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治療資訊多如叢林 LINE聊天機器人爲妳解惑

乳癌治療資訊多如叢林,《乳癌攻略》LINE聊天機器人可針對個人化需求,24小時全天候提供相關資訊。(王家瑜攝)

癌症希望基金會攜手乳癌學術研究基金會、臺灣乳房醫學會建置《乳癌攻略》LINE聊天機器人。(癌症希望基金會提供)

在臺灣,每年有1萬名女性罹患乳癌,在面臨初診斷罹癌的壓力下,還需要了解龐大的疾病相關知識,經常讓病友難以負荷。今年29歲小方去年確診乳癌三期,網路上又多又雜的相關資訊竟讓她產生「鴕鳥心態」,後來才逐漸戰勝心魔,積極面對治療,她回想當時「如果可以事先知道治療會遇到的問題,就不會這麼恐懼了」。

10月是世界乳癌防治月,癌症希望基金會攜手乳癌學術研究基金會、臺灣乳房醫學會建置LINE聊天機器人《乳癌攻略》,幫助乳癌病友認識自己的疾病,並提供量身打造的乳癌相關資訊。病人只要拿出手機,輸入自己的分期和病理報告結果,系統即會自動分類乳癌亞型,並提供對應的治療方式、藥物、副作用對策等知識。

臺灣乳癌醫學會副秘書長、臺北榮民總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黃其晟表示,乳癌病友經常面臨「選擇」的難題,如何安排治療順序、該用哪種藥物等,都需要先了解很多相關知識。儘管醫師和個管師都會向病人說明乳癌相關資訊,但「他們總有下班時間」,而《乳癌攻略》可以24小時提供服務,幫患者從衆多資訊的叢林中,找出一條最適合的路。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副教授邱秀渝表示,自己也是癌症病人,即便擁有護理背景,在抗癌過程中也曾遇到「不知如何問醫師」的難題,因此《乳癌攻略》內建「就醫提問單」功能,循序漸進引導瞭解自己的需求。

「過去很多病人都是摸到腫瘤纔來就醫,甚至已經出現潰爛,人還沒進診間就先聞到味道……」乳癌學術研究基金會董事長、和信醫院副院長黃啓明表示,近年來乳癌防治和治療技術已有明顯進步,6成患者不需切除乳房,即使切除後也有良好的重建技術;更有高達8成患者不須拿掉腋下淋巴腺,可避免淋巴水腫等副作用。

當面對未知的治療,癌友更容易聽信不正確的資訊而被誤導,甚至影響原有治療,小方也曾遇過親友推薦服用草藥來抗癌,黃啓明提醒,目前沒有實際證據顯示中醫治療能取代傳統西醫治療,僅能作爲輔助,而來路不明的草藥、傳統療法等恐延誤治療時機,呼籲民衆應透過專業及正確管道尋求治療。

癌症希望基金會自2019年積極開發癌友數位工具,邱秀渝指出,目前除了乳癌攻略外,尚有肺癌攻略、卵巢癌攻略、淋巴癌攻略等LINE聊天機器人都已經上線,幫助癌友提升對疾病的認知,在治療路上溝通不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