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迎來首批"數學學習困難"患者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迎來首批“數學學習困難”患者,專家坦言——

有學習障礙並不等於“笨孩子”

備受關注的“空間與數學學習困難”門診,昨天早上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迎來首批患者。門診室外區域,保安審慎地檢查預約信息,僅有經過確認後的家長與孩子方能進入診室。

“醫院能治數學不好?”“讀培訓班的錢省下來看病吧。”社交媒體上,近期熱烈的討論始終圍繞着該門診的核心問題:數學學習困難是不是一種疾病?能不能診療?在首次門診結束後,發育行爲兒科精神衛生專業副主任醫師馬希權、上海交通大學心理學院博士趙冰蕾接受了記者採訪。

成績不好都要看門診嗎?

“說實話,完全沒有想到會引發如此熱烈的關注和討論。”馬希權十分感慨,作爲精神科專業醫師,此前他已先後參與開設睡眠問題、兒童情緒等門診,“空間與數學學習困難也是一種症狀、一個分支,我們按照一般的臨牀實踐思路來進行評估、診療與干預”。

趙冰蕾更是有些哭笑不得,“確實收到了不少詢問,有人私下聯繫是否能加號,結果他的孩子才2歲。‘別過來了’,我說,還沒到上學的年紀,家長真的無需如此焦慮”。

每週二上午,8個號源,目前放出的前3周門診預約均已在國慶節前約滿。昨天,除了因故自行放棄的家庭外,6名孩子在家長陪同下先後接受了評估診斷。其中,最遠者從南通、崑山趕來,年齡集中於小學四年級至初中二年級,男女比例均衡。

5名醫師形成團隊,共同問診。將近30分鐘內,他們分別與家長、孩子進行交流。“家長介紹孩子平時的表現,孩子也會談談自己的困擾。在瞭解初步情況後,孩子需要完成關於心理、智力、注意力、空間及數學能力等多維度評估,大約耗時一兩個小時。根據報告結果,我們會判斷是否符合門診的診療領域,給予分流(如轉診至注意力缺陷門診等)或診斷。”

是否數學成績不好都能來看門診?馬希權解釋,門診對象包括在數學學習中對幾何、代數等與空間向量相關的知識,特別是涉及圖形空間關係和抽象符號理解困難的孩子,“具體體現在常見的4大方面:數感差,即數量大小的估計、符號管理、基本計數困難;檢索數學事件、進行計算,理解、記住規則和公式困難;難以掌握數學概念或複雜的數學程序,邏輯困難;涉及幾何、圖形和表格理解等空間困難。”

醫學能帶來哪些幫助?

趙冰蕾帶來一組數據:美國、德國、印度、以色列等國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數學學習障礙的患病率爲3%至6.5%。我國之前的研究顯示,數學障礙患病率與其他國家基本持平,佔兒童總人口的3.3%至6%。

“不過最新的一項Meta分析顯示,在中國內地的小學生中,數學障礙總體患病率爲8.97%,小學低、中和高年級患病率分別爲11.57%、10.07%和4.76%。大量小學低年級的兒童存在數學學習缺陷,主要是計算能力差;當進入小學的中或高年級後,計算技能顯著提高。因此總體來看,數學障礙的患病率可能隨着兒童年齡的增長而降低。”

昨日首診之後,是否有符合典型症狀的孩子?一例評估讓醫生印象深刻。“能否形容一個蘋果的樣子?”“檸檬和橙子,哪個水果的顏色更偏黃色?”“能否在地圖上標註出重慶、武漢、上海的地理方位?”一名由外婆陪同前來的孩子答不上來,他即是醫生所說的“心盲症”,又稱“想象障礙、幻像可視缺失症”,症狀爲無法在腦海中形成圖像。“他雖然表現爲數學成績不佳,但其實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生活中的其他不便。”

加入交大團隊之前,趙冰蕾在英國長期專攻工作記憶與空間想象的神經機制研究。“2015年,埃克塞特大學醫學院認知與行爲神經病學教授Adam Zeman首次對心盲症給予名稱與定義,但它並非新出現的病症。”如今,趙冰蕾團隊將國際學界通用的視覺想象生動性量表(VVIQ)進行了漢化,並且創建了中文版網站。基於1105箇中國樣本,發現視覺想象能力羣體在中國的分佈情況和國際上有所不同:心盲症羣體的比例爲2%,而超想症(與心盲症相反,擁有極其生動的心理意象,視覺想象能力很強)羣體的比例爲15.76%。

診斷之後,醫學可以帶來哪些幫助?馬希權介紹,訓練方法主要包括視覺空間訓練、算盤訓練、身體活動與空間訓練、計算與空間技能結合訓練等。“比如心理旋轉任務,給孩子一個2D或3D圖形,讓其進行思考和旋轉;或是參與拼圖活動,幫助理解形狀、空間關係和整體結構。障礙賽或定向運動也能有助於增強空間意識與認知能力,但這些都絕非能一蹴而就,3至6個月後可初見成效。”

家長更應助孩子直面挑戰

近年來,此類關於學習困難的門診並不罕見,在兒中心也早已有之,各地更有醫療機構分別設立了注意缺陷多動門診、抽動障礙門診、自閉症疑難雜症聯合門診、語言發育遲緩門診等多個分支,爲處於迷惘和焦慮中的家庭帶來專業幫助。然而,馬希權坦言,診斷之後,還需要社會認知的普及以及對此類診療的政策支持。

2013年,香港教育學院曾開設“教育言語及語言病理學暨學習障礙理學碩士”課程,培養相關專業人才;在歐美,對於已確診爲學習障礙的孩子,在閱讀量、作業量、考試時間上會給予重新評估。“可能是書寫、閱讀、數學等某一方面的學習障礙,但並不一定是‘笨孩子’,如果家長、老師一味將其歸於學習態度等,可能會造成孩子抑鬱、焦慮。”

趙冰蕾說,診斷數學學習障礙之前,還需要注意是否與其他臨牀或非臨牀問題混淆,如智力障礙、未校正的視覺或聽覺的敏感性障礙、其他精神或神經病性障礙(焦慮障礙、抑鬱障礙等)、心理社會的逆境以及對學業指導的語言不精通或不充分的教育指導。

“有些家長願意得到這份診斷書,彷彿有了這頂‘帽子’、這個標籤,壓力反而小了很多,也讓孩子得到認可;而也有家長會擔心診斷結果會不會伴隨孩子終身並影響升學就業。”馬希權坦言,“家庭的共同成長很重要。如何幫助孩子積極面對人生的諸多挑戰,是一門功課。”(記者 黃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