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不能接受烏克蘭化的國防政策

旺報社評

美國與臺灣戰略安全對話「蒙特瑞會談」(Monterey Talks),本週於美國大華府地區登場,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率國安部門高層,與美國軍政高層進行戰略對話。本次會談除討論美方主導的軍售建議清單外,也將討論與美方國民兵合作事宜,不論有關軍售項目的更動或軍事訓練合作項目的規畫,都牽動臺灣國防政策的重大轉變,必須謹慎。

戰略轉向 消耗解放軍

《日經新聞》引述美國國會消息來源指出,今年「蒙特瑞對話」主要議題是美國對臺軍售項目。美國已準備好一份建議臺灣採購的武器與系統清單,大約有20種武器和其他專案。拜登政府打算優先出售被稱爲「非對稱戰力」的武器,這些武器包括反艦導彈和防空系統,以及收集情報以確認敵人行動的偵察和早期預警系統,這標示拜登政府對臺軍售,將推動臺灣往建立不對稱能力的方向轉變。

拜登政府對臺軍售政策改爲以不對稱能力爲優先,並取消或阻止臺灣原先提出的部分武器採購專案,因而引來不少質疑與批評。美臺商業協會與臺灣美國商會發表聲明,認爲拜登政府若只聚焦於解放軍全面侵略臺灣的場景,凡是不符合這種場景的軍備採購要求就會被拒絕,不僅不利臺灣威懾能力的提升,反而會削弱臺灣整體防衛能量。

美軍將領如前印太司令部司令大衛森上將認爲,不對稱戰力只是臺灣整體防衛能力的一環,它只有在敵人入侵後才能發揮作用,若要事先阻止敵人發動戰爭,還需要靠戰機、戰艦、潛水艇等常規武器才能提供強大的嚇阻能力。

維持強大的海空軍期能殲敵於境外,長期以來是臺灣追求的目標,並投注最多國防資源,拜登政府對臺軍售項目的改變,意味美國對於臺海戰事的設定有了變化。

拜登政府對於臺灣戰爭的劇本設定不是防止戰爭的發生,而是認定戰爭必定發生。也就是原本投資於戰前的嚇阻和預防,轉向在戰爭爆發後誘敵深入,在陸地進行消耗戰,牽制解放軍,延遲北京完成政治目標。

牽動國安 決策須謹慎

如果配合這次會談的另一個重點,與美國國民兵建立軍事訓練合作,就更可以確定拜登政府的政策方向。近來美方對我兵役制度與人員訓練表示相當的關切。日前美國聯邦參議員譚美訪臺透露,去年7月她領銜提出的「臺灣夥伴法案」,獲得跨黨派支持,美國國防部正積極研究國民兵與臺灣合作交流。在美方關切下,我方除加強退伍軍人教召外,「全民防衛動員署」也已經掛牌上路,也開始出現對現行役期的檢討。這次國安軍事高層對話,極有可能進一步強化相關訓練合作,影響我國後備動員與兵役制度。這也是朝預想戰爭發生後城巷戰的場景設定去規畫,與前述的軍售規畫一致。

從以上跡象,可以見到拜登政府對於臺灣的戰略設定有了很大的轉變。無論是軍售項目與軍事合作,這樣的轉變很難不與烏克蘭戰爭的發展做聯想。美國似乎想要在臺海複製烏克蘭的經驗,牽制與消耗解放軍,拖延北京實現其政治目標,進而阻擾中國大陸的發展進程,遏制中國對美國霸權的挑戰。姑且不論北京是否會像莫斯科跳入圈套,臺灣的戰略縱深與國際處境都遠不及烏克蘭,烏克蘭的戰爭發展至今已經造成重大的生命財產損失,臺灣還要重蹈覆轍嗎?

就算天佑臺灣,北京保持戰略定力,這個重大的國防戰略轉向,臺灣也將要付出重大的成本。過去多年蔡政府引以爲傲大力推動的國防自主,如潛艦國造、國機國造的沉沒成本;放棄軍事專業化的兵役制度,積極的社會動員所耗費的社會成本,這都是我方高層必須思考的。一味地配合美方,做出勞民傷財的國防政策轉向,失去戰略自主,恐怕要讓臺灣付出重大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