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切實提高低收入人羣收入?李實給出三大舉措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胡萌)7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關於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圍繞穩定大宗消費、擴大服務消費、促進農村消費、拓展新型消費等六個方面,提出20條具體政策舉措,力求長短兼顧、務實有效。

在政策出臺的背後,“如何讓老百姓敢消費?”引發市場熱議。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李春臨7月31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將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羣衆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推動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通過消費能力提升,提高居民消費意願。

日前,浙江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共享與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實在百川論壇——“政黨與現代化:中國與世界”2023研討會上表示,當前我國經濟增長遇到了問題,居民收入處在一個低速增長階段,再加上未來不確定性的不斷增加,進而對居民消費帶來很大影響。

李實指出,實現共同富裕包括“擴中”和“提低”兩大發力點,相對來說,“提低”的難度更大,也是關係到共同富裕能否實現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談及如何“提低”時,李實給出三大舉措。

實現共同富裕,現階段更多要瞄準低收入人羣

“共同富裕”一詞自提出以來便備受市場關注,黨的二十大報告對紮實推進共同富裕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當前,推進共同富裕具體怎麼走?“現階段更多還是要瞄準低收入人羣,而且很多低收入人羣都在農村,農村佔的比重非常高。”李實指出。

李實指出,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過程中,“提低”比“擴中”更重要。“我國人口的絕大部分是低收入人羣,很低比例的高收入人羣,要想把中間的人羣比重擴大,只能是使低收入人羣不斷地提高收入,讓他們變成中等收入人羣,只有把‘提低’做好了,‘擴中’自然就實現了。”

不過,李實也指出,“擴中”的問題在於收入和就業的不穩定性。“一部分中等收入人羣是有技能的進城農民工、外來人口、剛剛大學畢業的年輕人,怎麼通過政策措施來穩定他們的就業和收入,讓他們能夠在中等收入人羣的行列當中不掉下去,確實需要一些特別的政策來幫助這些人羣。”

“另外,更重要的是對於一些自主創業人羣的幫助。”李實表示,“現在自主創業人羣越來越多,而且這些人羣幹得好就是中等收入人羣,幹得不好就是低收入人羣。從此次疫情的影響來看,營商環境也非常重要。”

提高低收入人羣收入,可以從三大方面出發

“我們需要一整套的制度和政策體系來提高低收入人羣的收入,這個體系分成三大類內容。”李實強調。

第一類政策是要給低收入人羣賦能。李實表示,收入低的人有一定勞動能力,但是因爲沒有受到很好的教育,能力有限或能力比較低,從這個角度來說,怎麼提高他們的發展能力、健康水平、教育質量,都是需要考慮的。

第二類政策是更多平等權利。李實認爲,由於戶籍制度問題,一些法律制度、政策對低收入人羣就業和創收起到限制性作用,如何讓他們有更多平等的權利,將來能夠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非常重要,包括就業機會的均等、擇學自由,以及獲得更多高質量的同等水平的公共服務。

第三類政策是善行。“我們看到相對貧困人口有近2億人,其中有不少人沒有勞動能力,有一部分是老年人和殘疾人,尤其是農村的老年人。這部分人我們要靠社會福利,靠社會公益等,從而有助於提高沒有勞動能力的、需要社會救濟的人羣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李實指出。

在他看來,尤其要大幅提高農村養老保障待遇水平。李實舉例稱,中國的養老金待遇差異顯著,城市和農村之間,城市內部都有差別。“比如,公務員養老待遇和農民養老待遇相差太大,很多省份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待遇一個月是100塊錢左右,低於當地的貧困標準。所以這方面還要做很多工作。”

李實還指出,“提低”需要公共財政支出,而支出的錢大概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要做大蛋糕,在發展中通過增量改革來提高低收入人羣的社會福利、收入,進而縮小收入差距;二是通過政府的財政支出結構的改革來實現“提低”的目標。

編輯 陳莉 校對 劉軍