大土木工程博士、臺北市土木建築學會理事長)

【未完待續】

《狼煙未燼》,作者: 蔡榮根,出版社:墨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