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傳織飾復刻重現 耆老紅了眼眶
原住民華麗的傳統服飾,搭配象徵階級的配件,完美展現部落工藝,無奈在時代洪流衝擊下,耗時費工的工法逐漸失傳,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以2年時間,造訪部落、訪談耆老,如舊復刻蒐集到90件織品,老人家眼見失傳已久的藝品重新呈現,感動地紅了眼眶。
原文發中心主任曾智勇指出,在原民傳統服飾中,配飾存在着階級、身分地位與家族榮耀的象徵,長輩只要看到織飾配戴不完全,常會大聲喝叱,「被認爲是衣衫不整」,顯見在老人家眼中,它的重要性等同於衣褲。
但因爲舊時取材不易,加上純手工的編織耗時,以1個揹包爲例,動輒1、2個月製作時間,隨着時代演進,年輕人輕易就能在商店買到,類似工藝逐漸失傳。
在文化部經費支持下,透過訪談耆老、記錄傳統工法,並依循着記憶,深入山林採集素材,一步一腳印的將織飾原汁原味呈現;部落大學講師陳紅梅實際參與計劃後感性地說,很開心有機會把這祖先留下來的智慧 ,繼續在下一世代被看見。
排灣族藝術家阮志軍從黑白照片中物件樣貌,嘗試以復刻手法完成一頂原民頭飾,他強調,類似的織飾都是族人精心爲家人及親友所編織,是時間累積的作品,極其精緻且非常珍貴,在他看來,更像是人與人間的情感連結,說什麼都要想辦法保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