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與成都: 無人機產業鏈的兩個典型樣本

證券時報記者 周春媚

“不出南山區,就能造出一架無人機”,這是無人機行業裡廣爲流傳的一句話,形象地說明了深圳無人機產業鏈的完善與齊全。

時針回撥至2012年,位於深圳南山區的大疆推出了世界首款航拍一體機“大疆精靈Phantom 1”,由此引爆了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在龍頭鏈主的帶動下,一批無人機企業及產業鏈配套公司在周邊發展起來,也讓深圳獲得了“無人機之都”的稱號。

“零部件方面,無人機芯片、機體結構、電機、電池、飛行控制系統等主要零部件產品,一半都是由深圳企業生產。”世界無人機大會主席、深圳市無人機行業協會創會會長楊金才告訴記者,深圳實際運行的無人機及產業鏈企業有1730家,年產值爲960億元,無人機產業鏈衍生出的經濟效益在全球無人機版圖上佔據高點。

在中國無人機產業區域圖譜中,深圳無疑扮演着“領頭雁”的角色,整體實力遙遙領先。不過,如果將視線向外延伸,不難發現,還有一批城市也憑藉着在產業鏈中的基礎和積累,形成了各自的產業優勢。業內人士普遍表示,我國無人機產業已形成了“領頭雁”領飛的雁陣式區域發展格局。

在這些城市當中,成都是極具特色的一個樣本,而且無論是產業基礎還是市場應用,都與深圳有較大的差異。兩座城市互爲對照,可以折射無人機產業鏈的發展全景,亦可啓發其他城市如何因地制宜走差異化的發展道路。

據記者瞭解,民用無人機主要分爲工業級無人機及消費級無人機兩大類。其中,消費級無人機主要應用於航拍攝影、娛樂表演等方面,工業級無人機則應用於電力巡檢、農林植保、應急救援等領域。

產業鏈方面,二者也存在明顯差異。“消費級無人機更注重便攜性和外觀設計,續航較短,荷載能力有限,抗風能力較弱,但工業級無人機由於要適應複雜的環境和高強度作業,對性能和技術要求更高,機體和內部構件更加堅固耐用。”楊金才說。

以航拍無人機起家的大疆,在成長爲全球消費級無人機龍頭的過程中,也讓深圳的無人機產業擁有了更濃的“消費級”色彩。與之相比,成都則集聚了中無人機、縱橫股份等以軍用和工業級無人機爲主的龍頭企業。在2023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成都更是明確提出要打造工業無人機第一城,並出臺了《促進工業無人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專項政策》,大力培育建設工業無人機產業鏈。

從產業基礎的視角看,據記者瞭解,消費級無人機產業鏈與智能手機產業鏈有頗多重合之處。“深圳電子信息產業發達,爲消費級無人機研發製造提供了充分保障,而成都良好的航空產業基礎則爲工業和軍用無人機發展奠定了基礎。”縱橫股份董事長任斌告訴記者,除此以外,消費級無人機產業鏈需要的鋰電池、陀螺儀和GPS模塊等傳感器設備,深圳都有良好的產業基礎。成都則是航空工業重鎮,傳統航空產業鏈健全,擁有雄厚的航空基礎,已經形成了從上游機用電池、發動機、機體和槳葉等硬件生產,到中游飛控、圖傳、導航、無線遙控系統和測試等軟件服務,再到下游的銷售與應用服務的全產業鏈。

從市場應用的視角看,深圳的商業應用場景十分豐富,在消費級市場應用也更爲廣泛和深入。而成都地處中國西南腹地,市區周邊有大面積的農田和山區,工業無人機應用場景豐富。

“兩座城市各具特色,區別更多在於發展定位不一,無法從優劣層面判斷高低。”楊金才進一步表示,隨着無人機產業的快速發展,更應該注重消費級無人機與工業級無人機在應用領域、性能與技術要求以及價格與市場定位等方面的變化。同時,各地大力發展無人機產業的思路需要因地制宜,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發展策略,推動區域經濟的差異化及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