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綠,守望三北丨沙結皮,給沙漠披上“會呼吸的外衣”

央廣網北京6月7日消息(記者王澤華 牛巧剛 徐易欣)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三北”工程攻堅戰開局順利,已開工重點項目56個,完成造林種草約4000萬畝。中國之聲特別策劃《只此青綠,守望三北》,7日聚焦全境地處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片區的寧夏,推出報道《沙結皮,給沙漠披上“會呼吸的外衣”》。

在寧夏鹽池毛烏素沙地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北京林業大學副教授馮薇正在研究區查看線狀藍藻生物結皮的狀態。生物土壤結皮,能夠像人的皮膚一樣覆蓋在沙漠表面,維護着荒漠生態系統的穩定。

馮薇:生物結皮,是荒漠生態系統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這是發育最高階段的苔蘚結皮,功能也達到最強,防風固沙能力、抵抗侵蝕能力達到最大。

鹽池縣地處寧夏中部,位於毛烏素沙地南緣。如何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寧夏把目光投向了防沙治沙領域的“新質生產力”。馮薇介紹,這樣的生物結皮技術,能通過耗水量極小、經濟性較高的方式,把流動的沙漠“固定住”。

馮薇:生物結皮適應非常貧瘠的環境,優先定植之後,有物理遮蓋的作用,可以改善這個地方的微環境。

據介紹,流動沙地經過這樣的治理之後,僅僅一年時間,人工生物結皮蓋度就能達到60%,相比自然形成的生物結皮,時間可以縮短1~5年。新技術、新模式不斷加持之下,當地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累計完成營造林203萬畝,草原生態修復29萬畝。

國家林草局三北局造林處副處長張仲舉介紹,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包括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甘肅五省區,寧夏,只是一大批“綠進沙退”先進典型的其中一例。

張仲舉:在庫布其沙漠,幾百臺大型推土機正在場平作業;鄂爾多斯“光伏長城”等“沙漠藍”開拓出防沙治沙新賽道;甘肅慶陽、陝西延安等革命老區謀劃打造新時代“西北塞罕壩”。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