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點滴】情琳/針恐

針恐。圖/王孟婷

坐在捐血車上,我望向準備爲我扎針的那雙手。食指和中指間那條青紫色的脈絡,顯示這是雙忙碌的手。「怕針的話,可以看旁邊。」話音未落,針尖毫不猶豫地向皮膚刺探。若想降低採血不適,出其不意便是最爐火純青的技術。

採血的疼痛與否除了考驗技術,也仰賴被採血者的血管品質。勞動者、運動人士的血管宛如山脊,拔地而起、棱線分明,充滿韌性,血流汩汩乃上乘佳作。生活鬆散者,血管如地底溪流,於皮膚之下潛藏、蜿蜒,必須得施加壓力,待其徐徐浮現,方能圖之。當中,最難採血的對象莫過於黃髮垂髫。

年長者血流緩,血管較無彈性,若遇到多項檢驗,爲湊足血量,有時還得多采血幾次才能達標。若偶遇孩童採血,則必須考慮幼兒常有驚人之舉。坐在臺前的孩童面色如土,一旁的父母或婉言、或勸慰,或恐嚇告知孩子千萬不可掙扎、扭動,然而對針筒的恐懼,豈會讓人坐以待斃?針尖朝皮膚施壓的千鈞之際,孩子往往唰然奮起或收回手臂,爲避免針尖意外劃傷手臂,只能連哄帶騙搶得先機,嘴裡說着:「倒數三秒,深呼吸!」針卻在孩子吸氣時就已埋入皮膚裡。

「弟弟真勇敢!」來不及着急,錯過了哭泣,阿姨送你一個愛的鼓勵。

大部分需要採血的病人往往是青壯年或老年,面對針尖的挑釁,即便顫慄也能鼓起勇氣。若是櫃檯對面的是抱着嬰孩的婦女,對採血者來說便是如臨大敵。吹彈可破的肌膚之下,難尋血管蹤跡;母親們抱着孩子更是心疼不已,此時往往淚水潰堤。然而爲了順利取血檢驗,母親得雙手環抱、固定孩子的手腳僅露出腳踝。隨着起伏的哭喊,針尖不僅穿透孩子稚嫩的肌膚,也揪起母親敏感的心臟;刺在娃身、疼在娘心的感覺,我也是十年過後纔有所體會。

十年後,我也是那位抱着孩子雙臂,等待扎針的母親。雖然孩子身體康泰,面對針頭的次數寥寥無幾,但逃不過的預防接種卻依舊刺令人憂心。即便自身對針尖毫不懼怕,也因孩子繃緊神經。兩歲前,孩子懵懂時,只要針後溫柔安撫便能平復心情,隨着孩子愈長愈大,對針尖的恐懼更加明確,疼痛的感受更是母子連心。

還好,接種預防針的護理師溫柔可親,好言寬慰,對孩子也十分有耐性。眼看孩子不願進入接種室,她說:「阿姨一定幫你用最小、最小的針,不會痛!」、「比蚊子的針更小,一定不會痛!」

固定孩子的手臂後,我又聽到熟悉的:「倒數三秒,深呼吸……」

孩子才吸氣,針尖出其不意刺入皮下,完成注射。

面對尚未回神的孩子,她笑着遞上貼紙、軟糖:「妹妹長大了,打針也不會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