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火災怎麼防、如何逃生避險 專家來支招

新華社北京3月21日電 題:森林火災怎麼防、如何逃生避險 專家來支招  新華社記者周圓  3月21日是國際森林日。當前我國已進入春季防火緊要期,森林草原防滅火形勢如何、怎樣防範森林草原火災、如何科學逃生避險……針對社會關切,應急管理部當日舉行“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系列安全知識發佈會,介紹森林草原防滅火安全知識。

當前森林草原防滅火形勢如何?

森林草原火災是八大自然災害之一。“從總體上來說,近年來我國森林火災總體呈下降趨勢。”應急管理部監測防火司司長楊旭東說。  數據顯示,1950年至1989年,我國每年森林火災平均起數約爲1.6萬起;1990至2020年,已經降至6000起左右;2021年至今,進一步降至千起以內。  當前正處於春季防火期,氣候乾燥,大風天氣頻發。據國家森防指辦公室會商研判,今年春季我國氣溫總體偏高,降水總體偏少,部分地區旱情可能持續並發展,高火險區域將不斷擴大,呈現“南北並重”態勢,森林草原防滅火形勢嚴峻複雜。

春季防火期,有哪些注意事項?

引起森林草原火災的原因分爲自然因素和人爲因素。楊旭東介紹,總體來看,祭祀用火、農事用火等人爲因素是主要原因,佔起火原因的比重超過90%。  清明節將至,野外祭祀活動通常要點燭、燃香、燒紙以及燃放煙花爆竹,這些活動都極易引發森林草原火災。歷史統計數據表明,在我國造成森林草原火災的原因當中,祭祀用火排在第一位。  東北林業大學林學院院長孫龍建議,當地政府和主管部門應設立便民集中的祭祀地點,配備必要的防火設施,安排專人進行服務和管理,減少失火的風險。民衆去森林草原地帶祭祀時,倡導用獻花、除草、種花、植樹等方式來祭奠親人,做到祭祀時少用火、不用火。  此外,春遊踏青、進山入林的人逐漸多起來。山東省淄博市原山林場場長高玉紅提示,不要攜帶火種進山入林,選擇無火露營的方式,使用自熱食品或非明火炊具,並做好對少年兒童的看護、教育,避免因玩火引發火災。

農事用火應該注意些什麼?

當前各地農事用火增多,孫龍認爲要從3方面着手,預防“跑火”。  一是開展農事用火之前,要向所在地的村民委員會或居民委員會辦理野外用火的審批手續。村民委員會或居民委員會要督促用火單位和個人採取相應的防火措施,要落實監管用火現場的責任人。同時,要事先清理鄰近林地和草地的邊緣可燃物,形成隔離帶。  二是在用火時要關注天氣預報,嚴禁在高溫和大風天氣用火。一般要在火險天氣等級三級以下才能用火,用火時要攜帶滅火工具,注意看守,要做到“用火不離人、離人不用火”。  三是用火之後,要全面檢查用火區域,用土或者水來熄滅餘火,並且要確保明火全部熄滅後才能離場,做到“殘火不過夜”。

在野外遭遇山火,怎樣科學逃生避險?

“遭遇山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持冷靜、判斷火勢。”孫龍介紹,如果火勢比較小,可以利用身邊的樹枝拍打火苗,或者用土覆蓋的方法來控制火勢;如果火勢較大,要避免與火直接對抗,並以最快的速度撤離至安全區域,等待專業的撲火隊伍來處置。  撤離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孫龍帶來4點建議——  一是要選擇正確的逃生路線,優先選擇向逆風或側風方向逃生,往開闊地、道路或者河流等沒有可燃物的區域逃生,千萬不能順風跑。  二是要降低重心,避免吸入濃煙。火場周圍濃煙密佈,要用溼毛巾或者衣物來捂住口鼻,防止過多吸入濃煙。煙是往上升,身體越低越好。  三是要前往空曠地、燒過的地方、岩石區、溪流邊等安全區域躲避,千萬不要進入密林、草叢或者谷底等危險地帶。  四是要及時求救,撥打12119或者向外界發送位置信息。如果手機用不了,可以利用鮮豔的衣物或者旗幟放在較爲明顯的位置揮舞,等待救援隊伍快速發現自己。  12119是全國統一的森林防火報警電話。應急管理部新聞發言人申展利提醒,報警時注意做到“三個講清楚”,即儘可能講清楚具體地名、山名;講清楚火勢大小和植被情況;講清楚報警人的姓名、身份和聯繫方式,以便精準調度救援力量。  據瞭解,“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系列安全知識發佈會旨在進一步普及安全知識,提升公衆安全意識和應急避險能力,後續還將介紹防汛防颱風、地震逃生、用電用氣等安全知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