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5條思考,解釋了爲什麼做出微信的是張小龍

導語:本文梳理了張小龍在微信發展過程中的55條思考,包括對微信公衆號、小程序、企業微信與視頻號等多個關鍵功能的認識,這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爲什麼做出微信的是張小龍,而非他人。

田姍姍 | 作者 礪石商業評論 | 出品

爲什麼是張小龍做出了微信?360創始人周鴻禕曾提出的這個疑問,至今也是很多人在思考的一個問題。

答案千千萬,不過著名傳記作家沃爾特·艾薩克森在《創新者》裡倒是提供了一個有些底層意義的解釋,“數字時代的真正創新來自能夠將人文和科學聯繫在一起的人”。張小龍就是這樣的人。

1

堅持好的產品價值觀

張小龍有人文思維,懂人性。他甚至認爲,“產品經理永遠都應該是文藝青年,而非理性青年”。他表現出了與人們傳統眼光中IT技術人員所格格不入的文藝格調。他喜歡加拿大詩人兼歌手萊昂納德科恩,崇拜邁克爾·傑克遜,表現出迥異於傳統意義上的IT技術人員的文藝格調。他喜歡《藍蓮花》,就買下許巍的版權,掛在QQ郵箱入口。

他的這種人文思維投射到產品中,就成爲了他始終強調的“用戶價值爲核心”、“用戶體驗第一”等價值觀,而非商業先行。這在他做過的三個產品中貫穿始終,從未變過。

1994年,張小龍從華中科技大學電信系畢業,放棄了體制內的鐵飯碗,跑到廣州從事軟件開發。當時是PC時代,電子郵件開始盛行,但國內沒有一款好用的電子郵件軟件。張小龍決定做一款簡單好用的郵箱軟件。他利用業餘時間,花了幾個月寫了一萬多條代碼,開發出了免費共享郵件客戶端軟件Foxmail,1997年1月正式上線。

Foxmail被譽爲能與微軟Outlook對抗的郵件軟件,好用且免費,4年時間其用戶量就達到了200萬。自此,在產品圈內,張小龍一戰封神。多玩網創始人李學凌曾這樣形容張小龍的地位,“只要你站在海淀黃莊路口,大喊一聲‘我是Foxmail張小龍’,一定會有一大羣人圍上來,讓你簽名。”

但是Foxmail在產品上的成功並沒有爲張小龍帶來商業上的成功。Foxmail是免費的,張小龍又不願意通過推廣告等方式來獲利,因爲他認爲這是有損於用戶體驗的。用戶體驗是他的第一產品價值觀。爲了更好的用戶體驗,張小龍不惜辭職、全心全意維護軟件,即使是沒有收入。張小龍被看作優秀而落魄的程序員,“不合時宜的理想主義者”。當時去找張小龍談合作的周鴻禕無法理解,爲什麼他把用戶體驗放到第一而忽視商業。

一個產品,即使再優秀卓越、極簡完美,如果沒有合理的商業收入來支撐,只靠一個人的理想主義,是走不遠的。這是張小龍在Foxmail學到的教訓。

2000年4月18日,張小龍以1200萬元的價格把Foxmail賣給了博大公司。2005年3月16日,騰訊收購Foxmail軟件,張小龍隨之加盟騰訊,擔任廣州研發部總經理。張小龍遇到了同樣是產品經理出身的馬化騰。

此時騰訊在通訊和社交領域面臨MSN的強勢競爭,馬化騰希望有辦法可以使QQ郵箱能打垮Hotmail以及國內的本站郵箱等競爭對手,做出過Foxmail的張小龍開始帶隊QQ郵箱。2005年底,QQ郵箱的用戶不到100萬。

崇尚極簡的張小龍很頭疼QQ郵箱呈現出的“臃腫樣子”,功能繁多,但大多不是用戶痛點。張小龍決定放棄之前的繁複路線,轉型做一個輕便的極簡版,而且極簡版保持了一個極快速的迭代節奏,每兩週,最多三週會發佈一個新的版本。

他定下一個基調:踏踏實實追蹤用戶的需求,看看用戶到底需要什麼。張小龍給郵箱團隊制定了“1000/100/10”的法則,要求每個產品經理每個月要去論壇看1000個用戶體驗反饋並回復、關注100個用戶博客、做10個用戶調查。如今“1000/100/10”被奉爲互聯網產品開發的“寶典”。

爲了體驗和改進產品,張小龍讓騰訊廣研員工全部使用QQ郵箱。喜歡打磨產品的馬化騰也加入了其中,他經常半夜12點登錄QQ郵箱,把發現的問題和Bug轉給張小龍,然後張小龍通知各個技術骨幹。

張小龍帶領團隊用了兩年時間找到並解決了一個用戶痛點:讓QQ郵箱能夠發送1G超大附件,激活了大量休眠的QQ賬戶。當時其他郵箱通常只能發送5M左右的附件。2008年,QQ郵箱成爲騰訊七星級產品。2009年,活躍用戶達5000萬。

QQ郵箱成功之後,張小龍開始試驗更多的產品功能,打磨作品。他還推出了閱讀空間、郵箱廣播等等功能。2010年,QQ郵箱上線了推動陌生人社交的“漂流瓶”功能,活躍用戶數一舉突破1億。這些功能都在後來的微信上有所延續和體現。

通過Foxmail和QQ郵箱這兩個產品,張小龍形成了自己成熟的產品價值觀,並融入了有互聯網產品基因的騰訊氛圍,贏得了產品經理出身的馬化騰的賞識。再之後,微信上線。

微信集中體現了張小龍此前建立的產品價值觀,包括用戶價值、極簡功能等等,也補足了張小龍不擅長的商業化方面。2016年,張小龍提出了微信的四個價值觀:

在這四個價值觀的導向下,微信從一個移動互聯網的工具成長爲如今日活用戶12.8億的平臺和生態。

三個產品都能取得產品意義上的成功,張小龍認爲要歸功於好的產品價值觀。他說,“我很感謝自己的經歷,從PC時代自己一個人做Foxmail,到做QQ郵箱,到手機時代做微信,因爲經歷了太多的產品,以至於從骨子裡知道什麼是好的產品什麼是不好的產品,因此能直覺上遵守一些底線。”

2

追求極簡的工具

張小龍是理性的。這點體現在他對一個優秀工具的不懈追求上。

他說“做一個優秀的工具,對我來說是值得癡迷的。由於我對工具產品熱愛,我甚至會親自動手寫代碼來打造出一個Foxmail這樣的產品來滿足自己的製造慾望”。

微信的基礎點就是成爲一個優秀的工具。2011年1月,微信作爲一個移動互聯網的即時通信工具上線,通過語音聊天這一個極簡功能獲得了第一個快速增長點;通過朋友圈功能升級爲一個社交工具。2012年,微信推出公衆號,成爲商家、自媒體等內容創業者觸達用戶的工具和內容平臺。2016年,微信推出企業微信,成爲企業提高協同管理效率的工具。2017年,微信推出小程序,成爲商家爲顧客提供服務的工具。如今,微信成爲融入近13億人日常生活的工具。

所以,在2021年微信上線十週年之際,張小龍總結微信的原動力是“堅持做一個好的、與時俱進的工具”。

同時,深受喬布斯的極簡產品觀影響的張小龍,認爲“極簡方不被超越”,所以他一直追求極簡。

Foxmail的產品界面就十分簡單明瞭,微信發展了11年依舊保持早期的極簡風設計界面,後期衍生出現的功能如小程序、視頻號、看一看、微信支付等都是以組合插件的形式融入其中,以不打擾用戶體驗爲前提,並且用戶用的時候纔會看到,用戶用完即走。

極簡是一種能力,“簡單的目標是一個最高的目標,特別難做到”。張小龍說過,“工程裡面我們實現一個目標可能有一千種方法,只有最簡單這種方法可能是最好的,正是因爲有一千種方法存在,你要從一千種方法裡面找到最好的方法,是最困難也是最難的一點。”

他以前在“飯否”上寫道,“一個產品要加多少功能才能成爲一個垃圾產品”。如今做了微信,他要做到“一個產品要加多少功能才能還不是一個垃圾產品”。因爲“10億人用它的時候,簡單的東西才最好用”。所以,現在的微信和十年前一眼看上去沒有什麼變化。

3

渴望溝通的孤獨者

微信的成功或多或少跟張小龍本身的性格特質有關。他是孤獨的,不善溝通的,但又渴望溝通,所以需要藉助工具完成溝通。

張小龍說,“這麼多年了,我還在做通訊工具。這讓我相信一個宿命,每一個不善溝通的孩子都有強大的幫助別人溝通的內在力量”。

他做QQ郵箱時,就嘗試了很多社交功能,包括漂流瓶、閱讀空間等等,當時在QQ郵箱的閱讀空間裡面,就有基於社交的閱讀,朋友推薦文章並且可以在下面共同來評論。後來,這些產品功能被搬到了微信上,成爲了搖一搖、朋友圈等功能。

微信的起源也是因爲他想做一個溝通的工具,“我意識到這裡是一個機會,這個機會不是因爲kik的產品本身,而是我自己當時開始用智能手機,而很多基於PC的產品或者短信都不能實現很好的溝通體驗。當時想法很簡單,希望給我自己或者少數人做一個溝通的工具”。

“我們剛好有一個團隊在做QQ郵箱手機客戶端,所以剛好湊了十個人的團隊開始做微信。包括後臺開發,三個手機平臺的前端開發,還有UI,加我自己帶了一個產品畢業生,就十個人。經過兩個月的時間,做出了第一個版本”。

微信至今使用的開屏頁就是張小龍親自選定的,是他內心渴望的最好說明。“當時UI給出了好幾個方案,其中一個是月球表面圖,有很浩瀚的宇宙感,我建議改成地球。上面是站一個人、兩個人還是很多人,(團隊)也討論了一陣,最終決定只站一個人”。

當然,張小龍能做成微信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背後的騰訊支持,尤其是馬化騰的支持。有人總結,“就公司哲學而言,微信的成功,仍然是馬化騰式的勝利”。張小龍遇到了合適的人、合適的公司,兩者互相成就。

在產品層面上,張小龍與馬化騰有點“英雄所見略同”的感覺。他們同是產品經理出身,同樣堅持用戶價值導向,同樣對產品構建和細節打磨有着近乎偏執的愛好,同樣是極簡主義者和直覺主義者。所以,張小龍做微信,馬化騰大力支持。在早期微信快速增長階段,張小龍不喜歡蜂擁而至的媒體採訪,這時候同樣不喜歡面對媒體的馬化騰親自出馬,“還是我替小龍去吧,讓他專心做產品”。張小龍的微信也幫助騰訊抓住了移動互聯網的時代機遇。

在商業化策略上,張小龍和馬化騰是同頻的,堅持“讓商業化存在於無形之中”。微信成長於騰訊轉向開放的階段,馬化騰提出了向合作伙伴開放流量和資金的戰略,這些促進了微信公衆號、小程序、企業微信等功能的推出和發展,推動着微信從產品工具走向一個生態,成爲各行各業的“互聯網+”平臺,讓騰訊實現了“紮根消費互聯網”的戰略目標。

微信的成功讓張小龍被推上了“中國第一產品經理”的位置,互聯網產品人開始了“拜神”的追逐。但是,張小龍覺得自己只是很幸運,“是被上帝選中的那個人,光靠個人努力做不到這一點。”

“作爲一個產品經理,能帶領團隊做出一款十億級的產品,當然是很大的成就感。但是,我更覺得幸運的是,我可以在過程中將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體現在產品中,併成爲產品的價值觀。這是更難得的事情。”

張小龍做產品的經歷證明了,在追求快速變化、盲目求新以及崇尚流量變現的互聯網商業大環境下,真正好的產品不在於多麼快、多麼新或者多麼聰明,而在於始終堅持好的產品價值觀。微信的成功,很容易讓人忽略張小龍此前在產品領域超過1萬小時的錘鍊。24年前,他在毫無商業回報的情況下,一個人寫代碼完成了Foxmail的三個版本迭代。Foxmail受到國內外用戶的歡迎,甚至被很多粉絲翻譯成十幾種語言版本。如今看,又有幾人爲了做好一個產品可以做到如此程度。

本文梳理了張小龍開發微信過程中的55條思考,包括對微信公衆號、小程序、企業微信、視頻號等多個關鍵功能的認識,這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爲什麼做出微信的是張小龍,而非他人。

關於微信的產品觀

1.產品是進化出來的,而非規劃出來的。有DNA的產品纔會進化。DNA到底是什麼?DNA是產品的價值觀和認知。(2012年騰訊內部演講“微信背後的產品觀”)

2.極簡方能不被超越。爲了保持微信的簡單,在微信裡面,除了核心功能,大部分的功能都做成插件的形式,這個方向很早就定了下來。(2012年騰訊內部演講“微信背後的產品觀”)

3.微信十年,我用兩個詞來表達,一個是“連接”,一個是“簡單”,這就是微信最核心的東西。

做連接,我們的重心不是做內容,而是做底層的連接,這也是爲什麼我們以去中心化爲前提。我們做好連接,基於這個連接產生出非常豐富的結果出來。公衆號、小程序都是連接,微信支付是貨幣的連接,視頻號也會變成很多的基礎設施。

簡單是很美的,一個物品往往都是最簡單最美。現在的微信和十年前一眼看上去沒有什麼變化,10億人用它的時候,簡單的東西才最好用,簡單的目標是一個最高的目標,特別難做到。我們追求這種簡單,因爲有一部分人知道產品簡單背後的美感,他會認同這一點,這個也是挺重要的。(2021年1月微信公開課的演講)

4.(2021年1月微信公開課的演講)我希望微信一直保持自己的風格,一直像一個小而美的產品一樣,它有自己的靈魂,有自己的審美,自己的創意,自己的光亮,不僅僅是一個數字目標的奴隸,這是我對微信十年進行的總結。

5.從人出發,改變商業模式。商業模式的改變,是讓用戶能夠動起來,然後纔會產生新的商業模式,而不是我們先計劃好一個商業模式,用戶就跟着計劃動了。這只是一廂情願而已。我們做產品的時候,常常會思考:到底這只是我們自己一廂情願地認爲可以,還是用戶的意願。這裡的區別會非常大。

6.做平臺,需要有原動力。當一個平臺只是追求自身的商業利益最大化的時候,它是短視的,不長久的。當一個平臺可以造福人的時候,它纔是有生命力的。

7.(2021年1月微信公開課的演講)微信的原動力總結爲兩點:第一,堅持做一個好的、與時俱進的工具;第二,讓創造者體現價值。

微信的很多創新其實都來自這兩個原動力。從專業的角度來說,大家可能會認爲這是對未來的一種洞察。但是所有專業洞察的背後,我覺得原動力是第一位的,一個好的產品是有自己的使命的。我很慶幸,這麼些年過去了,微信的原動力從來沒有變過。

8.微信有一句slogan: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爲什麼是一個而不是一種?其實我解釋不清楚,但我知道,如果是“一種”的話,它就是一句普通的話,起不到一個slogan的作用,也不能讓人記下來。它必須是一個生活方式,這隻屬於微信的,它是一句獨特的話。我腦袋裡面是有一個念頭的,微信會介入到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裡面去。當時微信並沒有覆蓋到那麼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連微信支付都還沒有。但現在(2019年1月)回過頭來看,微信確實代表了一個生活方式,它應該緊隨時代的潮流,甚至引導時代的潮流。

9.(2014年12月微信公開課PRO上的演講)我們是希望建造一個森林,而不是說我們要建造一個自己的宮殿出來。我們希望整個森林是去培育它的一個環境,我們讓所有的生物或者動植物能夠在森林裡面自由生長出來,而不是說我們自己去把它建造出來。

10.(2019年1月微信公開課PRO演講)微信從來不做節日運營或者logo的變化,很多人會說微信很“剋制”。其實這不是剋制的結果,本質上是微信一直在遵循一種好的設計原則,使得我們不會去做很多影響設計美感的事情。

11.(2016年12月微信公開課PRO的演講)很多人認爲我們在微信產品裡很剋制,但我聽到這樣的評論時有一點點驚訝,因爲剋制這個詞從來沒有在我的腦袋裡面出現過。我們做很多決定的時候,要去判斷什麼樣的東西是最合理的,合理性纔是這裡面要考慮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

12.(2018年1月微信公開課PRO的演講)對微信來說,做選擇都遵循一個標準,這個事情是對的還是錯的,而不是說它是不是利益最大化的。很多人會說微信很剋制,微信很有情懷,但是我們從來沒有說過“情懷”兩個字,也從來沒有說過我們要剋制自己的慾望。因爲做一個好的事情並不是剋制什麼,而是要判斷什麼樣的事情是該做的,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這樣一系列的判斷很理性的過程,而不是靠一個感覺我這樣很有情懷就好了。

13.(2020年1月微信公開課PRO的演講)推送改變世界,因爲用戶更懶了,包括微信,也是基於推送的。推送什麼信息,決定了用戶會看什麼信息,決定了他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裡。這是一個我們要經常思考的問題,也是我們在努力的方向。我很少說分發這個詞,我覺得推薦可能更尊重一些。

14.(2020年1月微信公開課PRO的演講)我記得附近的人上線時,我自己其實都有隱隱的不安,因爲從前我們和附近的人的界限將被打破,我不知道它是好是壞。這種思考,其實會一直貫穿在微信的進化裡面。就像我們擴大5000好友這個限定非常容易,但是對於它帶來的影響,說實話誠惶誠恐,我們會反覆思考。

15.(2016年1月微信公開課PRO的演講)微信對於產品和平臺的四個價值觀:

一切以用戶價值爲依歸;

讓創造發揮價值;

好的產品應該是用完即走的;

讓商業化存在於無形之中。

16.(2019年1月微信公開課PRO演講)一個新產品沒有獲得一個自然的增長曲線,我們就不應該去推廣它。所以,在前五個月裡面,我們基本上沒有推廣,我們想看看微信對於用戶有沒有構成吸引力,用戶是否願意自發傳播它。如果用戶不願意,我們怎麼樣去推廣它也是沒有意義的。

我們特別慶幸當時做了兩個很正確的決定:第一,我們沒有批量導入某一批好友,而是通過用戶手動一個一個挑選;第二,在一個產品還沒有被驗證、只能夠產生自然增長的時候,我們沒有去推廣它。把這兩個事情做對,雖然這個時間會花得長一點,但是這樣使得它真正開始起飛的時候,它是很健康的。

從微信2.0開始的時候,我們看到了曲線,有了一個增長,雖然還不是很快增長,但是自然往上走的。這個時候我們就知道,我們可以去推它了。

17.(2019年1月微信公開課PRO演講)很多想法是突如其來的,或者說,是上帝編好程序,在合適的時候放到你的腦袋中的,但也不是完全無跡可尋。我們後來的很多產品,都有QQ郵箱的影子在裡面,比如訂閱號、朋友圈。在微信上線之前的一年裡,我們把QQ郵箱做到了國內第一名,做了很多嘗試,包括漂流瓶等等,包括我花了一年多時間折騰的郵箱裡面的閱讀空間。在閱讀空間裡面,我們嘗試了各種社交的形式,基於社交的閱讀,朋友推薦文章並且可以在下面共同來評論。

18.(2021年1月微信公開課的演講)做產品是異想天開的過程,你先有一個想法去驗證它99%都不靠譜,如果最終有一兩個做下來能夠靠譜,就會非常有樂趣。如果拍下一個人的頭像會怎麼樣,拍一拍,有人跟你聊天,你扔一個炸彈把他的屏幕炸碎了,看起來真的碎了,會怎麼樣?聽一首歌的時候你能看到跟你一起聽歌的還有誰,還有畫面,你在某一種狀態裡面,你失眠了發現還有一些人也在失眠,甚至你跟他們一起數羊,這也是很有意思。

19.(2016年12月微信公開課的演講)我在朋友圈發過一個朋友圈,時間挺早的,是2012年5月23日,當時我在朋友圈裡發了這樣一條消息,PC互聯網的入口在搜索框,移動互聯網的入口在二維碼。這個反映了PC時代和智能手機時代的很大區別。PC時代我們通過網站來獲取服務,我們要先找到這個網站,所以搜索框在當時特別重要。在智能手機時代,我們要獲取服務的話,更多的是跟線下有關,就目前手機技術的實現來說,可能掃二維碼這樣的一個方式是最簡易的一種方式。所以二維碼在微信裡面的重要性一直都很高,從我們添加好友到訂閱公衆號等等,它都是微信裡面的一個基礎入口,掃一掃也是微信裡面的一個非常非常基礎的功能,掃一掃甚至變成了微信去觸達周邊的一個最基本的方式。

20.(2019年1月微信公開課PRO演講)最近我們發佈了微信7.0版本,又有5億人吐槽,有1億人教我怎樣做產品了,還有8億人看不懂我們的一句話,“因你看見,所以存在”,到底是什麼意思。這一句話可以從很多的層面理解,我不想做一個解釋,有一個神秘感特別好,每個人有自己的解讀是特別好的。

就像這麼多年以來,微信的啓動頁面總是一個人站在地球前面,剛發佈的時候,很多人問我爲什麼是一個人站在地球前面,更早的版本是一個人站在月球前面,那個時候也是很有想象力。對於這個點,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因爲我們沒有標準答案。我覺得它是一個特別好的啓動頁面,因爲它把想象空間留給了用戶自己,10億用戶有10個億的理解,他會找到打動他的點。

21.(2016年12月微信公開課的演講)關於用戶價值,我有一天分享過亞馬遜CEO的一個文章,文章標題叫做《善良比聰明更重要》。我相信在座的人都是很聰明的人,因爲大家會想到很多很多的方法去欺騙用戶,欺騙用戶是最容易做的事情,因爲只需要聰明就可以了,但這是不對的,因爲欺騙用戶雖然很容易獲得流量,可以獲得用戶的點擊,但是最終會把用戶給趕跑了。善良比聰明更重要,怎麼樣對用戶是好的,這個聰明會更重要一些。

22.(2021年1月19日微信公開課的演講)我們對用戶的態度必須是一種善良的態度,而不是一種套路的態度。這種善良是一種基於理性之上的善良。只有我們對待用戶有一種真正的理性的善良,纔會使用戶更長久地使用我們的產品。如果這是一種非理性上的善良,我認爲它是一種愚昧的善良。所以,我認爲善良本質上是一種能力。

23.(2018年1月微信公開課的演講)在微信裡,我們說不能對用戶稱“您”,而是“你”。我們不需要用一個很尊敬的態度稱呼用戶,而是應該當朋友一樣稱呼,是一種很平等的關係,這個已經寫進我們的產品條約裡了。我們一旦對用戶過於尊敬,說明我們可能懷有目的,可能需要騙一點什麼東西過來。

尊重用戶和尊重每一個個人,意味着我們可能把用戶當做朋友,意味着我們必須給用戶提供最好的產品和服務,當然也意味着別的什麼——也意味着我們不會去看用戶的聊天記錄,從微信第一個版本的時候,它的系統就是這樣設計的。

在尊重用戶的層面來說,我覺得我們算是業界做得最好的一個產品,這體現到每一個小點裡面,包括我們不發任何系統的推送,我們不去做任何誘導的行爲,也包括我們不允許第三方做任何誘導用戶的行爲,甚至包括我們不想做太多的活動去感動用戶,然後帶來一些流量。

24.(2019年1月微信公開課PRO演講)我很喜歡一句電影臺詞,“萬物之中,希望至美”。如果微信不能給用戶帶來哪怕多一點點希望,我們就沒有辦法去判斷我們做的事情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所以它也是我們衡量的準則。

25.(2019年1月微信公開課PRO演講)朋友圈承載了中國人的線上社交,可能是中國最高效的社交工具。現在每天有這麼多人這麼多次(每天7.5億人進去朋友圈,平均每個人要看十幾次,每天的總量是100億次)地頻繁進入朋友圈,用戶每天要通過做這個功課完成一個普通人一天的社交,這一天他可能沒有出門,並不妨礙他完成社交。即使你可能不發朋友圈,但是你會去看,你通過點贊評論還是會參與到社交裡面,就像完成了一個社交任務。

26.(2019年1月微信公開課PRO演講)朋友圈本質上是一個社交化環境,是一個對自我人設進行強化的一個地方,而閱讀只是朋友圈的一個輔助性的副產品。人們在朋友圈裡面推薦文章,其實更多是推一些符合自己的觀點或者人設的文章,而不是說這個文章的內容有多好,更多是通過一個文章來展示自己屬於哪一種人。

27.(2019年1月微信公開課PRO演講)我一直很相信通過社交推薦來獲取信息是最符合人性的。因爲在現實裡面,我們接納新的信息,並不是我們主動到圖書館或者到網上去找的信息。大部分情況都是聽到周邊的人的推薦而獲得的。

我認爲,要做一個讓所有人閱讀的大衆化閱讀產品,似乎只有基於社交推薦,纔有機會。本質上,我們不是在做閱讀,而是每一個人在幫助其他人閱讀,是一種社交性的閱讀。好看功能上線,跟之前看一看的機器推薦比起來,數據增長得特別快,明顯看到用戶對這個功能的興趣更大。

28.(2021年微信公開課PRO演講)我們一直在尋找所有領域的事情的最基本元素,我們做的不至於太多,但是又非做不可的東西。表情是我們在表達方式裡面一個最基本的元素,跟所有別的方式都不同,模擬人在現實裡面身體行爲動作,而不是通過發一個信息。微信表情已經很多年沒有做大升級了,用戶貢獻了非常多的自定義表情,使得它能夠一直有最新的表情在裡面運轉。我們觀察了一些比較小的數據量,能反映出一些趨勢,比如說人們表達出來的情緒越來越強烈了,裂開這個表情非常受歡迎,以前沒有這麼多比較強烈的東西。

29.(2021年微信公開課PRO演講)對一個內容形態的產品而言,一定量級的用戶和活躍度才意味着走過了生死線,就是它的流量循環已經起來了。否則的話,你一直要爲它的生存去找到方法才行。這是典型的微信方式的產品方法,我們找到事情的撬動點,用產品規則的方法讓整個事情流轉起來。

30.(2021年1月微信公開課PRO演講)如果我們不花錢去買,內容創作者還願意進來,才說明我們真的建立起了一個可以運轉起來的生態,因此在微信歷史上我們一直不太強調(運營)也是這個原因,如果我們在系統和規則方面的效率做得好,反而會比運營效率高很多。

31.(2019年1月微信公開課PRO演講)很多產品經理會被自己所在的公司誤導,因爲公司的目的是要流量要變現,所以大家的KPI就是如何產生流量如何變現。一旦圍繞這個目標,工作目的已經不是做最好的產品,而是用一切手段去獲取流量而已。這並不是我們倡導的原則,我們更多倡導的是利用微信做出好產品、分享給用戶。

32.(2021年1月微信公開課PRO演講)微信很大的價值在於它的身份或者說它的ID價值。有了這個身份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說微信支付,因爲我們來做支付是最方便的,所有支付都是和身份相關聯。ID是基於社交和通信領域,是私密的,並不是公開領域的。

33.(2021年1月微信公開課PRO演講)ID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作用,不是針對個人,而是針對機構。PC時代,每一個公司機構都會建立自己的網站、註冊一個域名,域名是它最重要的ID。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建立一個網站已經沒有意義了,微信始終想着怎麼樣去幫助機構建立官網。我們做公衆號的時候,公衆號就是每一個機構的官網;做小程序的時候,小程序是你的官網,可以把服務放在裡面。做視頻號的時候,視頻號就是你真正的官網。

34.(2019年1月,微信8週年,日活用戶突破10億)微信團隊從開始成立到現在從來沒有瞄準KPI去奮鬥過,但並不妨礙團隊能夠越做越好。就像小程序,如果圍繞KPI去做,我們不知道怎麼制定KPI,因爲它沒有這個東西,沒有辦法制訂它的KPI,如果圍繞一個KPI,大家可能不會做這個事情。

對於團隊來說,大家養成了一個習慣:我們做每個功能、每個服務背後的意義,或者說一個夢想在裡面到底是什麼?產品和功能背後我們所思考的意義,這是支撐起我們整個團隊走到今天一個很強的理由,並且幫助我們做出一個正確的選擇。

35.(2019年1月微信公開課PRO演講)微信的夢想是什麼?從個人角度,成爲人最好的一個工具朋友;從平臺角度,建立一個市場,讓創造者體現價值。在牆和雞蛋之間,似乎總是站在雞蛋一邊。如果你做大了,微信會限制你,如果你剛起步,微信會扶持你。

36.(2019年1月微信公開課PRO演講)微信沒有競爭對手。如果有競爭對手,就是我們自己,是我們的組織能力能不能跟上時代的變化。微信也沒有焦慮,不必微信做個什麼就說微信又焦慮了,所以不必把自己的焦慮投射到微信裡。

37.有一位德國的產品設計師總結過好的產品設計的十個原則,大家可以對照微信來思考一下。

好的產品富有創意,必須是一個創新的東西;

好的產品是有用的;

好的產品是美的;

好的產品是容易使用的;

好的產品是很含蓄不招搖的;

好的產品是誠實的;

好的產品經久不衰,不會隨着時間而過時;

好的產品不會放過任何細節;

好的產品是環保的,不浪費任何資源的;

好的產品是儘可能少的設計,或者說少即是多。

我在這裡偷換了一個概念,將設計替換爲通用的產品。很多人會認爲這是針對蘋果這樣的硬件產品的設計原則,但其本質上,不管是硬件產品還是軟件產品,都是工具。對於工具設計的原則,都是適用的我認爲業界很多產品並不注重產品設計,或者說不把它作爲一個自己追求的目標,還只是一種功能的堆砌或者對用戶價值的榨取。

38.這兩年業界的目標變成了所有APP應該儘可能多地去抓住用戶的停留時長,這跟我對互聯網的初心的認知是背離的。每個人一天只有24個小時。互聯網人的使命不應該是讓所有人除了吃喝拉撒之外,把時間都花在看手機上面。技術的使命應該是幫助人類提高效率。

39.微信永遠都不會把用戶停留時長作爲一個目標。相反,微信可能關心的是一個人在這裡發一個照片,看一些文章,完成一筆支付,找到一個需要用的小程序,是不是能夠做到最快速最有效,這纔是最好的工具。

關於微信公衆號

40.(2014年12月微信公開課的演講)對於公衆平臺,就像訂閱號一樣,這裡面有非常多的閱讀量來自於朋友圈,這是符合2/8原理的:20%的用戶到訂閱號裡面去挑選內容,然後80%的用戶在朋友圈裡去閱讀這些內容。我們很高興這個流量能夠發生作用,但一切都是在用戶認可的情況之下發生的。

41.(2019年1月微信公開課的演講)在微信很早期的版本,我們就發佈了公衆平臺(2012年2月上線),這也是微信的一個創新。從公衆平臺開始,從連接人到連接服務去擴展以後,微信開始體現平臺化的優勢。

42.微信公衆平臺的原動力是讓創造價值的人體現價值。做公衆平臺的時候,我們就會想要幫助人們解決什麼問題。當然是通過信息觸達來替換掉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弊端,這是互聯網的優勢。我們要幫那些真正有好的服務的人和集體,去觸達潛在的用戶,讓客戶更容易連接到他們。所以,當時定下來公衆號的slogan是“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公衆號就是品牌,並且品牌是基於關注和認可的。

關於小程序

43.(2019年1月微信公開課PRO上的演講)小程序是我們,或者說,也是我個人職業生涯裡面最大的一個挑戰。因爲我們從來沒有試過還沒做一個事情就先宣佈出來了。之所以這樣做,是爲了給自己一個壓力,給團隊一個壓力,這個事情我們非做不可,而且一定要做到。

在微信公開課裡面說我們要推出小程序這樣一個服務的時候,當天晚上我跟我們的團隊就坐在一起討論一個主題,我們小程序會有哪幾種死法會掛掉?我記得特別清楚,因爲當天晚上我們不是討論小程序有多麼美好的未來,而是說它有多難。我們會遇到哪一些障礙是跨不過去的,我們並不是對它樂觀去做的,而是我們覺得這個事情很難、我們一定要做到而去公佈這個事情。爲什麼非要做這個事情?因爲我認爲這就是一個未來必然的趨勢,因爲APP還要下載安裝,網頁的體驗又太糟糕。

44.(2016年12月微信公開課PRO上的演講)一個好的軟件,一個好的工具應該讓用戶用完即走的。

45.(2018年1月微信公開課PRO上的演講)用完即走和用戶再回來,其實並不矛盾。只有當一個用戶在一個工具裡用得很愉悅,用得很高效,他纔會下一次回過頭來使用這個工具。小程序是這樣的。

46.(2019年1月微信公開課PRO上的演講)小程序的使命是讓創造者體現價值和回報,一切都是圍繞這點展開。不能因爲擁有流量,我們就要分發流量,要讓小程序來體現這個流量價值,這跟我們的原動力是完全不一樣的。

47.(2019年1月微信公開課PRO上的演講)很多人看不懂爲什麼小程序要去中心化。如果不去中心化的話,騰訊自己壟斷了頭部幾個小程序,那就沒有外部的開發者什麼事了。看起來騰訊可以短期獲利,但這個生態就沒有了。哪怕是騰訊投資的公司,也應該一樣地遵循平臺的規則,否則也會破壞平臺的公正性,我們更看重的是平臺的健康。

48.(2018年1月微信公開課PRO上的演講)“去中心化”與其說是平臺的策略,還不如說是一個觀念,這個觀念代表着我們去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在一個“去中心化”的世界裡,每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思考,都有自己的大腦,我們認爲這樣一種系統的健壯度,可能會遠遠超過只有一個大腦來驅動的系統。

49.小遊戲做到現在(2019年1月),其實如果從商業的角度,發展挺好的。但我並不滿意。小遊戲的原動力是什麼?不是公司的一個盈利渠道。公司也沒有要求微信要做遊戲。一切盈利都是做好產品做好服務後的自然而來的副產品。

小遊戲的原動力是,它應該是一個關於創意的平臺。並且讓產生創意的人體現價值。

所謂創意的平臺是,小遊戲是一個載體,它可以承載各式各樣的創意。我們經常用一個案例來說,可能一個小學生用很少課外的時間掌握了小遊戲的開發,他來開發一個小遊戲給班級的同學來用。這個小遊戲是他自己想象出來的,創造出來的。是他的同學特別喜歡玩的智力類型或者是好玩類型的。所以,它不應該是傳統意義上的那種小塊頭遊戲的翻版。

關於企業微信

50.(2018年1月微信公開課PRO上的演講)很多企業會提一個需求,怎麼樣通過企業微信接觸到企業之外的客戶,這些企業之外的客戶目前都是在用微信。我們最近正在做這樣一個事情,就是讓微信和企業微信之間的消息可以互通,希望通過這一點能幫助企業員工,給他們更強的能力,使得他不必再用個人微信號去添加一些微信的顧客、客戶,而是用企業微信就可以做這樣一個事情,這是關於企業微信下一步的展望。

51.(2019年1月微信公開課PRO上的演講)如果企業微信定位爲公司內部的一個溝通工具的話,它的場景和意義會小很多。當企業微信延伸到企業外部的時候,它會產生更大的價值。企業微信後續的新變化是基於一個新的理念:每一個企業員工都成爲企業服務的窗口,人就是服務,而且是認證的服務。

關於視頻號和直播

52.(2020年1月微信公開課PRO演講)在微信的起步階段,我們基於手機來做APP,不基於PC來做,PC端只是輔助。回過頭來看,當年有兩個失誤,一是公衆平臺在很長時間裡只有PC Web版,這限制了內容創作者的範圍;二是公衆平臺最終成爲以文章爲內容的載體,但是其他的短內容形式沒有呈現出來。這也是爲什麼之前我說公衆號本身並不是爲媒體準備的這樣一個原因。相對公衆號而言,我們缺少了一個人人可以創作的載體,因爲不能要求每個人都能天天寫文章。

53.(2021年1月微信公開課PRO的演講)理解了公衆號對文章的價值,大家就可以理解視頻號對視頻的價值,我覺得這兩個是非常類似的。

公衆號是文章的載體,因爲文章存在的價值是被分享出去有人看到,如果沒有公衆號這樣一個載體,我們只能傳一些文件出去是很費勁的。

視頻號更多的意義在於,它是一個視頻內容的載體。我們不是做這個內容,我們也不會去生產內容,不會去買內容,我們並不關注具體的內容到底是什麼,載體的意思是我們只做內容的承載和傳遞。

54.視頻化表達應該是下一個十年(2021-2030)內容領域的一個主題。雖然我們並不清楚,文字還是視頻才代表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但從個人表達以及消費程度來說,時代正在往視頻化表達方向發展。

55.(2021年1月微信公開課PRO的演講)視頻號的意義,視頻還是其次,更重要的意義是有一個賬號在這裡,通過這個號每個人都有了一個可以公開發聲的身份,將來他發聲的內容可能是視頻,也有可能是直播的一些東西。擁有視頻號這個ID之後,微信直播才變成一種公開領域的事情。

*參考資料:

1-2021年-2016年微信公開課PRO

2-2014年微信公開課PRO演講

3-《張小龍:孤獨者重構市井》,秦朔朋友圈,2018年

4-《微信背後的產品觀》,張小龍

5-《創新者》,沃爾特·艾薩克森

6-《騰訊傳》

7-《產品—哲學—張小龍》,極客公園,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