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帶恐增加致命風險 微創腹腔鏡手術快速改善疝氣
臺中50歲林先生罹患雙側腹股溝疝氣,搬重物就會下腹痛,透過微創腹腔鏡手術,1個月後即回到輪胎行上班。(大里仁愛醫院提供/潘虹恩臺中傳真)
臺中50歲林先生近半年來只要搬重物就會下腹疼痛,且兩側腹股溝凸出兩個肉球,近期疼痛頻率增加,才智大里仁愛醫院就醫。(大里仁愛醫院提供/潘虹恩臺中傳真)
臺中50歲林先生在輪胎行上班,因罹患雙側腹股溝疝氣,搬重物就會下腹痛,由於近期疼痛頻率變高,因此赴大里仁愛醫院就醫,透過微創腹腔鏡手術,1個月後即恢復上班,搬移輪胎重物完全不是問題。
據瞭解,林先生近半年來只要搬重物就會下腹疼痛,靠近生殖器兩側尤爲尤疼痛,且兩側腹股溝凸出兩個肉球,每每都要把肉球推回去,疼痛才得以緩解;經大里仁愛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巫奕儒診斷,林先生罹患雙側腹股溝疝氣。
巫奕儒表示,疝氣俗稱「脫腸」,通常是人體腹壁肌肉及筋膜受傷、老化或先天性缺陷變薄弱或缺損,產生向外凸出的現象,站立時會覺得凸出的腫塊明顯或疼痛,躺下則會消失。導致疝氣的原因包括有肥胖、久站、懷孕、突然或長期負重工作、慢性攝護腺肥大、慢性便秘與長期咳嗽或打噴嚏,最常發生部位在鼠蹊部上方、肚臍、腹部等。
巫奕儒醫師說,很多罹患疝氣的病患會購買「疝氣帶」等圍堵裝置限制突出,但這類壓迫束緊的設備,可能會影響局部血液循環,對腸道、精索及腹壁組織造成傷害;若肌肉組織遭絞勒,使移位器官的血液循環被勒壓阻斷,進而變成嵌頓式疝氣,則可能造成缺血性壞死及併發症,增加致命的風險。
巫奕儒表示,疝氣僅能透過手術治療,過去兩側腹股溝疝氣的患者進行傳統手術治療,傷口加起來有10多公分,且縫補後產生的張力易造成術後疼痛,有10%至15%的復發機率,甚至需插導尿管排尿,或須住院修養1周,待3個月後才能搬重物;現今大部分疝氣患者皆可透過微創腹腔鏡手術,以內視鏡方式進行修補手術,加上「快沾式人工網膜」鋪設與可吸收生化固定釘,加強修補腹壁強度,減低疝氣復發。
巫奕儒說,此手術採用腹膜外的腹股溝疝氣修補技術,沒有腹腔內沾黏的問題,不但傷口小、疼痛少,一般病患在1、2天之內即可出院且正常活動,1個月後即可回去搬運重物,或從事劇烈運動;林先生接受微創腹腔鏡手術後,隔天就出院,平時可從事輕便活動,1個月後即回去從事輪胎重物的工作。
巫奕儒提醒,若有疝氣問題還是及早手術爲宜,微創腹腔鏡手術安全又快速,提早擺脫生活不便,提高生活品質,也能避免發生腸道缺血壞死的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