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綠色稅制”紅利 助推企業綠色轉型

今年以來,昌平區稅務局在實施綠色稅制、落實優惠政策、助力產業轉型等方面不斷髮力,發揮“綠色稅制”的正向激勵作用,優化稅收營商環境,加速企業實現由“被動減排”向“主動治污”的轉變,以惠企利民之筆,書寫“以稅護綠”的動人故事。

向“綠”而生 啓動環保循環

垃圾分類後運去哪了?“進入卸料大廳後,可燃部分通過燃燒發電轉爲綠色能源,產生的滲瀝液進一步處理回用以節約水資源……”在阿蘇衛科普宣教展廳,講解員通過交互平臺、VR遊戲向參觀者揭開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化腐朽爲神奇”的神秘面紗。

這裡曾是北京最大的垃圾填埋場,數十年的超負荷運轉致使周遭環境“難承其重”,如今卻建成了全市首個以焚燒發電爲主,集生活垃圾綜合處理、科普宣教、產業發展等功能於一體的循環經濟示範園區。

從“垃圾圍城”的困境到徹底實現昌平區原生垃圾“零填埋”、100%無害化處理,阿蘇衛循環經濟園區向“綠”而生的背後,離不開“綠色稅制”的支持。對此,北京華源惠衆公司負責人潘大晴深有體會:“近年來,企業將合計享受的2028.75萬元環保稅優惠循環用於技術改造、減碳減排,綜合採用SNCR、半乾法、幹法等工藝對煙塵進行脫硫、脫硝、除塵,使排放指標優於歐盟2010標準。”自2019年正式投運以來,日均處理生活垃圾超3000噸,年上網電量4.8億Kwh,能滿足約1.4萬戶居民日常用電需求。

環保稅獨有的“多排多繳、少排少繳、不排不繳”調節機制,撬動企業從“被動要我減排”轉向“我要主動減排”。開徵五年,轄區內企業累計享受生活垃圾集中處理、污水集中處理等稅收優惠政策0.99億元,減免戶數增長40.91%,越來越多市場主體踏上“阿蘇衛”式轉型之路,探索綠色高質量發展。

“綠”稅成蔭 共守一方清涼

“綠色稅制”所涉領域包羅萬象,稅收治理亦千頭萬緒。昌平區稅務局積極擴大稅收共治“朋友圈”,聯合區生態環境部門、住建委部門、城管執法部門構建“四部門三項制度六類數據”共享共治平臺,探索形成“源頭信息共享、網格化覈查、精細化服務”的管理鏈條。

“通過大數據篩查精準定位高耗能、高排放企業,僅二季度便完成補繳稅款和滯納金323.09萬元。”昌平區稅務局財產與行爲稅科錢偉建表示,“以數治稅”最重要的還是深化精細服務,變“人找政策”爲“政策找人”。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北京農機試驗站便是稅務部門靠前服務、未訴先辦的受益者之一。在對環保部門的污染物監測數據進行復核比對時,昌平區稅務局發現該企業環保稅額較大,初步瞭解情況後主動上門走訪、調研生產模式、覈查排放數據,確認其符合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條件,協助企業享受每年超5萬元的稅款優惠。

“我們通過種養結合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種植、智能化養殖、立體化生態循環,推動三產融合和鄉村振興,發展模式成功輸送到津巴布韋等多個國家。”北京農機試驗站負責人楊瑞學告訴記者,稅務部門爲我們送來的稅惠大禮包,既解了企業資金燃眉之急,又堅定了我們傳承先輩之志、發展綠色農業的決心。

昌平區稅務局以此爲契機,積極協調區農業農村局、生態環境局等部門確認了13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名單,組建專業顧問團隊逐一走訪調研,累計爲符合條件企業年度減負約1500萬元。“針對部分企業稅款已繳納的問題,我們協調第一稅務所開通退稅綠色通道,簡併申報流程,在一個工作日內完成全額退稅。”錢偉建說道。

點“綠”成金 稅企攜手共赴未來

作爲最早一批入駐未來科學城“能源谷”的代表企業,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能清能院)充分發揮央企領頭羊作用。用時8年持續攻關,首創分散式電池儲能系統結構,建成全球首座百兆瓦級儲能電站,年度新增電量可供3萬戶家庭使用;牽頭研製國內首臺5兆瓦、7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核心關鍵部件國產化率達到100%……

“技術創新少不了稅收政策的精準助力。去年,我們累積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871.83萬元,幫助我們在能源行業中搶佔版圖,實現年度營收10.7億元,同比增幅達26%。”談及“雙碳”目標下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前景,公司負責人李衛東滿懷信心。

“十四五”是“雙碳”目標實現的關鍵期,昌平區加快未來科學城“兩谷一園”等重點功能區創新發展,制定實施先進能源產業提質增效行動計劃。邁向4000億產值的征程,綠色稅收從不缺席。

昌平區稅務局黨委委員、總會計師茅雲鵬表示,將貫徹落實好區委決策部署,持續推進多稅共治的綠色稅收體系,打好“退、減、緩、免”多策並舉“組合拳”,“懂·應工作室”“稅費服務站”“專精特新綠色通道”多點發力,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在首都生態文明建設中爭當排頭兵主力軍。

文/本報記者 閆雪飛

通訊員 尚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