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三星堆:歷時三千年,跨坑重聚首|文物修復
文博時空/文文博時空 作者:徐之南
每一塊鏽跡,每一道裂痕,
都在訴說着時間的故事,
等待着修復師的巧手,
將它們一一解讀,
讓它們重現輝煌。
——文物修復師語
三星堆遺址新出土文物保護修復成果展示中,銅獸馱跪坐人頂尊銅像、銅罍尊倒立鳥足頂尊神像、青銅神壇、二號青銅神樹等傳統修復與現代科技融合,利用 3 D立體效果詳細演示虛擬修復前後過程,配合鏽蝕顏色、鏽蝕產物、對應文物鏽蝕物圖片的展示分析,以及各項新技術的應用效果等,向觀衆打開了文物保護修復的神秘之門。
銅獸馱跪坐人頂尊銅像
在三星堆博物館文物保護與修復館,遊客們透過透明的玻璃牆,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身着白大褂的修復師們通過各種先進儀器觀察和分析文物殘片,讓人大開眼界。
融合了大象、犀牛、虎豹、鳥雀等意象,一座“四不像”神獸巍然挺立。神獸背上,祭祀者頭頂華美銅尊跪坐,再現了古蜀國祭祀的場景。這尊“銅獸馱跪坐人頂尊銅像”,擁有類似現代巨大“Type-C”充電接口,讓人不禁感嘆古蜀人的腦洞。
銅獸馱跪坐人頂尊銅像
最特別的是,它是由出自三星堆不同考古區域的文物,通過人工智能(AI)技術“跨坑拼接”而成,其組件分別來自 2021 年 3 號坑出土的銅頂尊跪坐人像、 1986 年 2 號坑出土的銅尊口沿以及 2022 年 8 號坑出土的銅神獸。
組件來自三個坑位
3號“祭祀坑”銅頂尊跪坐人像(修復前後)
8號“祭祀坑”出土銅神獸(修復前後)
因此,還原這座文物的難度非常大。剛出土時,銅像難以細數的殘片四散在不同祭祀坑,出土的年代也不盡相同,跨度長達 37 年。四散的銅像是怎麼最終完整跨坑拼接的?
“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專家的指導下,藉助人機協同模擬技術,先完成‘數字拼接’,再進行實體文物拼接。”騰訊SSV數字文化三星堆項目負責人井博介紹。這是去年 3 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騰訊簽約合作後,聯合項目組開展的首個試點文物模擬拼接項目。
井博解釋道,第一步是確認不同坑的文物能否拼到一起,以往要靠肉眼觀察和經驗判斷,但在該項目中,通過AI智能計算分析文物的三維模型,團隊成員提取文物的幾何特徵信息,計算特徵相似性,就能得出拼接的匹配度,這被形象地稱作“兄弟相認”。第二步是做“矯形手術”,即AI會基於幾何分析、變形的裂縫檢測和矯形算法,對文物變形的部分進行矯正。最後,AI根據形狀分析的對稱性補全算法“查漏補缺”,給文物修復專家提供文物原貌的多種猜想參考。
由於是異常珍貴的國寶,一旦拼接失誤,後果不堪設想:爲此專家決定先在電腦中對文物進行數字( 3 D)建模。這項工作對精度要求極高,工作人員藉助電腦對每個細節都要層層分解、捕捉。
首先,工作人員從難度較低的“神獸耳朵”入手,在幾釐米範圍內實現精細建模十幾個茬口,且每一個茬口都對得天衣無縫。
銅像頂尊部分的“拼接”難度更大,不僅出土時文物已經壓癟變形,還殘缺了幾塊,所以專家需要考慮三維空間裡的形狀復原和對接關係。在電腦屏幕上拖拽調整細節,就像親手在“擺弄”國寶。最終專家敏銳地找出殘片之間的關聯,隨着一點點微調,讓殘片“對上了眼”組成CP。
實際文物修復比視頻演示覆雜很多,但是憑藉先進的科技手段,和考古工作者的專業執着,最終讓國寶可以更快更完整地在博物館裡呈現在觀衆眼前。
修復完成,這尊銅獸馱跪坐人頂尊銅像通高 1.589 米,由上、中、下三部分構成。這組青銅器表現了一個祭臺,塑造了一個祭祀場景。跪在神獸背上的應是巫者身份,跪立是古蜀禮神最虔誠的姿勢。站立神獸頭頂的銅人,或許是象徵古蜀王者。巫者頭頂的銅尊具有中原文化風格,推測祭祀中尊內應盛有海貝、玉、酒之類的祭品。
銅獸馱跪坐人頂尊銅像 虛擬修復
銅罍尊倒立鳥足頂尊神像
苦苦等待約 3000 年,三星堆青銅鳥腳人像終於找回“另一半”。 2022 年 16 日,三星堆考古研究團隊宣佈將 8 號“祭祀坑”新發現的頂尊曲身銅神像與 1986 年 2 號“祭祀坑”出土的青銅鳥腳人像殘部拼對成功,專家將這件文物重新命名爲鳥足曲身頂尊神像。
鳥足曲身頂尊神像
“這只是一個階段性重要發現。我們還需要做更多室內研究,才能復原三星堆青銅器的整個樣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長冉宏林說。
8 號“祭祀坑”新發現的頂尊曲身銅神像分爲三部分,中間是一個人首蛇身、凸目獠牙、戴有牛角面具的銅人像,它的雙手撐在一個帶方座的青銅罍上,頭上還頂着一個硃砂彩繪觚形尊,但在坑裡沒找到它的下半身。
8 號坑 頂尊曲身銅神像(出土前) 頂尊曲身銅神像(出土前)
早就推測幾個“祭祀坑”器物存在拼對關係的專家通過研究,找到了銅人像的下半身——青銅鳥腳人像。青銅鳥腳人像已在三星堆博物館展出過,人像只有下半身,穿着雲雷紋緊身短裙,兩腿健壯,小腿有“文身”,雙足似鳥爪突出,又踩在兩隻怪鳥上。
2 號坑 青銅鳥腳人像殘部
三星堆博物館官網上之前對它的評價是:“鳥腳人像大概算是怪得最出奇的一件。非常可惜的是,如此精絕的器物偏偏缺了上半截,其本來面目到底是一副什麼模樣?真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這不是人像,應當是神像。”現場見證兩件文物“合璧”的專家無不驚歎。“合璧”而成的這件鳥足曲身頂尊神像,頭頂尊、手撐罍、腳踏鳥,身體向後翻起,完成了一個高難度“動作”,反映了當時祭祀行爲中非常重要的儀式、行爲。五綹立發的人像造型,與之前三星堆發現的辮髮銅人像和髻發銅人像不同,可能代表着三星堆又一種身份的人羣。
在“分離” 3000 年後終於合體,專家認爲這件充滿想象力的珍貴文物堪稱中國青銅文明的“巔峰之作”。合體後的器物通高超 1.5 米,雙手撐罍倒立人,身體向後蜷曲向上,腳呈鳥爪狀;頭頂高挑觚形尊。
然而合體還沒有結束,經過專家進一步的跨坑拼對,最終修復出銅罍尊倒立鳥足頂尊神像,通高 2.53 米,由出自 1986 年發掘 2 號坑出土的青銅鳥腳人像、 2021 年 3 號坑出土的爬龍銅器蓋、 2022 年 8 號坑出土的頂尊曲身銅神像、銅持龍立人像、銅杖形器五個部分組合而成。
銅罍尊倒立鳥足頂尊神像
銅罍座倒立鳥足頂尊神像-右
青銅鳥腳人像
爬龍銅器蓋
銅持龍立人像
銅杖形器
這是一座高大的青銅祭祀神像。銅罍尊倒立鳥足頂尊神像呈鳥體獠牙神面姿態,神壇的主體架構是罍型底座和主幹觚形尊。尊體飾獸面紋和蕉葉紋,器形與紋飾都具有中原文化風格。神像又彰顯古蜀文化本色。
這不是一次簡單的“拼積木”。冉宏林介紹,跨坑文物拼對,證實了以前的推測,對後續文物修復有重要指導意義。這件合體成功的青銅器預示,三星堆“祭祀坑”的許多器物有可能是“一家子”,到底還有多少青銅器可以拼合,值得期待。
青銅神壇
首次亮相的青銅神壇,或是第一次完整展示當時的祭祀場景,反映了三星堆時期重大儀式活動中不同職能人員的分工,以及他們的宗教觀念。青銅神壇的挖掘和組裝過程歷經 30 餘年,從 1986 年到 2022 年,研究人員從 4 個祭祀坑中攢齊青銅神壇的“零件”,“穿越”時空,展開無限想象,對比青銅器的斷茬、範線、紋飾,進行“跨坑組裝”,才讓它呈現出如今的樣子。
青銅神壇
青銅神壇由三星堆遺址祭祀區 8 號坑出土的青銅神獸、上有 13 個小型青銅人像的鏤空基臺, 3 號坑出土的青銅頂壇人像、青銅持鳥立人像, 7 號坑出土的青銅頂尊跪坐人像,以及 2 號坑出土的青銅喇叭座頂尊跪坐人像等部分拼合而成。
神壇分三層,青銅神壇底座、青銅神獸、青銅頂壇人像。
第一層,青銅神壇底座共有 13 個小青銅人像,他們的打扮和動作並不相同,如同“羣演”,各有分工。 4 個“大力士”跪在 4 個“圓凳”上,共同擡起一個“滑竿”,平臺四角有 4 個跪着的小青銅人。 4 個頭發豎起的小青銅人穿着裙子端坐在鏤空“小板凳”上。平臺中央的“小山”上站着 1 個小青銅人,用一根帶子揹着一個圓罍。
第二層,青銅神獸,神獸脖子上有麻繩一樣的青銅裝飾。
第三層,青銅頂壇人像。青銅頂尊跪坐人像共 4 件,跪于山形座上,頭頂立鳥尊。圓形柱狀物共 4 件。垂龍共 4 件。昂首,鼻部頂璋,前爪抓牛首。牛首,共 4 件。
這三件文物採用“數字化修復演示”的方式出現在觀衆面前。藉助修復師的手工拼對結合AI算法,通過數字化虛擬修復技術實現器物的跨坑拼接及修補復原,並通過 3 D打印技術製作出原比例研究性復原的仿製品,重現文物的神采。
三星堆的考古研究還在持續,考古學家們像找拼圖一樣,爲我們一點點揭示三星堆古國的“廬山真面目”。
參考資料
1. 三星堆“上新”!再次成功“跨坑拼對”兩件大型青銅器,新華每日電訊
2. 三件文物成功“跨坑合體”,齊魯晚報
圖片 | 徐之南
排版 | 黃思琦
設計 | 尹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