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艘汽車航母煥新啓航!中國汽車三巨頭,相繼完成換帥

中國汽車三巨頭從去年初起,拉開了一場影響深遠的人事大地震序幕。一汽、東風、上汽三大汽車集團,逐漸完成了核心領導層的歷史性更迭。時代鉅變的滔天浪潮之中,中國這三艘汽車航母,在新掌舵人的手中,未來將駛向何方?

1. 汽車三巨頭全部換帥

去年2月23日,一汽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徐留平卸任,升任中華全國總工會黨組書記,晉升爲正部級。僅僅9天后的2023年3月3日,另一家汽車央企東風集團掌門人,也發生了鉅變,其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正式卸任。此後約半年時間,一汽和東風兩大汽車央企集團的掌門人就一直空缺。新掌門人落地耗時之長、之艱難,遠遠超出外界想象,坊間甚至一度有過“無人願接”的傳聞。

2023年8月31日,歷經東風、一汽兩大集團的邱現東,升任一汽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同年10月27日,在東風乾了35年之久的楊青,升任東風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到了今年7月18日,上汽集團掌門人陳虹到齡退休,在上汽體系內幹了36年之久的王曉秋,成爲上汽集團新的董事長、黨委書記。至此,中國汽車三大巨頭——一汽、東風、上汽,基本完成了從掌舵人到核心管理層等關鍵崗位的人事大調整。

2. 上汽打響銷冠保衛戰

對於王曉秋來說,正在面臨重重重壓,因爲上汽彷彿處於由盛轉衰的關鍵節點上。2006年,上汽大賣122萬輛,超越一汽、東風等位居行業第一。2018年,上汽來到巔峰時刻,銷量、營收、淨利潤分別爲705萬輛、9022億、360億元,以遙遙領先的優勢碾壓其他所有車企。但隨着新能源浪潮襲來,自主崛起、合資沒落,過去嚴重依賴合資的上汽,開始走向了下坡路。進入2024年,上汽銷量、營收、淨利潤三大堡壘,均被比亞迪一一擊穿。

截止今年8月份,比亞迪已經連續三個月銷量超越上汽,並將差距拉大至10多萬輛。今年,比亞迪大概率可以在銷量實現反超,搶走上汽穩居18年之久的中國最大車企集團寶座。今年上半年,上汽營收降至2846億元,低於比亞迪的3011億元;同期,上汽淨利潤降至66.3億元,不如比亞迪的136.31億元。種種跡象表明,上汽在多個方面都面臨巨大壓力,考驗王曉秋力挽狂瀾能力的時候到了。

3. 一汽和東風任重道遠

無可諱言,雖然貴爲“共和國汽車長子”,一汽集團的轉型壓力也很大。曾長期扛起一汽銷量大旗的兩大合資品牌——一汽大衆和一汽豐田,均遭遇銷量同比兩位數下滑幅度的困境。令人欣喜的是,一汽自主品牌上半年總銷量達到41.6萬輛,同比大幅增長25.7%,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其中紅旗品牌,今年上半年突破20多萬輛大關,同比勁增42.6%,發展勢頭非常亮眼。以此觀之,一汽自主板塊今年完成90萬輛銷量目標指日可待。

承載着“共和國汽車次子”光環的東風汽車(原中國二汽),同樣在經歷壓力重重的關鍵時期。曾經坐擁7大合資公司,銷量上緊咬上汽位居行業第二,東風也曾創造過屬於自己的輝煌歷史。同樣遭遇合資板塊低迷、電氣化轉型壓力,東風整體銷量有所下滑。好在接棒竺延風的楊青經驗豐富,帶領東風構建“4+2”事業佈局,實施新能源“躍遷行動”,加速發展嵐圖、猛士、奕派、風神、納米等品牌。東風這艘巨輪,正在駛向新徵程。

三大巨頭的人事變動,表面上看是新老交替的自然過程,但實則折射出在複雜多變的車市環境中,它們遭遇的深刻變革與多重挑戰。中國汽車工業版圖中,一汽、東風、上汽的戰略意義無需多言。但在燃油車向新能源車過渡、合資落寞自主崛起的時代鉅變之中,它們均面臨轉型壓力。已經沒有任何退路的一汽、東風和上汽,需要在新掌舵人的帶領下,向外界重新證明,它們依然可以成爲這個行業的領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