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青蟹已“出鍋”

原標題:沙漠青蟹已“出鍋”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吳鐸思 通訊員 卿朋

塔克拉瑪干沙漠,素有“死亡之海”之稱。在它的西北邊緣,塔里木河之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各團鎮依託區域內的坑塘湖泊,積極發展水產養殖業。如今,在這片遠離海洋的土地上,魚肥蝦美蟹壯,其產品更是暢銷全國各地。

9月27日清晨,十六團新開嶺鎮的青蟹養殖基地熱鬧非凡。工人們熟練地撈起蟹籠,將一籠籠肥美的青蟹拉上了岸,然後進行分揀、過秤、綁線、包裝,忙得不亦樂乎。

今年5月,3萬隻三門青蟹苗從浙江台州空運至十六團新開嶺鎮。經過4個月的試養,當初米粒大小的蟹苗,已蛻變成“金爪、緋鉗、青背、黃肚”拳頭大小的沙漠青蟹。這些原本生活在東南沿海的“美味”,如今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鹽鹼水中安了新家,擁有了新名字——沙漠青蟹。

十六團新開嶺鎮的青蟹養殖基地,最初是一片鹽鹼廢水,現如今已被改造爲蟹塘。利用鹽鹼水進行海鮮養殖,需攻克三個關鍵難題:能否養活?能否養大?能否量產?

浙江援疆科技特派團成員、寧波大學教授王歡說:“我們根據這裡鹽鹼地的特質,每天對水質進行監測並進行調控,補充蟹苗生長所需的微量元素,補充離子肥和菌藻等,確保水質在可控的範圍內滿足青蟹的生長要求。”

一系列科技措施,攻克了鹽鹼水養海鮮的三大難關,使鹽鹼水劣勢變優勢,成了高效養殖海鮮的場所,也打破了青蟹只能在沿海地區養殖的侷限。

蟹塘邊,火爐旁,沙漠青蟹已出鍋。新疆三阿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軍用剛捕撈的青蟹招待客人:“這裡養的青蟹,殼更薄、膏更黃、肉更嫩、腥味更小,味道更鮮美,還有一絲甜味。”

相較其他品種,三門青蟹優勢明顯,它的“鮮甜”基因決定了其在沙海的成長空間。第一年試養,當地幾經挑選,既選苗又挑水,才讓“南苗北養”的三門青蟹順利長大。通過台州對口援疆,第一師阿拉爾市中高端特色水產養殖需求得以挖掘出來;通過招商引資,兩地的水產養殖戶走到了一起;通過科技援疆,浙江高校技術團隊站到了養殖戶面前,開啓了合作試養。

爲保證青蟹的成活率和品質,台州援疆指揮部調動和發揮多方優勢,經過近半年努力,三門青蟹苗成功適應了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氣候乾燥、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的新環境。

近年來,第一師阿拉爾市水產養殖業佔整體農業的比重越來越大,六團、八團、十二團、十四團、十六團等多個團鎮,憑藉豐富的水資源,通過內部培育和外部引進相結合的方式,不斷豐富水產品種,拓展水產養殖項目。

如今,三門青蟹已成功生長爲沙漠青蟹,不僅讓新疆消費者就近品嚐到鮮美的青蟹,還能進一步改善和利用鹽鹼水、鹽鹼地,爲當地養殖戶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也爲新疆的水產養殖業發展開闢了新路徑。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