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毛經濟建設遠差於蔣──蔣毛功過蓋棺難定之7(蔣世安)

1951年的鎮壓反革命運動海報(圖:取自維基百科)

戰後國共4年內戰,毛勝蔣敗。毛在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上,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民政府的成立。從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爲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社會主義國家。」不再是孫中山以三民主義所創立的中華民國。此舉反予蔣氏以大好機會,使中華民國和三民主義繼續在臺灣生存發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相對峙。

大陸與臺灣,無論就面積和人口而言,均不成比例,但兩人在兩岸留下的歷史紀錄,卻大不不同。蔣在臺灣的成就,即如美國學者陶涵的評述:在臺灣的26年期間,蔣主持一個穩定、和平的微型中國,有機會建設國家;以經濟和社會指標而言,他相當成功,替臺灣的經濟奇蹟奠定基礎──這份成績在他撒手人寰時,可謂功大於過。

至於毛氏,雖有廣大民衆的大陸政權,但其經濟建設,遠差於蔣在臺灣的成就。據大陸學者的評析,認爲蔣去臺灣,始終堅持穩定高於一切,對臺灣經濟建設就有相當幫助。毛則相反,在其政權鞏固後,不再有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之感,其特性中之浪漫主義自然顯露出來,從大躍進到文化大革命,爲追求和實現自已理想目標,發動一次又一次運動,使得人們始終處於你死我活鬥爭之中,幾乎沒有可能集中精力經濟建設。大陸經濟之所以落後臺灣,與此不無關係。

此外,蔣在臺灣威權統治,只着重於政治及軍事,並不干預經濟。在經濟上大搞「專家治國」,實行自由經濟,任用一批從美國留學回來的知識分子,用經濟的方法,改造臺灣。大陸恰恰相反,與毛對專家和知識分子看法有關。毛總強調「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和「書讀得越多越蠢」之類的道理。自詡爲「小人物」代言人,鼓勵「小人物」來打倒大人物。毛痛批知識分子的言論,有時相當激烈,歷次發動大批判和政治運動,使知識分子難以接受。中國經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搞不上去,與毛不尊重知識分子,實有關係。

不過,蔣在臺灣,也做了一些錯事,例如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未能有效制止,以及1949年撤守臺灣後頭幾年的大規模行刑。這些行爲在在違反人性,而且以蔣本身的目標來講,也沒有必要。即使毛澤東在中國大陸已經和平時也殺了數以百萬計的無辜人民,並不能改變蔣氏此一錯事。

毛在大陸大肆屠殺,是在1951年1月,他接到地方資料,有一箇中共軍在湘西21個縣,共殺了「匪首、惡霸、特務」4600餘人。毛認爲這正是重新掀起鎮反運動的時機,隨即親自掌握全國鎮反工作,4天之內,連下數道指示,要求嚴厲鎮反。要在上海、南京、廣州各地各殺數百人、數千人不等。自2月起,北京、天津、重慶等大城市遂開始大殺「反革命分子」,天津在3月間殺了150人,毛指示要在年底前再殺850人。

據這年5月中共的全國公安會議爲了貫徹毛的指示,作出具體的規定:「關於殺反革命分子的數字,必須控制在一定比例內,其農村不應超過千分之一,城市不應低於千分之一。」這一運動的結果,據中共公安部副部長徐子榮1954年1月的報告:「前後共逮捕262萬餘人,處死71萬2千餘人,監禁120萬9千餘人,管制120餘萬人。」就處死人數而言,是人口的千分之1.2。與毛的「比例」指示相符合。

另一數據顯示:當時中央決定把殺人的數字限制在人口的0.05%到0.1% 之間。假定大陸人口是6億,則應殺30萬至60萬人。估計被殺的,可能爲50萬人,250萬人被捕。以上兩項數據接近。

(作者爲文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