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一帶一路十年 其命維新
旺報社評
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於17、18日在北京召開,多達151國元首及代表與會。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共152個國家與中國簽署合作文件,中國與這些國家間的貿易額,從1兆美元增長到2兆美元,對這些國家的投資額接近1兆美元,達3000多個項目,並創造42萬個就業機會,幫助4000萬人擺脫貧困。不少國家從這些項目獲益,特別是交通建設方面,得到經濟轉型或復甦的機會。同時也幫助了中國產業結構的轉型與國際影響力的擴大,成爲中國重塑世界秩序的底氣。
世界秩序重整 重大挑戰
但這10年來,國際環境發生重大的變化,給一帶一路帶來重大的外部挑戰。一帶一路第二個10年面臨兩大挑戰:世界秩序的崩解與重整、全球化的停滯與逆行。過去10年中國的快速崛起,讓美國備感壓力,在美國眼中,中國崛起意味對美國霸權的挑戰,中美將無可避免走入「修昔底德陷阱」。爲鞏固其霸權,美國把中國的發展與一帶一路的推動,視作對世界秩序的改變。在西方輿論中,中國的一帶一路是在發展一個全面、不同於西方的世界體系。
西方特別強調中國與西方政治制度不同,這個非遵循西方價值自由、民主和人權爲基礎的制度,正在挑戰二戰後建立的基於規則的體系。西方認爲這個規則體系保障了各國及個人的法律權利,這就影響了西方對於一帶一路的態度。在中美激烈競爭下,今年論壇召開前1個月,義大利宣佈退出倡議,歐洲國家領袖多半缺席了這次論壇。但另一方面,因新興經濟體的快速發展及地緣政治衝突的爆發,一帶一路也出現新的契機。
金磚國家組織企圖建構新的國際金融體系,以平衡現有佈列頓森林金融體系的不公與缺失,新成員與一些有意加入的國家,不少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這代表大陸朋友的增加。尤其俄烏戰爭爆發後,俄羅斯更加往中國靠攏,並讓中國、俄羅斯和伊朗緊密結合,成爲歐亞大陸的新軸心。許多非西方國家並未站到譴責或制裁俄國的一邊,反而與西方分道揚鑣。西方與非西方國家爲了捍衛與撼動既存的世界秩序,逐漸走上陣營化的分裂,對一帶一路的推動產生新的阻力與變數。
其次,以新自由主義爲指導思想的全球化,使美國金融產業蓬勃發展,工業產業卻紛紛出走。這讓中國與一些新興經濟體得到快速發展的機會,卻在美國造成嚴重的分配問題。美國的社會分裂給民粹政治領袖帶來溫牀,民粹政治將社會分裂歸咎於中國等其他國家的不公平競爭。於是川普提出「美國優先」,對中國發動貿易戰。
地緣衝突加劇 蒙上陰影
拜登上臺後基本上沿襲川普的經濟民族主義路線,但更精緻化的提出「新華盛頓共識」,主張築起「小院高牆」來幫助國內一些因全球化而被拋棄在後的羣體。加上前述的中美競爭格局,美國對中國進行貿易戰與科技戰企圖與中國脫鉤斷鏈。美國還主張用「友岸外包」、「短鏈」等,進行產業鏈重組。歐盟也學習美國的作法,採用產業補貼、貿易調查等,對一些競爭力落後的重要產業進行保護。至此逆全球化大勢已定,無怪識者無不感嘆「全球化已死」!
一帶一路不是爲落後產能和廉價商品尋找去處,而是希望利用基礎建設,扶持開發中國家培育經濟動能。這與過去殖民主義掠奪式的資源開採與汲取,輸入工業製品與奢侈品,所形成依賴關係不同。所謂的「北京共識」不做價值輸出,尊重當地國情,成爲開發中國家選擇現代化道路的另一選項,也是中國推動與主導全球化2.0的原則。由於逆全球化已癱瘓仲裁機制,對市場的保護與科技限制對全球化的推行仍是強勁的逆風。
以色列與哈瑪斯戰爭有升高的態勢,如果戰火蔓延,地緣衝突加劇對一帶一路也會蒙上陰影。在過去10年的努力下,一帶一路有得有失,面對大環境的挑戰,相信北京也有所體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