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美國晶片法案的象徵與實質意義

從政策補貼的角度來看,《晶片與科學法案》展現了美國朝野對於半導體產業最高等級的關注,527億美元直接補貼高階晶片製造,其中也給予設計研發等軟件一定的獎勵,另外對臺積電、三星等外國半導體制造業前往美國設廠,提供25%的租稅抵減。

法案的另一部分則是科研補助,總金額高達2,000億美元,主角是獲得810億美元鉅額經費的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用以獎勵機器人、人工智慧、高速電腦運算、當然也包括半導體在內的科學研發,宣稱要確保美國在先進科技全球領先的地位,更責成NSF訂定專案,從小學開始培養最尖端的科學研究人才。

美國政府將半導體制造視爲最關鍵的競爭力產業,並且與國家安全、美中競爭鏈結,透露出美國政界與軍事機構對於美國半導體產業落後的高度憂慮,《晶片與科學法案》反映了這樣的情緒。美國雖然是電腦晶片的發明地,千禧年之前稱霸全球,但是近年晶片製造被臺積電與三星超越,再加上中國政府以舉國之力投資半導體制造,使得美國朝野與產業界突然如睡獅乍醒,全力補貼半導體制造成爲爭吵不休的美國政壇最大的共識。

晶片法案的實質效果到底有多顯著,仍有待觀察。以臺積電投資12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設廠爲例,從川普政府要求臺積電前往設廠、臺積電進行商業與政策談判,2020年提出具體設廠計劃,2021年如火如荼展開建廠工程,前後至今已超過3年,雖然川普與拜登都以總統之尊,高聲鼓勵臺積電、三星至美國設廠,但是聯邦相關的法案卻不斷延宕,即使兩黨都有共識,其間卻有議員不斷提出新的法案版本,不同法案在參衆兩院來回協商,美國總統大話說盡,卻遲遲無法落實具體政策。

這次如果不是民主黨面臨11月期中選舉可能遭遇大挫敗的政治危機,迫使民主黨領袖出手整合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的參衆兩院議員,最終由參院多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強勢整合已經提出的多項半導體與科技法案,美國聯邦政府的半導體振興計劃,恐怕還要繼續拖延,到了11月期中選舉,衆議員全數更換、參議員換掉三分之一,一切又得重頭開始,而臺積電預計2024年正式投產的規劃則如常推動,兩相比較,美國政府說多做少、象徵性高於實質的病竈,大家都看懂了。

此外,各界對於527億美元的預算的共識是杯水車薪,今年全球半導體產業資本支出加總逼近2,000億美元,臺積電單一公司今年資本支出就將超過400億美元、公司宣佈3年1,000億美元的規劃,美國聯邦政府500多億美元、還得分5年、補貼整個半導體產業的預算規模,與業者自身的投資規模相較之下實在很少,即使加上各州政府的加碼,頂多只能產生鼓勵作用,對於半導體的技術提升與產業競爭態勢無法產生結構性的影響。

不只是美國政策力有未逮,同樣將半導體產業視爲國家競爭力關鍵的中國大陸,在7月底爆發「芯腐敗」風暴,被尊稱爲「大基金」的「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丁文武遭到中紀委國家監委駐工業和信息化部紀檢監察組紀律審查、外加北京市監委監察調查,丁文武案還牽連了一長串的大陸半導體業的資深人員。至於已經破產重整的紫光集團,前董事長趙偉國也在7月被有關部門逮捕偵訊,中國推動半導體產業雖然決心堅定,卻也跌跌撞撞,進三退二。

美國雷聲大雨點小的產業補貼法案,以及中國半導體大基金的貪腐弊案,給歐洲、日本以及所有宣稱要掌握半導體產業的各國政府明確的教訓,半導體的技術與產業發展,早就超過政府與政治人物能夠左右的極限,各國要強化國防、掌握國家安全的半導體需求,用獎勵、逼迫業者投資的傳統工具只會事倍功半,政府必須真正瞭解半導體產業的核心,與英特爾、三星、臺積電等業界龍頭建立長期穩定的夥伴關係,商討確保機密與安全的可行方案,這正是《晶片法案》立法的副作用、與實質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