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ETF非能源權重的驚喜背後,中東“去油化”轉型成全球淘金場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黃子瀟 深圳報道
7月中旬,兩隻沙特ETF在國內首次上市,至今已狂攬百億成交額。兩隻產品均跟蹤富時沙特阿拉伯指數,但令投資者感到意外的是,該指數中的最大持倉並非是市值更大的能源股,而是以銀行爲代表的金融股,其佔比超40%。
“ETF是對投資集合的綜合評價,如此設置可能是沙特方希望非油經濟板塊的體現力更強一些。” 成都創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傅誠剛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據悉,傅誠剛曾任阿布扎比國際金融中心及金融服務監管局中國首席代表,目前在中東某國擔任政府高級經濟顧問。
他表示,沙特、阿聯酋、卡塔爾、巴林等國的金融體系已經非常世俗化,其現代金融板塊的運營不受當地金融文化的約束,並且在整個金融業中佔據主導性。事實上,許多海灣國家的國民經濟正是在石油經濟的基礎上,受到銀行業爲主導的金融業所驅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近年來,中東國家在“去石油化”和經濟多樣性上取得了發展顯著,沙特非石油行業歷史性首次佔據了該國GDP的50%。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基礎設施、智能製造、新能源、生物製藥、電商等領域的中國企業也在積極謀求出海中東。
中東持續“去油”,金融業是重要轉型方向
7月26日,沙特 “國家工業發展和物流計劃”(NIDLP)發佈2023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23年沙特非石油行業歷史性首次佔據了該國GDP的50%,相較2022年躍升74%。這意味着沙特的經濟多元化迎來了關鍵的里程碑時刻。
據阿聯酋競爭力和統計中心數據,2023年阿聯酋GDP(不變價)達到1.68萬億迪拉姆,而非石油部門增長高於預期,同比增長6.2%,達到1.25萬億迪拉姆,其中金融服務業增長最快,同比增長14.3%。
傅誠剛表示,許多海灣國家的國民經濟越來越多受到銀行和資產管理等金融服務的驅動,其中沙特、阿聯酋、卡塔爾、巴林等經濟發達國家,其金融體系已經非常現代化和世俗化,這部分主導性業務的運營並不受當地金融文化的約束,其經營邏輯和現代公司治理的股東利潤最大化無異。同時,金融服務業目前是中東經濟轉型的重要方向之一。
不過,傅誠剛也表示,中東在轉型時並沒有改變以石油爲基礎的經濟結構。因此石油在價格和供需上的變動,依然會對中東國家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同時,優化經濟結構的比例和速度,取決於石油稟賦高低和國家戰略優先級安排。他表示,在海合會的六個國家中,阿聯酋的轉型啓動得最早,該國的石油天然氣儲量大部分位於阿布扎比,迪拜的儲量本就不多,因此後者並未經歷所謂的“轉型”,就將非石油經濟佔比發展至超過90%。而阿布扎比的經濟轉型更具代表性,它在五年前就已經實現了非石油經濟超過石油經濟,目前還在逐漸提升這個比例。
傅誠剛表示,目前沙特也達到了這一目標,其意義更爲重大,因爲沙特在阿拉伯世界是無可爭議和絕對領先的一號經濟體。此外,在中東經濟轉型的主要方向,以及有意引進的新產業方面,金融服務、航空物流、文旅會展、高端製造、新能源、新農業、教育等爲其主要轉型方向。
中東監管將加密貨幣視作金融創新
據中國駐阿聯酋大使館商務經濟處官網引述區塊鏈研究機構Chainalysis報告顯示,中東地區是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加密貨幣市場之一。根據加密貨幣交易平臺 Bitget數據,該地區每天有大約50萬名交易者。其中海灣國家如阿聯酋和巴林,投入了大量資源來打造了新興加密資產友好中心的形象。並吸引了包括幣安和OKX在內的業內頭部企業進入。
迅猛的使用增長率背後,也有着對中東在加密貨幣上監管鬆散的質疑聲。
曾在阿聯酋金融監管部門工作過的傅誠剛表示,所謂的監管窪地並不意味着監管水平低。中東地區的監管水平可以媲美歐洲,只是在寬鬆程度上有所區別。
他解釋稱,加密資產的頭部玩家面臨着兩個問題,第一是在增長的同時保持良好的風險控制;第二是尋求監管上的合規性和合法化,因此自然而然會去“監管窪地”。
從財富管理角度來看,傅誠剛表示,中東地區“既有大錢,也有散錢”,國家隊和居民都進行全球化的配置,自然而言地會將加密資產的繁榮作爲財富管理、資產配置的機會。同時,監管也樂意看到財富的流入、細分特色行業的活躍。
更爲重要的是,部分中東國家將基於區塊鏈的加密資產視爲金融創新的一部分。
“中東經濟轉型中很重要的方向就是金融服務。包括金融科技、可持續金融和被視作虛擬資產的加密貨幣在內,監管均將其視作金融創新的一部分,雖存在風險但也會爲經濟增長帶來幫助,實際應用上也有較爲可觀的使用場景。” 傅誠剛表示。
他還提及,此前幣安在中東的第一塊牌照是巴林央行頒發,目前迪拜金融服務管理局(DFSA)、迪拜虛擬資產監管局(VARA)和阿布扎比國際金融中心金融服務監管局等是中東最具影響力的若干加密資產監管機構。
中國企業佈局中東需要更多耐心
千年以前,中東地區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時至今日,中東仍是中國企業搶灘出海的一片熱土。
近年來,海灣國家圍繞多元化和可持續戰略,在經濟轉型取得引人矚目的進展,這使得諸多中國企業在中東尋求“新藍海”。
7月16日,三家中國新能源企業,晶科能源、TCL中環與遠景科技集團同日宣佈,擬各自在沙特設立合資公司並建立生產線。
在金融機構出海方面,據公開信息,目前四大國有銀行均已設立迪拜分行。2023年,工行沙特吉達分行、中行利雅得分行相繼開業。今年3月,招商銀行發佈公告,擬在迪拜國際金融中心(DIFC)設立迪拜分行。
傅誠剛表示,在中東展業的中資銀行一般第一階段以服務中國客戶爲主,在賦能產業出海上發揮作用,然後逐漸覆蓋當地客戶。他還向記者透露,有中國頭部證券公司正在迪拜申請投行牌照落地。
目光移至大灣區。深圳等大灣區城市在新能源、半導體、信息技術等領域擁有規模較大的產業鏈。傅誠剛認爲,深圳在毗鄰港澳、技術開放、人才基礎、商業配套方面擁有出海優勢。
“深圳企業抱團出海中東,再造一個小福田、小南山、小松山湖都是有可能的,畢竟深圳1%的體量放在中東就已經很大了,更遑論整個大灣區企業的體量和質量。”傅誠剛說。
最後,在中國企業出海中東已形成趨勢的同時,仍有諸多問題細節需要重視。
傅誠剛表示,首先,中東地區存在一些不穩定因素,因此需要更耐心的戰略,包括對政治、市場、監管、合規、投資回報等風險進行評估,但中東的“和解潮”和“經濟優先”已經成爲趨勢,國內企業可以選擇其中相對穩定的市場和國家進行佈局。第二,在中東“去油化”的時代,仍需關注石油經濟和油價變化,這依然是影響海灣國家經濟的重要因素。第三,要注意規避合同陷阱和交付管理,在法務和國際通行標準上做好充分應對。第四,中東的商業文化有快慢結合特點,應學會駕馭,重點國家如沙特節奏近來最快,合作意願最強,就要抓住機會;阿聯酋對中國更加熟悉,就要準備更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