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萬星星座”計劃,推動商業航天產業鏈騰飛
“千帆星座”首批組網衛星發射儀式將於8月5日在太原舉行,首批衛星將以“一箭18星”升空入軌。光大證券分析稱,這意味着中國版“星鏈”即將閃耀星空,將促進相關技術的進步和創新,推動商業航天產業的快速發展,爲全球航天市場帶來新的增長點。
“千帆星座”(又名:G60星鏈計劃)於2023年啓動建設,包括三代衛星系統,採用全頻段、多層多軌道星座設計,預計今年完成至少108顆衛星發射,一期將完成發射1296顆衛星,未來將打造1.4萬多顆低軌寬頻多媒體衛星的組網。這將大幅提升中國在全球衛星通信領域的競爭力,爲國內用戶提供更廣泛、更高質量的通信服務。
“千帆星座”建設第一階段目標爲到2025年底實現648顆星提供區域網絡覆蓋,第二階段到2027年,648顆星提供全球網絡覆蓋;第三階段,到2030年底,實現1.5萬顆星提供手機直連多業務融合服務。
目前,我國規劃了三個“萬星星座”計劃,除了“千帆星座”(G60星鏈計劃),還有:中國星網公司的GW星座,包含GW-A59和GW-22類子星座,預計GW-A59將發射6080顆衛星,GW-2將發射6912顆衛星,總計12992顆;藍箭航天旗下鴻擎科技向ITU提交了Honghu-3星座計劃的預發信息,將在160個軌道平面上總共發射1萬顆衛星。
此外,6月23日,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成功完成我國重複使用運載火箭首次10公里級垂直起降飛行試驗,標誌着我國在重複使用運載火箭技術領域取得重要突破。發射環節技術突破有利於星座加快組網運營,國內低軌衛星互聯網有望進入批量發射階段。
根據國際電信聯盟規定,衛星頻率及軌道使用權採用“先登先佔”規則,據估計,地球近地軌道可容納總共約6萬顆衛星,低軌道軌位可用空間有限,各國與各地區紛紛加速低軌衛星發射組網,搶佔先機,有望加速商業航天的發展。
展望後市,光大證券指出,根據我國現有星座規劃,2023-2033年預計將有超1.2萬顆衛星被髮射,衛星製造+衛星發射市場空間可達8313億元,帶動6.06萬億的地面設備市場和4.99萬億的衛星服務市場。
落腳到A股市場,三大衛星星座的建設和發展,將帶動衛星及部組件研發製造、通導遙終端與網絡設備、網絡運營和衛星運維、行業應用與增值服務等產業發展,關注衛星互聯網相關產業鏈上的衛星製造、發射、運營以及地面設備製造相關方向企業。根據市場公開資料顯示,相關概念股包括:中國衛星、航天電子、華力創通、航天智裝等。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