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首條市郊鐵路,爲什麼開往了這裡?

作者|饃大師 出品|夾饃星球

11月1日,一條消息刷爆了西安鄠邑區(原戶縣)人的朋友圈——西戶鐵路正式投入載客試運營。

西安市區到鄠邑,不過40多公里,但交通成本一直很高:開車吧,需要一個多小時;坐高鐵吧,要多次倒車,也很麻煩。

西戶鐵路客運業務恢復後,人們刷地鐵卡就可以乘車,單程只需25分鐘,大大節省通勤時間。

有市民在相關報道後面興奮留言:“以後回家不用開車了,坐地鐵回戶縣!”

同時,也有網友懷舊說:

“童年的綠皮火車,可以上推打開的窗戶,還有從窗戶外面塞進來的雞蛋筐、碎花包袱和流着鼻涕的小娃。”

△西戶鐵路列車

西戶鐵路是一條老鐵路,建成於1956年,起點爲隴海線上的三民村站(西安蓮湖區棗園北路),終點爲戶縣的餘下鎮,也是陝西省首條市郊鐵路。

爲什麼要修這樣一條支線?因爲建國初“156項工程”建設的佈局,餘下鎮成爲陝西工業重鎮,運輸需求大。

西戶鐵路主要功能是貨運,同期也開通客運。2000年,因爲運營成本高等問題,客運業務停止,轉眼間20多年過去了。

鐵路剛開通時,終點區域叫鄠縣,後來改成了戶縣,現在又成了鄠邑區。

一條鐵路,串聯了歷史,也穿越歷史,見證着這片神奇土地的發展變遷。

鄠邑區位於西安市西南部,南靠秦嶺,北依渭河,形成鮮明的“北平原、南山地”地形。和關中很多縣(區)一樣,鄠邑的歷史久遠悠長,直追遠古。

4000多年前,有扈氏部落在此建立邦國,叫“扈國”。當部落盟主啓上位後,改禪讓製爲世襲制,有扈氏表示反對,舉兵反抗。啓獲勝,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

後來的成語“飛揚跋扈”,很可能就來自這裡,喻義有扈氏不服從命令。

商朝時,此地爲諸侯國崇國的領域。商末,岐山的西伯(周文王)打敗崇國,於灃水岸邊建立了豐京,在今天鄠邑區東北20公里處。周武王從此出發,擊敗商紂,建立周朝。

△戶縣在西周時期位置

周朝末年,周幽王荒唐無腦,又是廢太子,又是烽火戲諸侯,最後被犬戎國殺死。這場戰役中,諸侯國都在旁觀,只有西陲大夫秦襄公(居寶雞隴縣一帶)率兵來救周,立下功勞。

秦襄公擁立前太子姬宜臼爲王位繼承者,是爲周平王,並護送其遷都到洛陽,開啓了東周。

周平王很感恩,封秦襄公爲諸侯,將故都之地賜給他:“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出戎,即有其地。”(《史記》)

意思是說:你只要把這塊地上的敵人趕走,它就是你的。

由此,秦正式立國,有了和齊、晉等國一樣的地位。因爲跟對了人,秦國開始崛起,迎來新的時代。

△《大秦帝國》中的秦惠文王,富大龍飾

秦國幾代人征伐,終於佔據了關中西部這塊肥沃的土地,並在原扈國設立鄠邑。“鄠”和“扈”同音,可能是覺得扈這個字眼不好而改的。

漢代初,在鄠邑置鄠縣(也有種說法是秦代就有鄠縣,但未確證)。

從此,鄠縣延續了兩千多年,中途只是隸屬關係發生變化,縣制始終都在。

漢時,戶縣屬於三輔(左鳳翔、右扶風、京兆伊三個官職)之一的右扶風管轄,爲京畿重地。

△漢朝,鄠縣屬於右扶風

三國曹魏時,將三輔改爲郡,鄠縣屬扶風郡。

到兩晉時,司馬炎泰始二年(公元266年),從扶風郡、京兆伊裡分出五個縣,組成始平郡,作爲他的兒子“始平王”司馬裕的封地,鄠縣屬始平郡。

△西晉時,鄠縣屬於始平國

北魏時,戶縣又劃給了京兆郡(即西安)。從那之後到民國的漫長時間內,戶縣都屬於西安管轄,只是西安的名稱有變化——唐朝叫京兆府、元朝叫豐元路、明朝時設西安府。

△唐朝時,鄠縣屬京兆府

期間,隋大業十年(614年),因原來城池損毀,在南邊2裡的地方另建了新縣城,直到今天。所以,鄠縣不但縣制穩定,地點也穩定,是真正的古城。

數千年內,戶縣因地處較偏僻的秦嶺腳下,並非兵家必爭地,社會也相對穩定。

到了民國,1936年,國民政府實行行政督察區制度,鄠縣屬於陝西省第10行政督察區,區治設在咸陽,相當於戶縣歸咸陽管轄。

建國後,鄠縣延續舊制,屬咸陽專區。1958年,劃歸給西安市,但3年後又劃到咸陽。

△1951年,鄠縣抗美援朝大遊行

這時,鄠縣名字迎來大變化。

新中國成立,爲減輕人民學習負擔,加速掃盲工程,開始搞簡化字的文字改革。1964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編印了《簡化字總表》。

同年,郭沫若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日本的漢字改革和文字機械化》,提出把生僻字的地名改成同音的常用字,受到各方關注。

陝西因爲歷史悠久,很多地名都是古字,比如鄠縣。省上很重視這件事,在徵求意見時,時任民盟中央主席的鄠縣人楊明軒,提出從本源的扈國出發來考慮:

當年有扈氏反對啓家天下,被認爲是大逆不道,但從今天來看,恰恰是敢於挑戰王權的革命行爲,是正面的,何不取“扈”字上部,簡化爲“戶縣”。

況且,“戶”與“門”的意義相似,重重門戶次第開,寓意人多繁榮。

這個方案得到國務院批准。1964年9月,存在了2000多年的鄠縣,改爲戶縣。

△鄠縣改名戶縣

1983年,在全國行政區劃大調整中,戶縣又回到西安懷抱,保持至今。

2016年,在都市新的發展規劃中,戶縣升級爲西安市鄠邑區。不過,民間還是習慣稱“戶縣”,親切。

曾有電視主持人,把鄠讀成了e,邑也常被錯念成“巴”,鄠邑人自嘲:

咱是惡霸區。

西安地區流行一句話:金周至銀戶縣。是說在西安周邊幾個縣中,周至和戶縣是很富裕的。

這裡有大片的沃土,物產豐富,在農業社會時期,老百姓的生活相對不錯。

戶縣境內有澇河、潭峪河等水系,除了能產小麥、玉米,還可種植水稻。今天飯館裡常見的“秦鎮米皮”,就是戶縣秦鎮的傳統小吃,曾是進獻給宮廷的貢品。

建國後,圍繞基礎的農業,戶縣進行了幾十年的改造建設。1950年代初,曾組織數萬名平原地區的志願者,進山裡參加植樹造林,修築梯田,保持水土。

當時有句口號:“山區平原一條心,團結起來除禍根。”

△綠化秦嶺,圖|張永義

1970年代,在農業學大寨的背景中,戶縣開展了“田園化建設”,奠定了今天的鄉土面貌。

所謂“田園化”,就是把那些可耕種的自然土地,用路給圈起來,進行精細耕作,像侍弄花園一樣。

這是農業國家一個美好的願望。

1975年9月,“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召開,戶縣規劃了學大寨方案,次年正式施工。

△農業學大寨場景,圖|劉志德

首要任務就是修路。全縣人民齊上陣,奮戰了一年,修築了17條主幹公路——八橫九縱,呈“井”字形,分別命名爲“1號路、2號路……”。

不過,現在已改爲起止點名字。比如“南北一號路”,現叫“神白路”——從神策村到白龍溝村。

同時,還修成了125條生產路。這些路將戶縣大地劃分爲60個萬畝面積的大方塊和2900個生產方地,從空中俯視,像是一個大棋盤。

經過三年苦幹,戶縣的土地呈現出很規範的田園化格局。在此過程中,爲保證道路走直線,拆除了不少民居,引起過爭議。但從長遠來看,爲農村發展創造了條件。

△戶縣新貌,平直的道路,圖|董正誼

土地改建不久,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施行,原來集中起來的土地,又分給各家庭。1982年,戶縣糧食畝產達到1048.5斤,成爲“千斤大縣”。

改革開放後,戶縣因爲靠近西安,有這個大市場,農副業也發展起來。比如,有人瞭解到西安的烤鴨店,鴨子需要從外地進,回去後就辦了填鴨廠。

農民富起來後,文化活動也豐富起來。青年結婚、孩子滿月、過年過節,流行包戲、包電影。據報道,1983年,全縣共放電影12500多場,其中個人包電影的有7500多場。

△過去的露天電影

作爲農業大縣,基礎厚,名氣大,很多全國的會議,喜歡來戶縣召開。

1982年,中國農機學會在戶縣召開農機節能和多種能源利用學術研討會;1985年,財政部農業財務司在戶縣召開全國農業財務工作會議。

農業的發展,除了依靠土地,關鍵還在於育種。在這方面,戶縣也走在了前列。

戶縣種子公子農藝師郭秦龍,在1980年代初,以雜交方式培育出玉米良種“戶單1號”,獲得陝西省科技一等獎。之後的“戶單四號”,解決了育種史上的抗逆性難題。

一系列新種,讓玉米的產量從畝產20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成爲北方地區夏玉米的主栽品種。

爲表彰他的貢獻,1992年,西安市獎勵他獎金10萬元,在當時是個大數目。可以說,郭秦龍就是“玉米界的袁隆平”。

1996年,由戶縣葡萄研究所研發的“戶太八號”葡萄新品種,通過審覈。這種葡萄,果粒大如乒乓,酸甜可口,賣相非常好,是葡萄界的王牌品種。

△戶太葡萄

2019年,“戶縣葡萄”入選農業農村部的“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工程”,是戶縣農業的一張名片。如今,全區葡萄種植面積6.6萬畝,年產值近10億元。

現在的鄠邑區農村,不只是裝糧食栽果樹,而是將農業和文旅、藝術進行融合,打造出各種特色村莊。

比如,玉蟬街道胡家莊村建造了親子娛樂休閒項目“奇蹟山莊”,有農田菜田,也有萌寵樂園,適合帶小孩去體驗。

秦嶺腳下的石井街道蔡家坡村,在西安美術學院、西安音樂學院的幫助下,建造了美術館、雕塑館、民俗牆畫、麥田劇場等藝術風光,成爲遠近聞名的“藝術村”。

△蔡家坡村的藝術作品“大地之子”

蔡家坡還連續四年舉辦“關中忙罷藝術節”,有音樂,有戲劇,有展覽,給鄉村帶來了熱鬧,還帶動了農產品銷售。

雖然以農業爲優勢,戶縣的工業在建國後也迎來發展,這要得益於國家的扶持。

1954年,蘇聯援建中國的156項工程中,有一個軍工企業惠安化工廠(代號845廠),主要是爲固體火箭發動機研發燃料,選址在了鄠縣南郊的餘下村。

餘下原名“御下”,據說後唐太祖李克用曾在此居住,後簡化爲諧音字“餘下”。

因工廠生產有用電用熱需求,國家又將原本在西安西郊籌建的西安第三發電廠移至戶縣,即戶縣熱電廠。

1957年11月,戶縣熱電廠第一期工程建成投產,是陝西第一座高溫高壓熱電廠。

△戶縣熱電廠

當時,陝西省還決定把餘下變成一個軍工工業區,配套有電解鋁廠、紡織廠等。

可能有人會問,爲啥要建紡織廠?因爲紡織廠女工多,可以解決化工廠單身漢的婚姻問題。

後來因中蘇關係惡化,不少項目沒落實,紡織廠也沒建成。惠安廠只好專門招了一批女工。

△惠安化工廠

1965年,惠安廠試驗成功,解決了發動機燃燒不穩定和藥柱表面裂紋等諸多問題,中國固體火箭事業邁出重要一步。

同年,錢學森來廠裡參加會議,稱讚惠安廠給國防工業做了大貢獻。

在電影《我和我的父輩》中,章子怡主演的《詩》篇章,講的就是研製固體火箭發動機的事,角色爲火藥雕刻師——給固體燃料表面做“微整形”的人。不過片中場景是在內蒙古的基地。

△章子怡在《我和我的父輩》中

化工廠要運物資,熱電廠需要運煤,交通需求很大,所以鐵道部從隴海線上的西安三民村站,接了一條鐵路專線到餘下。

1956年正式通車,時稱“西餘鐵路”,在戶縣縣城也設有站點。

這條道路除了作爲工業專線,同期也開通客運列車。上午九點左右從餘下出發,兩個小時能到達西安火車站,便利了本地人去往西安。

改革開放後,不少戶縣農村婦女,早上提着一籠子雞蛋,去西安火車站售賣,下午再坐車回來。

到了2000年,因運營成本問題,以及大巴車、私家車的興起,西餘鐵路客運業務停止。戶縣火車站的候車廳,一度變成了羊肉泡饃館。

△戶縣火車站

在很長時間內,餘下鎮是戶縣最熱鬧的地方,配套的學校、醫院、賓館、文化宮紛紛建成,當地人曾驕傲地稱“中國的底特律”。

這裡也是文化素質很高的地方,因爲有全國的科技人才雲集。惠安廠建廠初,北京理工大學複合推進劑專業一個班的學生,全都分配到廠裡。

鎮上還建有一個軍工廠的配套學校,叫惠安職業學校,現在更名爲陝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以前叫“陝西國防學院”,不知道的還以爲是國防大學在陝西的分校。

△陝西國防學院

有工業的支撐,餘下鎮是戶縣最富裕的鎮,GDP和財政收入,經常位居全縣第一。鎮上的消費水平也遠超戶縣縣城,引領戶縣風尚。

很多當地人,一輩子與惠安爲伴:父母是惠安廠工人,自己從小上惠安幼兒園、惠安小學、惠安中學,高中畢業後當兵三年,再復員回惠安廠工作。

改革開放後,很多“156項工程”和三線建設企業遇到困境,有的從山區搬遷到城內,有的破產倒閉,戶縣的兩家大廠也曾遭遇波折,好在都挺了過來。

1980年代,除了繼續保持軍工特色,惠安廠開發了很多民用產品,比如精製棉(又叫工業味精)在國內領先,且是亞洲最大的精製棉生產廠。

2001年,惠安化工廠改組爲“西安惠安化學工業有限公司”,隸屬於中國兵器工業集團。

△惠安公司成立大會

現在的餘下鎮有大中小企業70多家,以化工、機械爲主,有的是西安比亞迪工廠的配套企業。

除了餘下鎮的大國企,戶縣也有不少當地企業。

比如,1958年建立的戶縣玻璃廠,曾年產玻璃製品上萬噸,並大量出口到外國,是戶縣的利稅大戶。但在1995年,因產品老化,競爭力不足,工廠破產。

△戶縣玻璃廠,攝影師|餘明興

還有一家戶縣造紙廠,在九十年代新聞黃金時代,生產的新聞紙,曾暢銷一時。

但老國企廠,終究還是沒熬過歲月。2022年11月10日,戶縣造紙廠發佈公告,宣佈破產,通知職工前往辦理社保相關事宜。

△戶縣造紙廠

時代對一個地方的改變,或漲潮,或退潮,從來步履不停。

歷史積澱深厚的戶縣,有着文化藝術基因。1950年代,戶縣人在傳統剪紙、刺繡的基礎上,創造出了一種特色藝術品類——農民畫。

當時正值新中國建設起步,需要宣傳新政策、新氣象,而畫是最直觀的一種形式,廣大農村地區涌現出一股“壁畫”風潮,在牆上描繪生活的藍圖。

1958年,西安組織“詩畫化長安”活動。戶縣政府本來就想打造“文化縣”,熱情很高,把文化館幹部、美術老師、農村的繪畫愛好者以及“舊藝人”都組織起來,投入其中。

在政府的支持下,到1958年8月底,全縣23個鄉鎮407個合作社,共畫了13萬幅壁畫,可以說是“人人提筆,家家填彩”。戶縣的壁畫活動成績得到表揚,成爲典型。

這一年後來被定爲戶縣農民畫的誕生年,每逢大的時間週期,都會舉行紀念活動。

△戶縣農民畫,確實好看

戶縣農民畫作的特點是色彩飽滿,對比強烈,風格浪漫稚拙,洋溢着樸實的風趣。

本質是圖解方針政策、教育農民和表現農村建設的政治宣傳畫。

參與的人多了,有天賦的人自然就被挖掘出來;畫得多了,也總能挑出高質量的作品。1961年,陝西省舉辦了“戶縣農民畫展”,這是對戶縣美術活動的重要點贊。

1963年,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拍攝了紀錄片《今日中國》,專門介紹了戶縣的業餘美術活動。

1966年,6幅戶縣農民畫入選了全國美術作品展,並發表在《人民日報》上。

由此,戶縣農民畫從本省走向全國,打響了知名度,成爲本地的一個重要標籤。

△戶縣新貌,圖|劉文西 劉志德

進入1970年代後,在文化革命的浪潮中,戶縣更是誕生了大量主題畫作。1973年,中國美術館舉辦戶縣畫展,展出305幅作品。

在習慣樹典型的年代,戶縣農民畫被認爲是全國美術工作的重要成就,還在上海、哈爾濱、昆明、太原、烏魯木齊等南北各地進行巡展。

盛名之下,1976年,戶縣將文化館改建成“農民畫展覽館”,這是全國第一家也是最大的縣級農民畫展覽館。

展覽館所在的街道,也命名爲“畫展街”。

△農民畫展覽館

1979年,戶縣甚至提出要在全縣實現“萬名美術作者、兩千個美術小組”的奮鬥目標。不過,此時的農民畫變成了宣傳“四化建設”,尤其是宣傳“計劃生育”。

從1975年到1983年,戶縣女農民畫家李鳳蘭,連續當選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她的代表作有《春鋤》《喜開鐮》等。

△李鳳蘭代表作《春鋤》,很優美,很經典

對外開放後,戶縣農民畫以鮮明的民族特色,受到外國人歡迎。有時候,戶縣在接待外賓時,就把地點選在農民的畫室裡。

日本有不少農民畫的收藏家,他們覺得這種喜氣洋洋的畫作,屬於“治癒系”。

時代變遷,農民畫的政治宣傳功能逐漸減弱,民俗文化屬性增強。

農民繪畫不再依託於集體組織,而是紛紛成立個人的工作室或家庭畫室,承接商務業務。

比如,戶縣北郊的東韓村,成立了農民畫莊,有農民畫作者常年在此創作。東韓村有“陝西第一村”之稱,2017年入選中國名村影響力排行榜300佳。

△農民畫創作中

2015年,陝西國防學院還創建了“戶縣農民畫美術學院”,習武的搞起了文,但意味着農民畫進入正規專業院校教學體系。還真有不少外地年輕人前往戶縣學畫。

有了這張獨具特色的文化牌,戶縣將農民畫廣泛用於產品的設計之中,給經濟帶來很大幫助。

比如,戶縣農民畫和戶縣葡萄就強強聯手,葡萄包裝採用農民畫元素,推出“戶縣葡萄,農作藝術品”的口號,提升了品牌文化力。

△農民畫包裝的戶縣葡萄

如今,在西戶鐵路的列車車廂上,也裝飾着戶縣農民畫。

只是,窗外已沒了賣茶葉蛋的戶縣人。

依靠計劃經濟時期的工業基礎,新世紀初的2000年,戶縣GDP爲26億元,在陝西省87個縣(不含區)中排名第二,僅次於長安縣。

那時候的戶縣,是對得起“銀戶縣”這個稱號的。

2010年,戶縣GDP越過百億元大關,達到105.78億元。此時,正處於煤炭黃金時代,陝北的府谷縣、神木縣、靖邊縣迅速崛起,經濟位居全省前列。

作爲傳統農業大縣的戶縣,排名下滑,是該到了思考自己新發展方向的時候了。

2011年,戶縣被定位爲“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這對戶縣來說是一個利好消息,曾經的後花園要變成正宮了。

新一輪城鎮化建設加速展開,戶縣承接了不少西安溢出的資源。

2016年,戶縣基本具備市轄區規模後,又迎來重要節點——撤銷戶縣,設立西安市鄠邑區。

使用了52年的“戶縣”進入歷史。

隨着國民文化層次提高,“鄠”已是規範的常用漢字,算不上生僻,且13畫的筆畫也不多,所以恢復成原名。

△鄠邑區在西安位置

在新的定位中,鄠邑的發展方向也逐漸清晰。

一方面,農業優勢可以保持,但農業無法成爲拉動經濟的重力;另一方面,由於生態保護的需要,工業發展需要謹慎。

所以,鄠邑區最適合的方向就是——文旅產業。

其實,早在新世紀初,“西部大開發”浪潮中,戶縣就把旅遊業作爲第一大經濟支柱來發展。本地人文、自然旅遊資源豐富:

位於鄠邑區圭峰山的草堂寺,是佛教傳入我國後第一個國立譯經場。公元401年,後秦國王姚興迎請龜茲高僧鳩摩羅什來長安,在草堂寺翻譯佛典,並在此創建佛教三論宗。

△草堂煙霧景緻

寺內有一口井,常有白氣從中升騰,被稱爲“煙霧井”,“草堂煙霧”也爲關中八景之一。科學解釋是戶縣富含地熱水,熱氣冒出成爲煙霧。

位於戶縣祖庵鎮的重陽宮,是王重陽早年修道之所,著名的“活死人墓”也在這裡。後來,王重陽出外傳道,創立了全真教。

△2017版《射鵰英雄傳》中的王重陽

去世後,弟子們將他歸葬故居,並建造道觀,丘處機取名“重陽宮”,作爲全真派祖庭。

巔峰時期,重陽宮有殿宇樓閣5000多件,道士近萬人,後來逐漸衰敗。如今,宮內收藏有40多通全真派歷史碑石,有“小碑林”之稱,昭示着曾經的繁盛。

全真教故事因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聞名天下,每年來此參觀的人很多,是鄠邑區的旅遊勝地。

△天下祖庭重陽宮

有秦嶺這座大靠山,鄠邑的朱雀森林公園、太平森林公園,凝聚壯麗美景,也是野遊的好去處。

這幾年,戶外活動行業興起,鄠邑區把秦嶺北麓的天橋湖,打造成了一個國際露營地。天橋湖有“藍寶石”之稱,山水相映,是西安周邊最大規模的湖畔帳篷集羣。

△天橋湖國際露營基地

歷史文化和自然風景相映,鄠邑既是西安市人週末休閒的好去處,也對全國遊客有極大吸引力。

西戶鐵路客運業務之所以在20多年後重新啓動,改造爲城際軌道交通線路,也是因爲城市區域擴大,沿途居民數量增長,有較大的需求。

不過,西戶鐵路目前的定位“以商務客流爲主,兼顧通勤客流”。也就是說,鄠邑區的發展,需要地鐵,但還沒有達到真正要通行地鐵的程度。

△鄠邑區的大地俯視

2021年,鄠邑區GDP266億元,在西安13個區縣中排名第9。雖說鄠邑區人口規模也排名第9,看起來是匹配的,但從它的基礎條件來看,還有很大提升潛力。

這幾年受疫情影響,鄠邑的旅遊業受到一定限制,在這個時候,也恰是優化產品、錘鍊內功的時機,裝飾好屋子再請客。

西戶鐵路的客運恢復,能帶動鄠邑區把故事講出去,把產品推出去。至於這個故事到底是什麼樣子,需要鄠邑區結合歷史、資源、文化等元素,進行多樣化構建。

像創作一幅畫一樣來打造一個城市,依託現實,生髮浪漫,才能成就經典。

【原創文章,禁止抄襲和短視頻搬運剪輯,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