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專精特新”企業闖出“第二”“第三”增長曲線
山東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18072家、“小巨人”企業達1000多家,數量居全國前列。
變壓器是海上風電產業鏈中最關鍵的設備,所有風力發電機發出的電能在此彙集,通過海纜連接至陸地電網再進入千家萬戶,因此也被稱作風電場的“心臟”。今年底位於乳山南部海域的山東海衛半島南U場址450MW海上風電項目就將實現全容量併網發電,而其“心臟”來自青州的一家中小企業山東晨宇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這個項目應用的69千伏產品是目前海上風電變壓器中的頂配,此前這個規格一直被國外壟斷。我們用一年多的時間成功實現自主研發,解決了海上環境腐蝕性強影響使用壽命、損耗高能源浪費大等一系列難題。”晨宇電氣技術經理張金誠介紹。
2024年到2026年,工信部聚焦重點產業鏈、工業“六基”及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領域,以財政綜合獎補方式支持三批次“小巨人”企業,根據省工信廳近日公示的獎補資金分配方案,我省晨宇電氣等66家企業入選首批支持對象。
所謂“小巨人”,指專注於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也是“專精特新”企業裡的“尖子生”。“山東在全國最早開展‘專精特新’企業培育,近年來持續強化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之路越走越實、越走越穩。”省工信廳中小企業處(創新創業指導處)副處長米思拓介紹,有效期內山東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18072家、“小巨人”企業達1000多家,數量居全國前列。
原發性創新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的靈魂。目前,山東“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支持政策涉及財政獎補、股權激勵、融資促進、人才引育等多方面,16市全部出臺支持政策,多數給予直接財政獎補。而敢於“九死一生”搏創新,來自山東既給政策優惠,更給場景機會。
“進場”海上風電前,晨宇電氣已有過一次從普通電力裝備向軌道交通牽引供電裝備的成功“變道”。“當時電力行業競爭持續加劇,產品利潤微薄,結合國家發展戰略,我們謀劃進軍軌道交通裝備市場並歷時2年完成了研發。”晨宇電氣董事長董闊軍介紹,是省市兩級發改、工信、科技、交通等部門多次協調溝通,企業才率先在濟青高鐵壽光胡營牽引變電所,之後又相繼得到在魯南高鐵、濰萊高鐵掛網的機會。
現在,晨宇電氣的牽引變壓器、自耦變壓器已掛網國內19條高鐵線路,新業務海上風電變壓器的需求也在穩步增長並逐步向省外輻射。董闊軍透露,目前已與中車株洲風電、上海電氣、金風科技等企業展開合作對接。
數據顯示,山東營業收入總額1億元以上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研發費用總額佔營業收入比重不低於3%的佔95%,擁有2項及以上與主導產品相關Ⅰ類知識產權的佔42%,近3年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的高達81家。企業“敢衝”,政府“敢爲”,像晨宇電氣一樣,一批企業藉助科技創新成功闖出“第二”甚至“第三”增長曲線。
11月14日,隨着10餘家車企的整車下線,中國新能源汽車首破年度千萬大關,成爲全球首個實現這一目標的國家。新能源汽車數量的飛躍,帶來對充電樁等配套設施的巨大需求:“高性能的磁性材料讓充電樁體積更小、能效更高,由此可以更好地緩解充電焦慮。”山東春光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士超介紹,通過磁性材料中鐵、錳、鋅等各種原料配方和製造工藝的調整,就能滿足應用端不斷升級的各種訴求。現在,企業一年能完成一萬多個“配方”的研發,“若有AI技術加持,還可以提高研發效率,從中誕生優質產品的機率也會翻番。”
吳士超的期待,來自於從數字化轉型中收到的實效。近幾年,春光科技相關投入已突破1000萬元:研發環節,研發設計協同平臺把蘇州、深圳、臺灣和韓國四大研發中心的資源和研發成果進行互聯共享;生產製造環節,藉助與國家級“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合作,不僅提高了效率,更讓企業及時準確掌控制程,與供應鏈、產業鏈的對接更順暢。
擇“一米寬”掘“萬尺深”,細分領域的“獨門絕技”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立身之本。如何讓企業在有限的領域內持續開拓出新發展空間?山東在全國率先開展“萬名數字專員進企業”專項行動,引導“專精特新”企業推進智能化技改、設備上雲、平臺賦能、網絡營銷。目前,全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獲得數字化轉型等級水平已近80%,其中達到三級水平的超過四成,市場份額和競爭力藉此得到進一步提升。
“引導幫助存量‘專精特新’企業提升質效的同時,山東也在挖掘更多‘專精特新’好苗子。”米思拓透露,下一步省工信廳將組織各市遴選效益好、潛力大、信心足的中小企業逐企見面,動態掌握企業真實生產經營情況,按照“全面摸底建臺賬”“精準畫像貼標籤”和“一企一策抓提升”的思路,進一步做大“專精特新”培育基數。未來,將有更多中小企業成長爲“小巨人”。
(大衆新聞記者 付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