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大陸新一波魅力外交攻勢

旺報社評

《華爾街日報》日前以「魅力攻勢」,形容大陸對美國發起的新外交行動,稱中國不但邀請美國重要企業與意見領袖訪中,釋放兩國民間關係緊密的訊息,更派出商業、文化、體育界人士組成代表團赴美交流,希望爲習近平6年半來首次的美國行熱身,「魅力」再度成爲大陸對外關係的顯學。

大陸軟實力名列前茅

從某個角度來說,國家魅力是「軟實力」的升級版。軟實力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伊於1980年末期所提出,指一個國家在國際關係中所擁有,除經濟及軍事外的第三實力;奈伊認爲軟實力主要存在於文化、政治價值觀和外交政策三大資源中。

近年來,隨着大陸經濟力量提升,軟實力也持續擴大。根據國際品牌價值評估機構Brand Finance所發佈的《2023年度全球軟實力指數(GSPI)報告》,大陸軟實力排名第五,第一名不令人意外是美國;個別項目中,有五項領先羣倫,大陸「綜合影響力」世界第二,次於美國;「技術與創新領先者」第二;「教育和科技」第三;「易於開展業務」和「未來增長潛力」全球排名都是第一,大陸軟實力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榮景可期。

大陸對外文化貿易額在2021年首次突破了2000億美元,2022年文化產品出口881.9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2.4%;美國、韓國和日本的手遊市場,大陸手遊發行商收入約佔比25%,全球手遊收入前100大手遊發行商中,大陸佔39家;儘管美國持續打壓大陸經貿,但大陸流行文化產品及服務仍受到美國年輕消費者的喜愛。

根據調查機構Sensor Tower數據顯示,Temu和TikTok等大陸APP長期位居美國iOS和Google Play商店下載熱門排行榜;大陸手遊收入在美國市場的份額由2018年第一季的7.3%上升至2021年第二季的23.4%,持續上升中,同時,美國已成爲大陸電影海外票房收入排名第一的來源地。

除了軟實力提升,大陸近年來更常被談到的是所謂的魅力外交。與軟實力相同的是,魅力攻勢着重對他國產生吸引力與影響力,而非如西方國家般強加價值觀或意識形態。大陸在外交上經常明確表示,「不干涉他國內政」、「不附加政治條件」,這和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外交攻略,往往伴隨政治意識形態和政治價值觀的強迫輸入,大相逕庭。

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

一帶一路作爲習近平「大國外交」戰略主軸,除了推動基建與商業合作外,更成爲大陸文化貿易或文化輸出的重要載體。據統計,到大陸留學的前15大來源地中,有14個是一帶一路沿線經濟體。此外,還相繼成立諸如絲路國際劇院聯盟、博物館聯盟、藝術節聯盟、圖書館聯盟、美術館聯盟等文化交流組織,成爲文化交流與合作的平臺,實用性質的「魯班工坊」等十多個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品牌也正在逐步形成。

以經濟建設爲核心的魅力外交已產生一定的成效,特別是在非洲地區,人們對大陸的經濟和政治影響持正面態度者居多數。根據最新的非洲輿論調查顯示,在34個接受調查的國家中,三分之二的人認爲中國的影響「有點正面」或「非常正面」;而美國智庫皮尤研究中心2019年在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進行的民意調查中,一半的受訪者表示對中國存有好感。

日前北京舉行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多達150國元首及代表與會,簽訂並舉行了近90個國際倡議、論壇、研討會等,現場冠蓋雲集、展現欣欣向榮的合作氣象,同一時間,中東迦薩走廊正陷入戰火、生靈塗炭,美國及盟友仍拒絕停火。兩相對照,不少人感嘆,美國的軟實力太硬,硬實力正在提升的大陸則身段夠軟,在當今複雜的國際關係中,魅力何在,已不言可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