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業轉型高值化 迎戰大陸競爭
面對大陸產能競爭,石化業者能做的就是高值化發展。專家指出,在當前全球低碳淨零趨勢下,石化產品的高值化方向或在低碳材料。
大陸石化產品自2013年以來產能大增,比如初級形態塑膠2021年產能已較2013年大幅增長77.9%,乙烯2022年產能則較2013年增長81%。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組長劉致中表示,大陸石化產品近十年產能大增的衝擊早已發生,中美和此前關閉高雄廠便爲一例。而業者因應方式仍得想辦法做高值化產品。
劉致中表示,十年前政府在推動產業高值化時,喊的口號就是「量在外,值在內」。而兩岸業者合資的古雷石化園區意義在於臺商在外追求量的佈局,特別是得面對規模經濟的大宗石化產品上。
劉致中進一步稱,十年前高值化可能指高附加價值產業的材料應用,像手機產業,半導體產業等;但現在的高值化指的是回收材料,以前是新料比回收材料高,但在歐盟推動下,有些回收材料甚至比新料貴,爲了減少產業鏈的碳足跡,低碳材料可能是主流。
臺經院產經所分析師羅凱禎表示,在全球低碳淨零趨勢下,一些領導廠商已開始朝向選擇低碳能源佈局,或是進行製程優化;在中游端的塑膠原料可能聚焦轉向採用低碳升值的材料,或是可回收、可循環的生產商業模式。
不過,從業界角度看,業內人士表示,高值化並非一兩年可完成,目前對國內業者較實際的做法是製程改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