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走位最風騷家族...

00

問:漢末三國,最頂級的豪門是哪個家族?

還真不好說。

但要問哪個家族走位最風騷?

那一定是諸葛家。

季漢——諸葛亮這種千古一人,自不必說;

東吳——諸葛亮他親大哥諸葛瑾,妥妥的孫權心腹,東吳重臣;諸葛瑾的大兒子諸葛恪更是到達人臣巔峰(孫亮時期的第一輔政大臣);

曹魏——曹魏,諸葛家也埋了棋子:諸葛瑾和諸葛亮的族弟——諸葛誕。

劉義慶《世說新語》載:“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爲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量。”

其實,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也是亂世的基本操作。

比如潁川荀氏。荀彧選擇了曹操,但荀彧的四哥荀諶在袁紹手底下幹活。

現實裡也是這樣,多線下注,勝算才更保穩。

可諸葛家算來算去,還是拗不過命運......

02

249年,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氏基本控制了曹魏政權。

254年,司馬師廢魏帝曹芳改立曹髦。

南方親曹勢力毌丘儉、文欽等因此起兵,討伐司馬氏。

史稱淮南二叛(又稱壽春二叛)。

司馬師

司馬師親自率軍平定叛亂,但司馬師也快不行了(慌亂中,剛做完手術的左眼眼珠都掉了出來。)

所以,司馬師任命鎮東將軍諸葛誕爲都督揚州諸軍事,收拾壽春這一大爛攤子。

自己就回師了......

03

閏正月二十八日,司馬師死於許昌家中。

司馬師唯一的兒子司馬攸,繼承了司馬氏的話事權。

司馬攸其實是司馬昭親生的,過繼給司馬師的。

司馬攸此時才8歲,所以實際上,司馬師的政治遺產都被司馬昭接手了。

司馬昭升任爲大將軍兼錄尚書事,不久又加升大都督,擁有奏事不名和假黃鉞的特權。

行政+軍事,一把抓。

突然升得這麼快,司馬昭心裡有點打鼓——雖然他常年掌兵,但勝仗沒打過幾場,地方的實權派會不會不服自己?

司馬昭就派心腹賈充,以監察軍容軍紀的名義,下到各地方,探探口風。

賈充到下面轉了一圈,回報:

“以我的觀察,諸葛誕遲早會生異心!現在動手除掉他,晚了要生大亂子!”

郭頒《世語》載:“司馬文王既秉朝政,長史賈充以爲宜遣參佐慰勞四徵,於是遣充至壽春。充還啓文王:‘誕再在揚州,有威名,民望所歸。今徵,必不來,禍小事淺;不徵,事遲禍大。’乃以爲司空。”

04

這就奇怪了,諸葛誕這幾年表現得很好啊:

1、王凌叛亂(淮南一叛),諸葛誕有功;

2、好基友夏侯玄、鄧颺等人被司馬師誅殺,諸葛誕一聲不吭;

3、曹芳被廢,諸葛誕也沒義憤填膺;

4、毌丘儉起兵(淮南二叛),諸葛誕更是大放異彩,率軍第一個衝進壽春城......

5、諸葛誕的大女兒嫁給了司馬昭的五弟司馬伷。

賈充怎麼就料定諸葛誕日後必反呢?

1、諸葛誕在壽春城大肆邀買人心,蓄養了數千死士;

2、諸葛誕曾以防備東吳進攻淮南,向司馬昭請求,在沿淮河兩岸梯次築城抵禦,並擴軍10萬。

這和當年王凌反叛用的理由一樣!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賈充建議司馬昭:

召諸葛誕入朝,給他個三公的虛銜,明升暗降,先把兵權奪了。

如果諸葛誕不肯來洛陽,那就說明他心裡有鬼。

您就以朝廷的名義宣佈他聚衆造反,剿滅他,還能給您混點軍功資歷......

05

應該說,諸葛誕早就想反了!

之所以沒動作,是他瞧不上王凌和文欽。

他想自己一個人撈把大的!

所以,諸葛誕一接到升任司空的詔書,立刻明白,不反也不行了!

當即殺掉同城辦公的另一實權人物揚州刺史樂綝(五子良將樂進的兒子,司馬昭的死黨之一)。

而得知諸葛誕造反,司馬昭並沒有慌亂,而是先花了兩個多月時間,徵調青、徐、荊、豫四州兵馬共計26萬。

同時上奏曹髦,要求皇帝和太后一起御駕親征(司馬昭怕自己一走,曹髦會在後面偷水晶,還是帶上保穩)。

大軍纔開拔。

命鎮東將軍、豫州刺史王基,再次擔任救火隊長,先行出發,趕往壽春。

06

諸葛誕得到消息,立刻派部將吳綱帶小兒子諸葛靚,到東吳當人質請救兵。

(諸葛誕已經提前和東吳做好了屁眼交易——東吳幫諸葛誕解圍,諸葛誕帶着淮南投降東吳。)

接着,把淮南地區屯駐的十餘萬魏軍,全部調回壽春大本營;又招撫四五萬百姓編入新軍。

壽春城當時的屯糧,足夠全城吃一年的。包括縮回來的魏軍和新軍。

整套動作一氣呵成。

所以,諸葛誕絕不是臨時起意,而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

07

回到戰場——

巧的是,王基的大軍剛剛開到壽春城下,東吳的3萬援軍也到了,領頭的正是老同事兼老對手文欽。

按常規打法,文欽此時應該在城外紮營,和城裡的諸葛誕裡應外合。

可,上次和毌丘儉在項城用過這一招,沒奏效,文欽落下了心理陰影。

所以這次,他做了一個相反的選擇:發起衝鋒,帶着人馬進了壽春,跟諸葛誕一塊兒守城!

這種操作,無形中成了司馬昭的隊友:

1、多了3萬張嘴,壽春的防禦力量是加強了,但糧食消耗更快了;

2、諸葛誕歷來跟文欽尿不到一個壺裡去,兩人或許會因爲暫時的利益走向聯合,但時間一長,摩擦必定在所難免。

不過,諸葛誕沒當回事:只要撐過兩三個月,這場戰爭自己贏定了!

爲什麼?

諸葛誕的最大底氣來於淮南的氣候。

司馬昭發動魏軍圍城的時間,正好是七八月份,這個時間的淮南都在下雨。

只要淮河一發水,魏軍再強悍,也會變成魚鱉。

到時候自己只需要領人收割就行了。

幹寶《晉紀》載:“初,壽春每歲雨潦,淮水溢,常淹城邑。故文王之築圍也,誕笑之曰:‘是固不攻而自敗也。’及大軍之攻,亢旱逾年。”

但也許是天意讓司馬氏取代曹魏,這一年的淮南天氣太反常,雙方從8月一直僵持到10月,竟滴雨未下。

因此,左右戰局的關鍵,就在於壽春城外前來援救的吳軍,能不能撕開魏軍的突破口了。

08

司馬昭打仗不行,但還算知人善任。

1、爲了整肅軍紀,司馬昭下令斬了泰山太守常時和將軍李廣(不是西漢那位)。

2、將軍事指揮權完全交給了王基,把壽春圍得跟鐵桶一樣。

3、讓監軍石苞和兗州刺史州泰率偏師在外圍,掃蕩來援的吳軍。

一套組合拳,魏軍戰鬥力爆發。

吳軍大都督朱異,帶的三萬人,死活突破不了魏軍防線。

“六月,車駕東征,至項。大將軍司馬文王督中外諸軍二十六萬衆,臨淮討之。大將軍屯丘頭。使基及安東將軍陳騫等四面合圍,表裡再重,塹壘甚峻。又使監軍石苞督兗州刺史州泰等,簡銳卒爲遊軍,備外寇。欽等數出犯圍,逆擊走之。吳將朱異再以大衆來迎誕等,渡黎漿水,泰等逆與戰,每摧其鋒。”

得知朱異失利,東吳權相孫綝決定親征,並派出王牌——曾在東興之戰中大勝魏軍的老將丁奉。

吳軍的攻勢一度十分猛烈......不過,可能是天數使然,吳軍就算崩了門牙,也啃不動。

孫綝氣急,再給朱異撥了3萬人馬,非要他跟司馬昭見個真章。

朱異不肯:這無異於添油戰術,白送命......而已。

孫綝頓時怒氣上涌,不聽手下衆將勸阻,殺了朱異。

這下可捅了馬蜂窩。

朱異不僅是全軍統帥、大都督,還是江東四大家族(顧、陸、朱、張)。

仗,徹底打不下去了。

孫綝的腦子轉的快,派人給諸葛誕傳話:兄弟,朱異進軍不利,已經被我殺了,你和文欽再堅持堅持,等我回家點齊兵馬,再回來找場子!

就撤回了建業。

09

諸葛誕信了,又堅持了兩個月。

司馬昭一看,這麼打下去,終究不是個事兒,便開始對外放風,說:魏軍已經缺糧,準備放鬆包圍圈.....

諸葛誕中招——爲了鼓舞士氣,諸葛誕沒有節約糧食......

就這樣,到甘露三年(258年)正月,壽春城內的糧食開始告急.....

想突圍,還是一如既往的突不出去......

諸葛誕鬱悶了。

這時,文欽開始出主意:乾脆把淮南本地人全都遣散出城,只留下吳軍堅守待援就可以了。

一來,可以節省糧食;

二來,吳軍將領全懌、全端是江東大族出身,又跟公主孫魯班有親戚關係,東吳不可能見死不救吧?

可在諸葛誕看來:

把他們都放出城,我不就成光桿司令了?

你小子是不是想圖謀害我啊!

諸葛誕越想越氣,之前跟文欽那些不愉快的往事也一一被記起......

最終,諸葛誕逐漸喪失了理智:

遂殺文欽。

三年正月,誕、欽、諮等大爲攻具,晝夜五六日攻南圍,欲決圍而出。圍上諸軍,臨高以發石車火箭逆燒破其攻具,弩矢及石雨下,死傷者蔽地,血流盈塹。復還入城,城內食轉竭,降出者數萬口。欽欲盡出北方人,省食,與吳人堅守,誕不聽,由是爭恨。欽素與誕有隙,徒以計合,事急愈相疑。欽見誕計事,誕遂殺欽。

10

文欽死後,文欽的兩個兒子文鴦、文虎,逃出壽春,投奔司馬昭。

文鴦是造成司馬師去世的罪魁禍首。

魏軍衆將一致表決:直接砍了!

可司馬昭赦免了文鴦,只讓他做了一件事——帶着幾百名騎兵衝到壽春城下,大喊。

攻心計一招湊效:“文欽的兒子都可以免死,我們還擔心什麼?”

壽春守軍徹底崩盤......

魏軍趁機攻城......

諸葛誕率親信死士突圍......被魏將胡奮所殺。

說來也巧,壽春城一破,旱了快一年的淮南竟天降暴雨,把司馬昭的營壘都給衝了。

諸葛誕要是知道,說不定,他殺文欽的刀一時半會還舉不起來。

11

至此:

曹魏——

諸葛誕這一支被夷滅三族;

只剩下諸葛誕的女兒琅琊王妃司馬伷王妃,也是晉元帝司馬睿的奶奶。

東吳——

諸葛瑾這一支被夷滅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