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十九號“擴容”,向商業航天市場釋放了什麼信息?

10月30日4時27分,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搭載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順利升空並取得圓滿成功,這也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14次載人飛行任務。跟此前的型號相比,神舟十九號增加了上行運貨能力。從技術成熟到追求效率,不難看出,火箭正在迴歸交通工具的本質,並逐漸向低成本、高效的發射趨勢發展。

今日開盤後,航空軍工板塊低開後反彈拉昇。截至發稿,浙江鼎力(603338.SH)直線漲停,中航光電(002179.SZ)、航亞科技(688510.SH)等跟漲。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相關技術人員介紹,相較於以往的型號,神州十九號載人飛船的主要變化是增加了上行運貨的能力,給航天員以及相關的載荷裝載提供了更多空間,提高了在軌的實驗能力。

“從過去的保障安全到如今的‘擴容’,神舟十九號的變化也反映了載人航天活動正在向更高效、更實用的方向發展。”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當航空航天技術逐漸成熟之後,如何提高每一次的發射使用效率將會是航空航天產業的新目標。

一位國內商業航天企業的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隨着發射次數的增多,降低成本、擴充運載量以提高發射效率成爲了大多數商業航天企業的目標。

根據泰伯智庫統計數據,2024上半年,全球126次航天發射任務中,商業發射爲81次,相比2023上半年的53次商業發射,同比增長52.83%;其中,中國2024上半年商業航天發射次數爲17次,佔比56.67%,相比2023上半年發射的12次,同比增加了41.67%。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認爲,航天產業是一個高度綜合的產業,商業航天企業想要降低成本需要從軟件和硬件兩方面進行綜合創新。王鵬表示,除了在產業鏈上下游找到更合適的硬件設備之外,技術層面,國際和國內層面都涌現出了以可回收火箭技術爲代表的創新型航天企業。

今年9月,由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朱雀三號VTVL-1可重複使用垂直起降回收試驗箭,首次實現了商業航天公司十公里級垂直起降返回飛行試驗。同月,江蘇深藍航天有限公司也在同月於內蒙古實施了星雲一號首次高空垂直回收飛行試驗。今年10月,Space X的星艦第五次試飛,發射塔機械臂回收了返回地面的超級重型火箭,完成了“筷子加火箭”式着陸。

不難看出,低成本、大運載量、可重複使用的火箭正在成爲商業航天領域的“香餑餑”。“在成本逐步攤薄,運輸逐漸穩定、高效的前提之下,未來,火箭將會進一步迴歸交通工具的屬性。”王鵬說。(第一財經記者喬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