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養老有新招!“公建國營”擦亮老年羣體幸福底色
(原標題:三湘養老有新招!“公建國營”擦亮老年羣體幸福底色)
編者按:日前,湖南省三項典型經驗做法獲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養老”這一民生關鍵詞赫然在列。在2024年國務院推動高質量發展綜合督查中,湖南省“深化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塑造‘三湘怡養’養老品牌”經驗做法,得到督查組肯定。這一做法,因何而起、有何利好?記者前往長沙望城,一探究竟。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肖依諾 長沙報道
89歲的羅娭毑喜愛彈琴,房間裡總能傳出悠揚的琴聲。
86歲的曾娭毑擅長編織,她牀邊五彩斑斕的鮮花,全是用毛線編成。
81歲的吳娭毑,退休前是小學老師,如今最愛的,依舊是參與集體活動。
……
近日,在長沙望城,記者因緣結識了這樣一羣“奇蹟奶奶”,她們年過耄耋,兩鬢斑白,卻個個充滿樂趣和能量。
老年人“樂與爲”的動力從哪來?隨着採訪的深入,記者發現,這絕不僅僅歸功於個人的經歷與心態,更與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進步緊密相連。
86歲的曾淑羣老人。
“公建國營”描摹養老新圖景
“我的一天很充實,看看電視,搞搞活動,有時候還彈彈琴。”
12月24日,89歲的羅復林老人早早起了牀。早餐後的第一件事,是和望城區養老中心的老年朋友們一塊做操,疏通筋骨。
“在這住了一年多,吃、穿、用,全面都好。”一趟操練下來,精氣神特別好的羅娭毑,爲自己的“第二個家”點贊。她說,從嶄新的護理牀到各類活動室,再到周到的無障礙設施,每一處細節都有家的溫暖。
不遠處,86歲的曾淑羣老人正在屋裡做手工。“這是社工教我做的!”談笑間,她便麻利地用毛線捏出一朵小花。
記者看到,各種各樣的彩色小花,襯得整個房間都暖洋洋的。
曾娭毑的屋內裝飾。
談及居住體驗,大家都不吝嗇誇獎。有老人還特別提到,與之前住過的私人養老院相比,這裡不僅服務更加貼心,價格也更加合理。
“用更低的價格,享更優的服務,這得益於我們在全省首創的‘公建國營’養老服務模式。”長沙市望城區養老和社會福利中心負責人劉芳介紹。
記者瞭解到,此前,基於養老機構普遍的存在資產使用效率低、管理不規範、服務水平不高等問題,望城提出以國有養老服務公司形式,運營公辦敬老院、區養老中心。
“我們充分發揮國企的優勢,顧全養老服務的公益性和市場化。”劉芳說,如今,養老機構硬件設施、安全係數、工作人員素質等顯著提升,入住老人持續增加,入住率從48%提升到現在的80%。
“公建國營”模式下,“家門口幸福養老”的新場景同樣動人。
在望城區雷鋒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記者看到,幾十名老人圍坐一堂,正和樂融融地做“福字拓印”。
81歲的吳娭毑說,這樣的集體活動每週都有好幾次,她每次都會來,“舞蹈、太極、樂器、走秀、書法、手工……在這些‘小事’中發揮餘熱,獲得感很強。”
此外,養老服務站還爲社區老人提供日託照料、護理陪伴、代購代買、配餐送餐等服務,年度服務人次達2萬人次,併爲行動不便老人提供送餐上門服務。
社區養老服務站爲老人送餐上門。
從“一盤散沙”到“一個品牌”
養老絕不是讓老人們睡好吃飽這麼簡單。一路採訪下來,記者感觸頗深——真正的養老服務,要求全面關照老人的生理、心理、社交、安全和尊嚴,而這些方面,往往需要背後的宏觀改革來支撐。
長沙望城點燃的這把“星火”,也正在湖南全面開花。
省民政廳廳長黃東紅介紹,目前,全省探索實施“政府舉辦、國企運營、分類服務、連鎖管理”的公建國營模式,創新性出臺《關於推動鄉鎮敬老院運營體制改革的參考方案》《關於進一步規範公辦養老機構運營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爲改革創新提供政策依據和指導。
圍繞“每個縣建有1所以上縣級失能集中照護機構、2-4所區域性中心敬老院”的規劃佈局,全省開展公辦養老機構“四個一批”工作,即新建一批、改建一批、提質升級一批、轉型發展一批。
記者瞭解到,“十四五”以來,湖南共計“關停並轉”鄉鎮敬老院326家,其中取締存在嚴重隱患的養老機構83家,對能繼續發揮兜底保障的養老機構47家開展停業改造;對地理位置偏遠、入住率較低的196家養老機構併到周邊區域性中心敬老院。
望城區養老中心照片牆。
同時,針對公辦養老機構“吃大鍋飯”導致自身造血能力弱等問題,在全省推動實施公辦養老機構運營機制改革,全省百餘所敬老院實現從“鄉建鄉管”向“人財物”“縣級統管”轉變,統一實行“職業化院長”制度,經費按照不低於3000元/年的標準配備,服務質量、運營效益明顯提升。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圍繞‘三湘怡養’品牌,進一步聚焦政策制度、服務保障、監督管理和社會參與“四大體系”,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養老服務工作。”黃東紅表示,湖南將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體制機制、優化資源佈局、創新發展模式、提升服務質量,奮力書寫新時代新徵程養老服務改革發展新篇章,全力擦亮“三湘怡養”品牌,爲全省老年人提供更多可感、可知、可及的養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