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AI和大數據…這些高中就去新加坡大牛校搞前沿研究的孩子,將來不得了

看點家長的教育焦慮,絕大多數來自不確定的未來,而同時,又要延遲多年才能看出教育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教育閉門造車,那隻會在培養“工具人”的路上越行越遠。那麼,擺脫“工具人思維”,能讓孩子贏在未來的教育,在今天會是什麼樣的?

文丨吳微 編丨Luna

小長假最後一天,外灘君參加了一個朋友聚會,聊得最多的還是孩子的學業規劃。

很神奇的是,英美從留學最熱的兩大目的國,“降溫”成兩個瞻前顧後的選項,而新加坡則越聊越多加分項,成了聚會中熱火朝天的話題。

爲孩子選擇體制外教育路線,高中畢業時直接申請海外大學留學,這條教育之路曾是以上海爲中心的長三角中產家庭熱門選擇。

在經歷全球化疫情、國際關係變化,以及經濟下行等等一系列“不可抗力”的衝擊之下,變得搖擺而謹慎,然而當生活重新迴歸常態,有關孩子的學業規劃,便會首先回歸理性考量。

教育規劃“三準則”:

先定目標,再看學校

對於很多在教育問題上有着自我見解的家長來說,孩子的學習經歷決不僅是一個按部就班的“流程”,而更像是整個家庭戰略選擇,其標準由這樣三項關鍵指標決定:孩子的天賦,家長的價值觀,以及格局。

“格局”這個詞看起來很高深,但在當下環境實際上是一個特別現實的要素:家長對我們身處的複雜時代有什麼樣的理解與洞察,直接影響着他們的教育判斷。

以這三個標準去看,這類家長

重視教育,絕不迴避陪伴孩子勤學苦練,但無法容忍孩子陷入無度又無效的內卷——這是一條基本價值準線;

繼而根據孩子天賦發展,選擇最適合的方向,形成自己的擇校標準:要有穩定且卓越的質量;

既要給孩子真本事,也能給孩子打開眼界的高平臺,幫助孩子走進社會後,進可開拓先鋒的職業領域,退可憑熱愛守住內心旨趣。

這些要求看起來有點“理想主義”,但其實反而是教育的理性迴歸。沒有一種教育適合所有孩子,家長只有先找到自己的目標,纔有可能真正選對教育之路。

這也是新加坡在放眼全球的教育對比中脫穎而出的原因。新加坡教育環境可能與中國中產家長三觀最爲一致。

首先,新加坡到目前爲止,沒有任何因爲意識形態撕裂導致的社會內耗,新加坡以穩定、奮鬥、進取的國家精神聞名世界,這一點正和中國當前中堅階層的信念一致;

另外,新加坡法治嚴謹,社會安全,這一點可以讓絕大多數擔心異國治安狀況的家長放心。

在這兩個背景之下再看教育本身——新加坡有世界一流的精英大學,有緊跟時代前沿的專業方向與學術資源,如人工智能應用與設計、智能養老、智慧城市等等。

與此對應的,是相關產業的世界領先。這種學術與產業的雙重前沿,意味着新加坡教育與職業發展之間的鏈接更爲密切,且前景可期,具備全球競爭力。

因此對於有準備的孩子和家庭而言,新加坡教育正是那種“既給真本事,又給高平臺”的選擇。然而對於很多家庭而言,在大學以前讓孩子背井離鄉去新加坡求學,並不是一個現實的決定。

那麼有沒有一條教育之路,既吸納新加坡教育的優勢,卻又易於實現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廣州新僑學校。

廣州新僑學校

廣州新僑學校是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以下簡稱“華中”)的聯屬學校,創建於2021年,也是唯一一所由新加坡華中國際學校共同管理的新加坡境外學校。

從上面這張截取自新加坡華中官網的關係圖中,可以直接看到這種“直系”關係。

華中是一所什麼樣的學校?不熟悉新加坡基礎教育的人可能對這所學校還是感覺陌生的,但可能稍作對比就會一目瞭然。

華中之於新加坡家長,就像北京人大附之於海淀家長,上海中學之於上海家長。

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是新加坡第一所華文中學,由愛國華僑陳嘉庚創建,校史上曾有過56位新加坡“總統獎學金”得主,還是牛津和劍橋在海外的最大生源校,是一所當之無愧的“世界名校”。

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

而廣州新僑學校,因爲和華中的聯屬關係,不僅引用了新加坡先進師資和國際教育管理經驗,還與華中共享新加坡前沿的學術項目資源和社會實踐資源,甚至也是新加坡官方頗爲看重的學校。

2023年3月,時任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到訪廣州新僑學校並親筆寫下寄語,這也是他此次訪華行程中唯一到訪的學校。

新加坡李顯龍總理視察新僑

點擊圖片可查看學校更多學生培養模式

而對於家長而言,往往在背景之外,更關心一所學校在自己孩子身上“交付”了哪些教育內容。總結下來,恰好切中家長最爲關心的三個方面:

穩定且優質的課程

能力與思維方式的培養

更高視野的學術支持與資源平臺

這些方面貫穿廣州新僑學校從小學到高中12年的教育之中,但爲了各有側重地展現新僑教育的特質,我們將從不同學段來看對應的優勢。

穩定優質:

經得起“大考”檢驗的小學課程

儘管是一所創建時間不長的年輕學校,但因爲站在新加坡華中資源與經驗的“肩膀”上,新僑的課程從設計之初,就呈現出其特有的科學性與系統性。

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融入了新加坡CPA教學法

凡是看過新加坡電視劇的人,都對新加坡小學生緊張備考“小六會考”(新加坡國際小學離校考試,簡稱PSLE)的情節印象頗深。

其不僅被稱爲新加坡學生人生中第一次“國考”,也是其教育分流系統中一個重要的分水嶺,用以評估新加坡小學六年級學生升讀中學課程的能力,並據此分配學生到合適的中學。其重要性與含金量由此可見一斑。

PSLE還以難度高、嚴謹性強以及高標準聞名世界。

例如單數學考試時間就2.5小時,這對孩子腦力和體力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

英語科目學生可能需要寫一篇議論文來闡述自己對某個社會問題的看法,這對小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作爲iPSLE(PSLE的國際版)中國地區唯一的考試中心,新僑小學部以國家課程爲基礎,對標新加坡小學的教育標準來搭建課程體系,並且深度融入新加坡特色教學法進行教學組織。

小學英語數學

例如,對標考試中的英語語言、中文語言、數學和科學四個科目,新僑英語、中文、數學和科學也是學習力課程中的核心學科。

新加坡數學和英語有着全球教育領域公認具有先進性的教學法,之前我們提過很多次,無需贅言。

而在學科教學之外,新僑還設置了超學科探究課程的融入,讓小學生在探索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循序漸進,養成思考能力、研究能力、社交能力、交流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對於很多中國家長而言,“超學科”“探究”,或是國內更常見的“跨學科”“項目式”課程,是一類正在慢慢適應的新概念:

一方面,對教育有一定認知的家長,自然明白打破學科壁壘、養成解決問題的能力,纔是真正幫助孩子應對未來挑戰的學習方式,

然而另一方面,選拔性考試依然是學生需要面對的關卡,創新的學習方式看上去雖好,卻往往很難證明學習結果也能經得起“考試”的檢驗。

而在新僑,iPSLE剛好補全了這個“檢驗”的環節。

正如廣州新僑學校在官宣文章中所說,落地iPSLE考試中心,經過一個嚴格審覈的過程,“這不僅代表了我校教育水平和考試管理能力獲得了國際權威機構的高度認可,更爲廣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與全球教育標準接軌的優質平臺。”

創造力養成:

從人本出發的設計思維課程

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是會一直出現在美國麻省理工、斯坦福等世界一流大學官網上的課程項目,在新僑,設計思維課程被引入初中7-8年級,成爲孩子思維與能力發展的“腳手架”。

設計思維課程從字面上看,會讓很多人誤以爲是和藝術相關的方向,但實際上,設計思維的正解是用藝術、科技、創造力的方式在真實世界中解決問題。

比如創造一種產品,使其贏得市場,是一種設計思維的產出;

完成一個工作項目,使其達成目標,也是一種設計思維的產出;

甚至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使之能夠和諧合作,同樣是一種設計思維的產出。

教會孩子以自己的思考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去定義他所身處的世界,解決他所遇到的問題,達成自我實現,這纔是設計思維課程的本質。

以設計思維構架初中階段學習的進階,是幫助孩子燃起學習內驅力和意義感最好的方式之一。

廣州新僑學校設計思維課程的授課老師Mr. Roger畢業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有10多年的國際教育經驗,曾在新加坡多所學校擔任設計與技術教師,指導學生獲得李光耀(LKY)學術卓越獎。他本人還曾在PFU Technologies Pte Ltd擔任產品設計工程師,負責設計富士通掃描儀。

Mr. Roger向外灘君展示廣州新僑設計思維課程的“設計”,從同理心開始,到定義需求、完善創意和方案,接着製作原型,經過調試後完成設計。

在他看來,設計思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解決問題,背後則是創新和技術突破。整個過程中,最難的環節,可能不是製作原型、驗證調整,而是前期的發現問題、發現需求、定義需求,再和同伴一起頭腦風暴,塑形創意。

Mr. Roger的設計思維課

這樣的五步進階,以循環迭代的方式達成預期目標。對於很多有關創業經驗或是項目開發經驗的家長來說,設計思維的展開模型,其實非常像現實中從零開始完成一個項目的過程。

以這樣的方式學習、探究,形成拆解問題的思維方式,同樣可以遷移到學術鑽研,或是未來的生涯發展之中。

Mr. Roger給學生的sample

回到初中階段,廣州新僑學校的設計思維課程最大的亮點是有着非常細緻的培養目標。比如在第一階段發現問題,新僑強調以人爲本的同理心,鼓勵學生多多觀察生活,關注他人的日常習慣,發現需求,“有同理心,纔會從用戶的角度去思考,才能找到真問題”。

Mr. Roger給了一組適合初中生的示範課題,給七年級學生的是這樣的設定與示範:

看到凌亂的書桌,要設計一款收納文具的容器 / 設計一款應用於不同場景的手機支架。

給八年級的設定與示範則是:

根據使用場景,設計一款餐具收納器(飯堂/野餐/外出攜帶/廚房.....)

對於初中生來說,在這種情境真實、目標明確的設計思維項目中,不知不覺集成了幾何、數學、工程、物理、語言、藝術等各個學科領域的反覆練習與運用,卻不會讓學生感覺到生硬、枯燥。

而創造性完成一個具體項目的經歷,則會讓他們體驗到學習和綜合實踐帶來的成就感,不僅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動力,還爲爲終身學習的習慣奠定基礎。

學術躍遷:

以天賦課程成就未來人才

小學階段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和探究習慣,在初中階段發展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到了高中階段,無論從孩子的認知發展角度,還是從大學的專業銜接角度來看,都到了讓學生錨定自己的學術方向,習得更專業的學術研究技能,爲未來生涯發展蓄能的關鍵時期。

新僑在高中階段的課程設置,可以理解成我們熟習的國際課程項目,高中並行開出適合海外升學的IB課程、A-Level課程,以及可以同時申請國內和國外的香港DSE課程,支持學生多軌道升學;

DSE課堂

但實際上,在新僑,學習的展開方式,還是吸納了很多新加坡華中教育前沿、紮實、高平臺、高勢能的特色,比如,爲學生打造獨特的天賦課程(TDP,Talent Development Programme)。

高中階段天賦課程

TDP項目融合了研究、基於項目的學習、創業領導力和導師制,有兩部分組成,分別是深度學習和領導力習得,旨在發掘學生的個人才能,發展必備技能,鼓勵自主學習與創業精神,建立學生的獨特領導力。

在廣州新僑學校,TDP目前有四個方向可以選擇,分別是生物化學項目、人工智能與大數據項目、全球問題解決項目與知識與文化探索項目。

以方向一生物化學項目爲例,新僑的生物方向與研究院合作,通過兩個學期的不同任務,逐步引導學生習得科研能力與實踐技能。

與傳統教育中的學科學習不同,新僑TDP課程中的生物學科不是從“知識點”開始,經過刷題完成記憶或是解題,以課題的方式完成“學習-理解-思維認知”的過程。

在第一學期,學習的重點是基礎研究技能與實驗入門。學生要在導師的指引下確定研究主題,學習文獻追蹤技能,不僅要了解學科背景、知識結構,還需要了解研究主題的前沿動態和未來趨勢。同時,學生將會有規劃地進入實驗室,熟悉科研設備的應用。

到了第二學期,也就是研究的深化階段,學生需要和校外研究院一起形成開題報告,理解並表達自己的學術主題,成立研究小組,開始他們的獨立研究之旅。這個歷程將持續一學年,最終產出一份詳盡的研究報告或是其他形式的展示成果。

學生參觀中新研究院實驗室

經過這兩個學期的浸潤,隨着年級的升高,學生還將持續深入地展開學術研究。

通過這樣分階段、遞進式的課程設計,學生逐漸從基礎研究技能習得,到獲得獨立完成科研任務的能力,從課題研究中獲得與世界前沿領域對話、互動的機會,並極有可能就此展開持續一生的學術方向或是個人發展目標。

當學習有了目標,升學之路才真正成爲一條孩子可以自主掌控的人生之路。在大學這一站,孩子可以經由新加坡大學走向世界各處,也可以直接申請更有益於他們專業發展的世界各國大學。

事實上,新僑首屆畢業生已經獲得來自英國、美國、澳洲、香港、加拿大、荷蘭等多個國家及地區共 85 份offer。而大學也只不過是學習的一站,未來更明確的圖景已經在新僑徐徐展開,等待他們做好準備,踏入其中。

上下滑動

教育如何爲孩子的未來做好準備?

如果說今天的家長對大多數學校教育的內容與教學方式感覺失望,其本質都在於教育與現實的脫節。當現實已經高歌猛進奔向更智能、更創意的未來,而學校教育仍在每一個固定節點設置標準化的關卡,這樣的教育只可能培養工具人,而不是未來的主人。

新僑學生髮起了“燦爛的我們(Glowing Wǒmen)”女孩加油公益活動,聚焦於“月經貧困”,與非營利公益組織合作,爲山區女孩募衛生巾

站在中新兩國教育的經驗之上,廣州新僑學校讓人眼前一亮的地方,正在在於它設計了一種向內深挖天賦潛力,向外對接前沿發展的教育系統,並讓孩子在這樣一個系統中循序漸進、穩紮穩打地成長。

擇校即成人,在今天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教育早已不再是僵硬的知識,“如何學,如何有價值地學,如何學以致用”這纔是我們想要的教育,以及想要從學校中找到的答案。

廣州新僑學校

成立時間2021年學制12年制

招生年級小學G1-G6,中學G7-G10

班型小學、初中、高中26人/班

學費(國際升學方向)

(小學)G1-G6:¥201800/學年

(初中)G7-G9:¥211800/學年

(高中)G10:¥241800/學年

課程提供A-Level、IBDP和HKDSE,三門國際課程體系

更多信息可見下方海報

探校日預告

11月2日(週六)

學校將開放探校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報名

想進一步瞭解詳情

也可以諮詢招生老師

關注外灘教育

發現優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