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高架橋下長達6公里的空間改造上衝上了熱搜!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城市道路高架橋下空間設計可以說是做到了空間利用的最大化。

一線城市就是一線城市,實至名歸,就連城市審美也是美得無可挑剔。

究竟怎麼回事?

此事你怎麼看?

點個關注不迷路。小編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廣東深圳高架橋下空間最大化利用這件事。

一段時間以來,位於廣東深圳西灣-前海灣慢行公共空間設計美得讓人窒息,一時還衝上了熱搜。

據悉,深圳西灣-前海灣的慢行公共空間項目於2024年,也就是今年設計完工並對市民開放。

全國各大城市的高架橋下一度被稱爲“被遺忘空間”,深圳卻將總長約6千米,覆蓋44萬平方米高架橋下公共活動區域巧妙地將西灣和前海灣有效連接起來,實現了城市發展與自然環境的相互融合。

高架橋下空間設計的特點是流動性與連通性,人行道與自行車道相互交錯,交通網絡流暢。

在綠化和景觀設計方面更是獨具匠心,生物具有多樣性,生態設計具有可持續性。

在市民活動區域方面,有兒童遊樂場、健身區和休閒區,適應了不同年齡人羣需求。

城市高架橋下空間如何有效利用,大家各有各的看法,要滿足每一位市民的喜好是不可能的,能得到大多數市民的認可那就相當不錯了。看看網友是怎麼說的。

有網友說,深圳市對於行人真的已經很好了,就說公交站的統一規劃和公交線路便利性這兩點,就是北京和上海也比不上。

有網友說,很難理解深圳當初怎麼設計的。高架橋下不應該是地面道路嗎?建高架橋不就是想通行面積翻倍嗎?

有網友說,放充電樁,蓋彩鋼房擺地攤,做免費停車場,做非機動車道都可以,但是要注意的一點就是行人橫穿馬路影響行車安全問題!

說句實話,全國大多數城市高架橋上做停車場的不少,有的城市還把高架橋下圍起來做庫房,有的還做了環衛工人休息室。

像深圳這樣以人爲本,充分考慮市民需要,把市民的需要放在第一位的還真不多。

高架橋下空間合理利用,市民既可以步行和跑步,或者騎自行車,還可進行休閒和娛樂,滿足了不同年齡人羣需求。

更重要的設計理念還極爲先進,實現了城市和自然生態環境的完美融合。

市民徜徉在其中,真是感覺白裡透紅,與衆不同。給人一種舒適的感覺,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小編想說的是,事實證明,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在這一方面深圳確實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全國其他城市更應該到深圳學習取經, 結合本地本市高架橋的特點,合理利用高架橋下空間,讓高架橋下這個曾經“被遺忘空間”不再被遺忘。

此事你怎麼看,說出你內心的觀點和看法,歡迎點贊和轉發,就相關問題和觀點進行探討和交流,有你點評更精彩!共享陽光,共擔風雨。

救護車送病重嬰兒去廣州 白色轎車竟佔應急車道不讓道惹衆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