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奇怪怪三星堆 神神秘秘古蜀國
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 戴尖脊帽銅小立人像 銅扭身跪坐人像 青銅眼形器 金面罩 銅太陽形器 銅鳥 銅神樹
◎王建南
【展覽: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與金沙
展期:展至2024年10月
地點:北京大運河博物館】
三星堆文物周遊了大半個中國,終於來到了首都。正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舉辦的“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與金沙”展匯聚了265件(組)古蜀文明相關文物,展出以來,參觀者絡繹不絕,常常需要排隊等候一段時間方可進入。
三星堆不僅在國內備受追捧,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的2024年全球100個最佳旅行目的地中,三星堆遺址也作爲中國的最佳旅行目的地之一上榜。三星堆的魅力已經傳播到了全世界。
絕佳的命名
三星堆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三星堆鎮鴨子河南岸。三星堆文化遺存的年代距今4500年至距今3000年之間,可分爲三個時期。研究人員根據文物分析得出的年代是距今3600年到距今3000年,相當於中原的殷墟從興盛到結束時期。
三星堆遺址的廣爲人知,除了出土文物本身的巨大魅力之外,也和它的名字有密切的關係。一個好名字應當是集好記、神秘、吉祥三大優點於一身,從傳播學的角度講,“三星堆”是一個絕佳的名字,特別有利於傳播。
這三個字帶給人以一個明確的空間感和形象感。“堆”既是地點,又是該地點的形狀。比如聞名久矣的馬王堆漢墓,其遺址發現於長沙市郊的馬王堆鄉,因傳爲楚王馬殷的墓地,故名馬王堆。但相較於“馬王”這個前綴,“三星”顯然大氣不少。三星,一下子就能觸發人們天馬行空的想象。“星”爲天上之物,地上的古文化遺址因這個“星”字瞬間與天上聯結——宇宙浩瀚,星河燦爛,落入凡間,遂成三星堆。怪不得今人會產生三星堆文物來自外太空的遐想。
這樣一個名字不僅好記,還具有神秘性,能引發人們進一步探索的願望。在中國古代,“三星”指天空中明亮而接近的三顆星。《詩經·唐風·綢繆》中有“綢繆束薪,三星在天”,指的就是參宿三星。那麼,三星堆的“三星”與此有關嗎?要考察一番實地,才能得出準確的回答。
在近12平方公里的三星堆遺址上有一條河穿過,這是一條明代人工挖掘的用於灌溉的運河——馬牧河,它靜靜地流過三星堆的西城牆。遺址原本三面環牆,北面因臨鴨子河,未建城牆。沿着馬牧河,祭祀區、宮殿區、居民區、手工業作坊區依次分佈。河北岸有一片臺地,像一輪彎月,是三星堆遺址的核心區域,約3.6平方公里。明代有人以月亮灣與南城牆遺址爲錨點,連起來叫“三星半月堆”。南城牆邊的村子就叫三星村。原來是南城牆坍塌後出現兩個豁口,形成三個土丘,似三顆星,故當地人稱之爲“三星堆”。
古人起這個名字,無疑聯想到了古代星宿觀念,神秘性也由此而來——三星堆原來是天上的星宿在大地上的投射呀。中國民間還將福、祿、壽的寓意負載其上,民諺講“三星高照,新年來到”。至此,三星堆遺址在名稱的傳播上獨佔各大考古遺址之首,也就順理成章了。
神來自何方?
既然是祭祀,必有崇拜的神,神是什麼樣子?又在何處呢?在拼合而成的青銅神樹上可找到進一步的答案。
1986年至今,三星堆遺址1號到8號祭祀坑共出土約8棵青銅神樹,目前能夠修復的共3棵,即1號、2號、3號青銅神樹。
高達3.96米的1號青銅神樹出土於2號祭祀坑,由200多塊殘件修復而成,是迄今爲止中國所見青銅文物中形體最大的一件。雖然此次並未赴京展出,但現場觀衆可通過大屏幕看到它的數字復原形象。這棵神樹分三層,每層三枝,共九枝;每枝上有一仰一垂兩果枝,果枝上立神鳥,樹側有一條緣樹逶迤而下、身似繩索相編的銅龍。
這樣一件大型器物當然要採用分段式鑄造法鑄造。關於它的功用有種種猜測,其一認爲是《山海經》中神巫來往天地之間的天梯——建木;其二看做是《山海經》中的扶桑與若木,爲神鳥棲息之地,與太陽升落相關。以現在樹上的九隻鳥對應《山海經》中所描述的扶桑樹上的九隻太陽鳥這一猜想被許多人所接受,卻忽視了重要一點,目前拼合而成的部分並非這棵樹的全部。只有當神樹的全部零件都被發現後,纔有可能建構出青銅神樹的完整形象,探究出真正的含意。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窺見古蜀人的宇宙觀。目前各方研究者傾向於認爲青銅神樹爲“通天之樹”,其主要功能是連接天地、溝通人神,樹間盤繞的龍則是神巫降世登天的駕乘。在上述提到的青銅神壇局部也發現了神樹紋飾,可見神樹之重要。
另一件用於祭祀儀式的標誌性青銅器物是1986年2號祭祀坑出土的青銅大立人,人像高達1.8米,加上基座通高約2.6米。大立人身穿窄袖與半臂式三層衣,前胸處也發現了神樹紋飾,另有龍紋,輔配鳥紋、蟲紋和目紋等。人像頭戴高冠,冠上鑄有獸面紋和回字紋,雙眼突出,鼻樑高挺,嘴角微微下彎,兩耳下垂各有一穿孔。他雙手環握胸前,似持一物。
有人認爲大立人手持代表政治宗教權力的權杖;有人說是握着象牙;有人猜測是玉琮;有人堅持其手中並未持有物品,這種雙臂環抱,雙手右高左低的樣子,代表着宗教儀式中的某些特定手勢。
大立人赤足站立的底座爲梯形,四個相連的怪獸頭組成座腿,支撐着以日暈紋裝飾的方形檯面,被認爲是其主持祭祀的神壇或神山。有專家認爲,青銅大立人是一代古蜀王形象,既是君王,又是羣巫之長的大祭司。
古蜀先民眼中的神是什麼樣子?根據青銅器上大量出現的動物形象如龍、蛇、鳥、虎、鹿及獸面像等可以推測,神獸在當時是非常重要的祭祀對象。當然,最重要的是太陽,整個青銅神器的結構是一種不斷向上攀升的態勢,表明古蜀人對太陽的嚮往與崇敬。
1986年2號坑出土了一個大青銅輪,它正中凸起,五道芒列布在周圍,呈放射狀,酷似太陽,因而常被稱爲“青銅太陽形器”。雖然其用途還有待進一步研究,目前比較流行的看法認爲這是一件表現太陽崇拜觀念的裝飾器物。
視覺的盛宴
當然,名字起得再好,沒有實力是萬萬不行的。三星堆遺址出土的衆多文物確是實力超強。近年來,引發人們爭先恐後觀看的青銅神樹、青銅大立人、青銅大面具、金面罩等文物均出自三星堆遺址的八個祭祀坑。有人甚至以無人機的視角發現,這八個坑連起來像北斗七星的形狀,更增添了三星堆的神秘感。這當然只是一種民間臆造的巧合,並不符合科學。
這八個祭祀坑猶如八個遠古的夢境,埋藏其中的文物像是夢中才會出現的奇異組合,而解夢的人是一代又一代的考古工作者和我們——普通觀衆。換句話說,三星堆特別具有電影大片的特質——文物形象之詭異、體量之巨大、埋藏原因之撲朔迷離,引來經久不衰的熱議。
三星堆遺址最早由當地農民燕道誠於1929年偶然發現,1934年首次發掘。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着考古工作的全面展開,研究人員發現三星堆有別於其他已發現的古文化,故將此遺址命名爲“三星堆文化”(現稱三星堆文明)。1986年7月至9月發現的1、2號坑和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發現的3-8號坑,是三星堆遺址最爲重要的考古發掘,出土文物數量之多、種類之豐、價值之高,足以代表迄今爲止三星堆文化的最高成就。
這八個發掘坑中的文物並不各自獨立,會出現穿插組合的現象,令考古人員驚異。1986年,三星堆2號坑出土了一件很奇特的器物,像一個青銅鳥足人像,卻不知眼睛在哪兒。到了2019至2020年間,3號坑出土了青銅罍(音雷)和青銅龍形尊蓋。8號坑出土了青銅頂尊神像、青銅持龍立人像和青銅杖形器。考古人員經過仔細檢查,發現這些器物屬於同一件大型文物上的部件。藉助三維數碼技術復原和3D打印,最終還原了一件高達2.53米的銅罍座倒立鳥足頂尊神像。
這樣“破鏡重圓”的事件不止一例。3號坑出土了一件殘高半米左右的青銅器物,被考古人員稱爲“奇奇怪怪”。它的最底端是一個殘缺下半身的銅人,他雙手捧舉方形座,方座之上有一個俯臥的銅人,呈現飛翔姿態。他揹負着另一個方形座,上面由四根樽形立柱支撐,立柱之上,兩條飛龍順勢而下,龍尾則向上延伸至立柱最上方,彰顯出威嚴的氣勢。整件器物雖不完整,但處處顯露宏大的格局。它的下部分會是什麼樣的呢?
答案來自8號坑。2022年6月,這裡出土了一件造型奇特的青銅神壇,呈多級塔臺狀,高約90釐米。底部爲飾有精美鏤空紋飾的方形臺基,上面共有12個大小不一的小銅人,或坐或跪,表情服飾各異。中央4個銅人最爲高大,各自跪在小圓形臺基上,共同擡起一個由8根細銅杆組成的擡架,形似今天四川人用的滑竿。滑竿之上的器物已然斷裂,原來是一尊小神獸。其尾部和脛部之間跪着一個只剩腰部以下的人,其上部竟然可以與3號坑出土的下半身殘缺的銅人完美對接。
三個部分都落實了,可是還缺一個小部件,它應與12個小銅人一起撐起擡架。經多方查找與比對,終於發現了一個十分小巧的背罍跪姿人像,正好嵌入擡架正中底部,頂住上方。整個青銅神壇設計精巧,結構複雜,大量採用鑄接技術,將預先單鑄成型的小部件通過精準的定位、拼接和嵌套,形成一個結構穩定、造型奇特的大型青銅器,它像是一個宏大祭祀場景的微縮版,是“細節控”的視覺盛宴。
這樣的青銅神壇使考古人員很快意識到,這八個坑中埋葬的器物應用於祭祀,因此,現在已將這八個坑統稱爲“祭祀坑”。其年代距今3200年至距今3000年。
已斷裂了3000年的器物如今已無法再拼接復原,然而藉助高科技,在AI技術的幫助下,實現了“數字重生”。考古人員在電腦中完成了三星堆祭祀場景的重建工作,並逐一分析器物上人物的五官、姿態及身上的紋飾,逐步揭開了不同人物背後隱含的身份信息。
奇特的人臉
三星堆青銅器另一個驚豔之處是器物造型的獨一無二,與中原青銅器差異極大,發掘出的多件青銅人頭像最爲突出。它們都具有十分相近的造型特徵,五官塑造較爲立體,臉型爲長方形,眉毛粗長,眼睛突出,鼻樑較高,嘴角向下勾。雙耳耳垂穿有孔洞,整體表情威嚴莊重。有的頭像更以金面罩示人,倍顯王權的權威感與神秘性,不禁讓人聯想到古埃及法老的黃金面具。
最大的“青銅大面具”重達65.5千克,它額頭方正,臉頰寬大,五官突出,棱角分明,面部刻畫極爲立體。它的雙耳支起,耳垂穿孔,眉毛粗長上挑。
“青銅縱目面具”更是見所未見,體現了民間常說的“千里眼”和“順風耳”特徵。“大耳凸目”是爲了強化其神性,或爲太陽神的形象,體現了古蜀先民對自然萬物與人神世界的理解與思考。文獻中也有對古蜀人祖先蠶叢氏“其目縱”的記載。
另一類造型奇特的器物爲青銅眼形器,共有三種類型,器型均爲菱形,四周是呈斜坡狀的直邊,中部眼球呈圓形,凸起,眼球周圍下凹。該器物從造型來看,是對人眼的復刻,表達了三星堆人對於眼睛的崇拜。
主人是誰?
是誰創造了這般奇幻的三星堆文化?
根據東晉常璩撰寫《華陽國志》記載,此地曾有一個古蜀國,先後承接了五個蜀地王系,依次爲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開明。這本書記錄了從遠古至東晉永和三年的巴蜀史,相當於古代西南地區歷史、地理、人物的地方誌。但由於缺乏科學依據,因此書中對三星堆古蜀國的記述並不可靠。不過,經過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的將近40年的考古發掘,確已探明此地存在一座遠古時代的城池,除了三面城牆外,還有古城水門、城門及道路,特別是青關山宮殿區和手工業作坊區的發現,似乎古蜀國確實存在的證據越來越多了。
隨着發掘的進行,出土衆多驚人文物的八個坑究竟是什麼性質,是器物坑還是祭祀坑,仍是核心爭論點。是彼時古人由於戰亂在逃離前臨時的埋藏,還是伴隨有一定規模的祭祀活動時的埋葬品?從發掘現場看,應屬於後者。但最令我們迷惑的是,這些青銅器大部分在埋入前都已被砸毀,且經過了火燒,這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這成爲三星堆出土文物的大謎團。
作爲20世紀人類的偉大考古發現之一,三星堆可謂考古史上令人最爲驚歎的遺址,這裡不僅出土了衆多巧奪天工的文物,更以其獨特的文化面貌和豐富的歷史內涵,成爲研究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重要窗口。本版攝影/劉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