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論壇》讓年輕人有勇氣生孩子(張雅筑)

以當代青年薪資對照當前的房價物價年輕人養活自己,不靠父母的支援就已經謝天謝地了,連孝親費都拿不出來,又有什麼能力去對一個孩子負責呢?(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近日臺灣又在國際間打響名號,而此次的臺灣之光正是政府以及全體國民。臺灣在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全球生育率報告敬陪末座,喜提第一,倒數第一。這份報導顯現出了島國的極大隱憂,但我們的政府似乎並未發現問題癥結點,每每提出政策總是搔不到癢處。

身爲一個千禧年出生的女性,我想,我能夠對這項議題提出自身看法。首先,年輕人是不想生,還是沒辦法生?班上曾經有女同學說,希望未來能生三個孩子,更有家裡有田的(不開玩笑,真的有田)男同學表示,希望以後生六個孩子。依照這些同學們「想生」的數量來看,臺灣的生育率真的不該只有1.07;但這些數字都只是想想而已,當我們出社會後,我們真的有能力扶養6個孩子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以當代青年薪資對照當前的房價及物價,年輕人能養活自己,不靠父母的支援就已經謝天謝地了,連孝親費都拿不出來,每月口袋空空的我們,又有什麼能力去對一個孩子負責呢?

接着,在現在的大環境下,生孩子講求重質重量。我是家中獨生女媽媽曾經對我說,如果家中有弟弟妹妹,我沒辦法擁有現在的生活品質。我們這一代尚且如此,更何況是我們的下一代呢?養大一個孩子很容易,養好一個孩子很難。現在的孩子從幼稚園開始就在各個才藝班奔波,國中高中補習班間奔走,上了大學又要準備考研究所;要念到碩士還是博士爸爸媽媽要準備多少錢?你什麼時候才能開始工作賺錢,開始回收之前的投資?養一個孩子要多少錢?500萬?還是1000萬?有句話說教育是最好的投資,可是父母究竟要花多少錢投資這個孩子,纔算沒有讓這個孩子白來世上走一遭。有許多父母,深陷在無法給孩子好的教育環境的自責當中,而許多年輕人也害怕自己會成爲那樣的父母。

政府不斷地拿錢補助是無用的,除了造成國庫虛空以外沒有任何優點,因爲這在養育孩子所支出的費用裡不過九牛一毛。政府現在應該正視的不是養孩子,而是育孩子。改善現今病態的教育環境和補習班文化,好好地打房,讓父母們有時間關心孩子,而不是爲了孩子的奶粉錢拚搏。改善低薪問題,讓年輕人願意留島,留下來,我們纔有增加人口的可能。

依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先滿足生理需求,才能滿足自我實現需求,而生孩子在目前的狀況來說正是一種奢侈的需求,且並非必要。我們的政府不能逃避,必須正視問題癥結,不要讓生孩子變成一種奢侈了。

作者文藻外語大學外文系學生

※以上言論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