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某市欲轉賣5座水庫,競拍底價近8億!網民:這也能賣嗎?
山東平D市最近傳出消息,計劃將尹府水庫、黃山水庫、黃同水庫、雙山水庫和淄陽水庫,共五座水庫通過轉讓方式出售,轉讓時間長達30年,委託方爲當地的水利局,採用競拍方式,起拍價定爲79600萬元,預計成交價至少達到8億元。
此舉一經公佈,立即引發了社會公衆的廣泛關注。許多人質疑,水庫作爲公共資產,是羣衆辛勤勞動的成果,水利局憑什麼有權出售?出售所得的資金將如何使用?
實際上,隨着土地財政的減弱,全國各地的政府都在尋找新的收入來源。但正如公衆所指出的,這種收入方式是否恰當?
關於五座水庫的轉讓,首先應該明確的是,水權的所有權屬於國家,而使用權(取水權)則可以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進行轉讓。
具體來說,政府和水利部門有權根據法律管理水資源,並在最大化水資源價值的前提下,對水資源的使用權進行出售,從中獲取轉讓費用。
因此,平D市水利局的這一做法是完全合法的,從法律角度上對其進行指責顯然沒有依據。而這五座水庫的規模也不容小覷。
尹府水庫位於平D市雲山鎮西北,隸屬於大沽河流域,1958年4月開工,1960年竣工。水庫總容積達1.61億立方米,興利庫容爲0.74億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13.5萬畝,實際灌溉面積2.5萬畝。
政府在1964年又對尹府水庫進行了溢洪道擴建、啓閉機房翻修以及增設防汛公路等基建工程,至1987年累計投入達690萬餘元。現在的尹府水庫不僅保障了平D、萊西、即墨三地130萬畝土地和68萬人口的安全,還具備防洪、灌溉、發電和水產養殖等多重功能。
黃山水庫位於平D市崔兆鎮,總庫容爲143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爲830萬立方米,於1959年開工,一年後竣工。初建時工程質量欠佳,1987年政府進行了加固大壩、重建護坡和建造防浪牆等工程,將其防洪標準提高到300年一遇。至今總投資爲148.15萬元,水庫還可用於發電和養魚。
黃同水庫位於平D市石橋鄉,總庫容爲603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爲2450萬立方米,1958年開工,一年後竣工。從1963年到1986年間,政府對其進行了擴建,設計灌溉面積爲6萬畝,實際灌溉面積爲2萬畝。至1987年總投資爲86萬餘元,現在主要用於防洪、養魚和發電。
淄陽水庫位於平D市大澤山鎮,總庫容爲148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爲750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爲0.85萬畝,1959年開工,次年完工。1962年曾發生漏水事件,政府隨後拆除重建並進行了一系列維修工程,國家累計投資91萬。
雙山水庫位於平D市青楊鄉,總庫容爲112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爲615萬立方米,1959年開工,次年竣工。截至1987年累計投資70萬元,設計灌溉1.2萬畝,實際灌溉1.7萬畝,同時也用於養魚。
這五座水庫均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困難時期。中國是全球河流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也是水災頻發的國家。1949年建國以前,據文獻記載,中國共發生過1090次大型洪災。
建國初期,淮河和長江多次發生洪水災害,造成大量民衆受災。1950年8月,中央在北京召開會議,主題爲加強水利建設,決定大力發展水庫建設。
50年代至70年代,中國人民利用簡陋的工具,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建設了大量水庫。當時缺乏機械設備,只能用手工方法緊緊地綁定石磙,多人合作,用盡全力擡起並壓實大壩。
民工們不怕苦累,還發起了勞動競賽,讓衆多水庫在百天內迅速建成。截至2020年,全國共有水庫9.8萬座,其中80%建於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前輩們的辛苦付出令人銘記。
根據統計,平D市此次計劃轉讓的五座水庫,當年的建設動用了超過1025萬人次,不知他們在轉讓後是否能享受到一定的用水權益?
關於水庫轉讓的爭議,本質上是政府活化存量資產的一種常規商業操作,本不應引起如此大的公衆反響。然而,由於水源關乎人們的生活基礎,與公衆的生存密切相關,平D作爲一個農業重鎮和山東最大的縣域,本地居民對水資源和土地尤爲敏感。如何確保轉讓水庫後,廣大民衆的用水利益不受影響?這纔是爭議的核心。
公衆質疑地方政府爲了財政收入不擇手段,這種擔憂並非沒有根據。例如,曾有言論稱接下來可能連長江和黃河都要出售,實際上類似的事件已經發生過。
2014年,長江的岸線資源被曝光爲地方政府非法出售,導致幾乎每公里就設有一個碼頭。例如,在長江的岳陽段,從江面看去,從湖口以下幾十公里內,大小碼頭幾乎連成一片,形式各異,極其密集。
當時的調查發現,岳陽段的岸線混亂不是個例,九江、安慶等地同樣情況嚴重。例如,湖南段的長江岸線158公里內就設有70多個碼頭;九江的152公里岸線上有150多個港口;安徽的安慶和池州167公里的岸線上,碼頭數量高達260個,密度之大令人震驚。
岸線資源的開發涉及多個部門,包括海事、港航、交通、水利、環保等,管理責任推諉現象嚴重,導致監管難度加大。專家表示,長江岸線作爲公共資源,應與公衆共享,這些資源是稀缺而有限的。
因此,近年來,國家水利部開始全面清理整改違規長江岸線項目,涉及沿江九省市的8311公里岸線,摸排了5711個岸線項目,查處違規項目2414個。
截至2020年10月,違規項目的整改完成率達到了98.9%,退還長江岸線158公里,河岸綠化面積超過1200萬平方米。
長江岸線的整治只是一個例子,問題的本質在於地方政府在項目開發中缺乏有效的監管制度,導致民衆對政府的信任缺失。正如平D水庫轉讓事件所引發的爭議,根本問題也在於此。
政府的收入和利益最終應該用於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畢竟爲的是廣大民衆的福祉,不能因爲追求利益而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