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病友協會最新調查 9成女性認乳癌篩檢應下修至40歲

乳癌病友協會今天舉辦「粉紅灰犀牛來襲 乳癌認知及議題態度調查」記者會,理事長黃淑芳(後排左三)表示,此調查針對國內女性及病友的雙軌研究,並提出廣篩早治、生育保存、心理支持等六大呼籲。記者沈能元/攝影

乳癌爲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更是女性常見死因第二名,乳癌病友協會今天舉辦「粉紅灰犀牛來襲 乳癌認知及議題態度調查」記者會。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說,此調查爲針對國內女性及病友的雙軌研究,並提出廣篩早治、生育保存、心理支持等六大呼籲。

今天公佈調查記者會,衛福部國健署長吳昭軍、健保署長石崇良、心理健康司長陳亮妤、民進黨立委王正旭、民衆黨立委陳昭姿、國民黨立委陳菁徽、國民黨立委李彥秀及醫師專家學者們等共同出席,探討該如何提高社會大衆及政府對乳癌防治的重視。

調查發現,高達61.5%的一般女性及52.7%的乳癌病友,在罹癌前沒有定期進行乳癌篩檢,探究不願篩檢原因,一般女性是年齡未到政府補助,而乳癌病友罹癌前不篩檢的主因是自認不需要檢查。另「自認不是高危險羣」、「不知道要篩檢」及「害怕篩檢造成的疼痛」也是不願篩檢的原因。

在乳癌篩檢政策意向調查上,高達98%的一般女性及97.8%的病友,認同乳癌篩檢年齡應下修至40歲;更有93%的一般女性及77.4%病友認同乳癌篩檢可調整爲差額負擔,即補助既有乳房攝影費用,升級費用由使用者自付,提供更多元的選擇。

調查也顯示,女性面對罹患癌症最害怕前三名,不管是一般女性及病友,第一名皆爲害怕造成個人及家庭經濟負擔,第二、三名則分別爲害怕造成家人照顧負擔及害怕治療副作用。

黃淑芳說,一般女性或病友罹癌後,最害怕的事情是沉重的經濟負擔,多數傾向優先選擇健保治療,但早期乳癌患者如想使用療效較好,且能減少後續復發機率的藥物,往往一年動輒須自費百萬元,與受訪者能接受的50萬自費預算相差一倍,呼籲健保應納入更多早期乳癌用藥。

針對下修乳篩年齡的呼籲,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於記者會中表示,國健署目前提供的是國際上認可的篩檢方式,會持續研究國際上相關數據,朝向篩檢年齡「下修」跟「上修」的方向努力幫助病人。

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指出,目前健保署給付39種乳癌用藥,今年2月給付了一年自費高達700萬的三陰性乳癌抗體組合藥物,預估有450位病人可以受惠,5月也開始針對三陰性乳癌的BRCA的基因精準檢測(NGS)做定額給付,提供第一線醫師更多武器協助病人對抗癌症,健保署會朝着協會提及的六大呼籲方向努力。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說,國衛院最新研究發現,癌症患者自殺死亡率是非癌症患者的2.5倍;如果是被告知罹癌的第一年,癌症患者自殺死亡率是非癌症患者的5.5倍,與其他癌症相比,乳癌患者還要面臨體態改變及夫妻婚姻關係的挑戰,因此心理資源挹注顯得更爲重要。

陳亮妤指,心理健康司有與心理腫瘤基金會及全臺19家癌症醫院合作,提供免費心理諮商。去年更在行政院支持下,在全臺布建48處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提供基礎心理諮商及轉介服務,未來會努力擴大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